第2课时 东西、南北半球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点 1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1.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C.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D.180°E和150°W组成的经线圈
2.关于图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知识点 2 五带的划分
3.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纬度的高低
B.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降水的多少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D.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
5.下列温度带都处在低纬度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6.地球上某一点,它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则该点是( )
A.23.5°N,160°E B.23.5°S,160°E
C.23.5°N,20°W D.23.5°S,20°W
7.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D点的经纬度为 。
(2)A、B、C、D四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3)C、D两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A、B两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4)按低、中、高纬度划分,D点位于 纬度。
(5)A点位于B点的 方向;C点位于A点的 方向;B点位于D点的 方向。
(6)B、D两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的是 点所在纬线圈。
8.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丁地的经纬度是( )
A.40°S,100°E B.40°N, 100°W C.40°N, 90°W D.40°S, 90°E
(2)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热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观竿测影活动
知识点 1 一天中竿影的变化规律
1.小明于10月22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 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2. 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一天中,日出以后的太阳高度逐渐 , 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 。
知识点 2 一年中竿影的变化规律
3.宁波在一年中的 季太阳高度较 ,竿影较长; 季太阳高度较 ,竿影较短。
4. 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5.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不可能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6.宁波一所学校的同学在“竿影长度和方向的测量”活动中,观察到一天当中 时的竿影最短,且竿影位于竿的 边。
7.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时间,当某时刻竿影为一天中最 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 ,则该时刻为当地的正午时间。
8.某校(100°E)科学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 m长的圭杆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为OP'。图乙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位于 (填“北”或“南”)半球。
(2)在日期③时,该小组所在学校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该学校纬度可能是( )
A.21.5°N B.21.5°S C.45°N D.45°S
9.在观竿测影中,我们研究过一天内竿影的变化,我们在操场上竖立一根竹竿,地面上竿影是这根竹竿在太阳光下的投影,实验如图0所示。对于宁波而言,太阳始终不能直射,总是位于偏南方向。你能否利用竿影变化的活动,来确定我们本地区的正东方向 写出你的想法(结合画图说明)。
1.A [解析]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2.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所对应的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P点所对应的经度向东减小,应为西经度。因此,P点经纬度为(20°N,15°W)。15°W处于20°W~160°E之间,应为东半球,20°N位于北半球。
3.B [解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4.A [解析] 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5.A [解析] 以南、北回归线作为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南北极圈作为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天文界线。热带的显著特征是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低纬度的范围是0°-30°,位于这个范围的温度带只有热带。
6.B [解析] 这个点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说明该点位于南回归线,纬度为23.5°S,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说明该点位于160°E经线上,所以该点应该是(23.5°S,160°E)。
7.(1)(40°S,20°E)
(2)C A
(3)C A
(4)中 (5)西北 西南 正北
(6)B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图,可知D点的经纬度:经度20°E、纬度40°S。(2)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A、B、C、D四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C,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A。(3)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D两点,位于西半球的是C;A、B两点,位于北半球的是A(赤道以北是北半球)。(4)按低、中、高纬度划分,D点位于中纬度(30°-60°为中纬度)。(5)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图中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C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B点位于D点的正北方向。(6)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变短,故图中B、D两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的是B点所在纬线圈。
8.(1)A (2)C (3)B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的纬度数值向南增加,所以是南纬,则丁地的纬度是40°S;丁地所在的经度数值向东增加,所以是东经,其位于100°经线上,所以其经度是100°E。(2)图中的纬度数值向南增加,所以是南纬,其中丙地位于南极点上,其纬度最高,为90°。(3)根据纬度,甲和丁位于南温带,乙位于热带,丙位于南寒带;根据经度,乙、丁在东半球,甲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热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乙地。
1.A [解析] 一天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从日出到日落,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
2.太阳高度角 增大 正午 减小
3.冬 小 夏 大
4.夏
5.C [解析] 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时,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因此不可能是北极圈。
6.正午 北
[解析] 一天当中正午时刻的竿影最短;由于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竿影位于竿的北边。
7.短 大
8.(1)北 (2)45° (3)A
[解析] (1)根据当地一年中的日影方向绝大部分时间朝北,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2)图示③日期时,2 m的杆长形成的影长也为2 m,故可计算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3)结合上述分析,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且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故判断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9.一天内,
太阳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移动,影子会从西方逐渐向东方移动。如右图,当太阳位于偏东方向时影子在OA处,量出OA的长度;当太阳在偏西方向时影子在OB处,量出OB的长度,如果OB=OA,那么箭头AB所指的方向就是正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