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陆的变迁
知识点 1 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 发现 两岸的 和 大陆的轮廓非常吻合,几乎可以拼合起来。他经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这些被分隔的大陆上,有些生物之间有 关系,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 的,甚至有些岩层也是 的。据此,他创立了 假说。他认为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 ,以后逐渐 ,“ ”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知识点 2 海底扩张说
2.20世纪50年代以后, 技术有很大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逐渐形成了 学说。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发生挤压时会在邻近大陆的海底形成 和 ,而在大陆上会形成 和 。
知识点 3 板块构造学说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创立了
。该学说认为: 被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岩石圈由 和 组成。
4.地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 、 和 三个圈层。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 的地方。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的地方是火山地震最集中的地带,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和 。
6.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及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被分裂成六大板块
B.大陆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
C.海底的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
D.板块移动的速度虽慢,但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世界海陆分布
7.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四幅图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8.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海平面下降 C.地壳运动 D.大陆漂移
9.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10.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 m。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 c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地壳仍在不断变动
B.不断升高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造成的
C.登峰者无须考虑喜马拉雅山脉发生地震问题
D.登峰时应该做好防风、防辐射和防高温等措施
12.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号称“白色荒漠”的南极洲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古代植物极度耐寒
13.中国台湾是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地区。下列关于中国台湾多火山地震原因的图示表述,正确的是( )
1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B.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C.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D.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15.2018年3月,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发生爆发性喷发;同年9月,日本北海道发生6.9级地震。以下对火山和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不会对地形产生较大的影响
B.“新燃岳”火山的喷发物都是高温的岩浆
C.火山和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所以经常发生火山和地震
16.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月23日9时59分,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
17.读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位于 地震带。
(2)震中C处于 (填“低”“中”或“高”)纬度,该地震的发生与印度洋板块和 板块的运动有关。
(3)比较B、C两次地震,地震C比地震B人员伤亡大,房屋倒塌数量多。请分析地震C破坏力更大的可能原因有 。(请写出至少2点原因)
1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21年1月17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火红色的熔岩从火山口流出。2021年1月27日,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此次喷发形成了火山灰浓烟,高度达到2000米以上,当地政府已经疏散了火山附近的大量居民。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 , D 。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死火山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最近有多座火山喷发,因为它位于 。
1.魏格纳 大西洋 非洲 南美洲 亲缘 同类
连续 大陆漂移 一块大陆 分裂 漂移
2.海洋探测 海底扩张 海沟 岛屿 高原 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 六 软流圈 地壳 地幔的上部
4.地核 地幔 地壳 亚欧 非洲 太平洋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 稳定 活跃
5.板块交界 裂谷 海洋
6.A [解析] 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而非地壳。
7.D
8.C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左图插旗山脉的海拔高度较高,坐落在洋壳上,到右图时,海拔高度变低且位于洋壳以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不是海平面上升,而是地壳运动,C符合题意。
9.C 10.A
11.A [解析]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导致它升高,而板块挤压就是地壳运动,A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容易发生大地震,C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常年积雪,气候严寒、风力大,因此需要做好防风、防辐射和防寒等措施,D不符合题意。
12.C
13.D [解析] 中国台湾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14.C 15.C
16.(1)交界处(或边缘) (2)地壳
[解析]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间相互挤压,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地震频发。(2)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图中的A处位于地壳。
17.(1)环太平洋 (2)中 亚欧
(3)地震C的震源深度比地震B浅;地震C的震级比地震B的震级大;地震C所在地人口更加稠密;地震C所在地房屋缺乏防震措施;地震C所在地的人员缺乏避震知识等(答出2点,合理即可)
[解析] (1)全球主要有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低纬度是指0°-30°,中纬度是指30°-60°,高纬度是指60°-90°。C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3)地震的破坏力与地震本身的强弱有关,还与地震时地面的人口密度、房屋质量等外部因素有关。
18.(1)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2)D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