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月系 自我综合评价 单元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地月系 自我综合评价 单元测试(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9: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 地月系 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金华] 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2019·杭州] 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动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
A.A运动 B.B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4.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的长度和方向是(  )
A.杆影方向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B.杆影长度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C.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会变化
5.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灾难。请问该地是在我国什么地方 该天是哪一天(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6.下列有关日食的图片,按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C.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7.[2019·宁波] 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图中的c点附近
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8.宁波市某学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9.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0.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到夏至日 B.夏至日到秋分日
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
11.把下列四幅图按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  )
A.a c d b B.c a b d C.d c b a D.d b c a
12.[2019·衢州]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一颗行星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有空气 D.月球上昼夜温差小
13.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14.2020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于12月14日至15日凌晨在南半球震撼上演,本次日全食总时长4个多小时,非常壮观。请判断该时段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的位置关系是图中的(  )
15.某歌舞团的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师,要设计一幅“傍晚一弯明月挂在树梢”的布景,下列设计的布景图中哪一幅是科学的(  )
16.[2019·湖州]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开始在月球“背面”的A处巡视探测,如图所示。月球在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月球车要经历强光照射的高温考验时段,该时段为农历(  )
A.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17.[2020·宁波] 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2020年,这一天宁波白昼最短 D.2020年,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
18.2021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庄重的祭祀立春活动,同时全国网民可参与“云祭春”。读图7-Z-11,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下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19.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20.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读图乙,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共60分)
21.(12分)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A、B、C、D四处的月相名称:
A    ;B    ;C    ;D    。
(2)月相从A→B→C→D→A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22.(6分)[2019·温州]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玫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1)图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如图乙,“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3)(多选)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23.(12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上;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上。
(2)地球从位置②—③—④的运动过程中,宁波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3)(多选)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    。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24.(4分)图中图一为某学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二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二中的    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      引起的。
25.(8分)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A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现象。
(2)C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右图为某学校的同学在不同时间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她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的是    图。
(4)一天中,A、C两地先看到太阳的是    地;在A、B两地中,白昼较短的是    ,此时澳大利亚是    季。
26.(6分)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设计住房时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
(1)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应该参考    。
A.春季的光照情况 B.夏季的光照情况
C.秋季的光照情况 D.冬季的光照情况
(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楼间距设置最大的应该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宁波 D.广州
27.(12分)如图分别是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甲位置,对应图二中太阳直射点移动曲线上的    点。从这一天起至图二中的d点,校园中每天中午12:00时,旗杆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
(2)某同学根据地球公转轨迹,绘制了四幅太阳光照图,四幅图中杭州白昼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3)2021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晚上的月相最接近于    。
1.B [解析] 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B
3.C [解析] 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4.D 
5.D [解析] 北半球上,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机会的地方是北回归线,即23.5 °N,这一天是夏至日。
6.B 7.A 8.B 9.A 10.A 11.A
12.B
13.B [解析] 图中C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因此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14.B [解析] 日食时,日、月、地三者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15.D 16.A
17.C [解析] 日环食发生时,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的月相是新月。2020年6月21日(夏至)宁波昼最长夜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18.A [解析] 2月3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月相为下弦月;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③和④之间对应日期为6月22日和9月23日之间;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19.D
20.B [解析] 图乙中所示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表示的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1或22日,对应图甲中的②位置。
21.(1)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2)29.5日 朔望月
22.(1)D (2)B (3)ABE
23.(1)春分 赤道 夏至 北回归线
(2)昼变短、夜变长
(3)BD
24.甲 地球公转
[解析] 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二中的甲处,即夏至日,该日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引起的。
25.(1)2 
(2)北温 昼长夜短
(3)乙 甲
(4)A B 冬
[解析] (1)A点的经纬度是150°E,0°,该点位于赤道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2)从图中看出,C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应位于北温带;从图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C点应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处于极昼。(3)如果在同一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应最短,从图中看出乙图影子短,应在正午;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从图中看出,甲图影子长,应更接近冬至。(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的地点先见到日出,读图可知,图中A、C两地位于东边的是A地,因此先看到太阳的是A地。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上自北向南白昼逐渐变短,因此在A、B两地中,白昼较短的是B地;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澳大利亚是冬季。
26.(1)D (2)B
27.(1)b 变长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