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一、单选题
某探险家在美国荒野距地面39044米的高空,从氮气球上跳伞成功落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探险家乘坐氢气球经过的大气层有( )
①高层大气②平流层③对流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从氮气球上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总体趋势是( )
A.逐渐降低 B.先升高后降低 C.逐渐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关于甲、乙两地风速大小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谚语:“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晒煞人”是因为“薄薄云”使得图中(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6.图中所示环节对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热雷雨是指湿度较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热雷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昼夜温差 B.水平气压差 C.气温垂直递减率 D.地形高度
8.推测中纬度陆地地区发生热雷雨频率较高的时段是( )
A.夏季的午后 B.夏季的夜晚 C.秋季的午后 D.秋季的夜晚
9.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海南岛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和海陆气温变化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乙可知图甲出现的时间为(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11.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我国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
12.在大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 D.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13.夏季的白天午后,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下图示意北半球M、N两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①②④四地中,气压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与M地相比,N地( )
A.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B.气流以下沉为主多晴朗天气
C.气流以下沉为主多阴雨天气 D.气流以上升为主,多晴朗天气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完成下面小题。
1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1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秋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 )
A.① B.② C.③ D.④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1.“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A.B.C. D.
22.“冷岛效应”能( )
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据报道,截止2021年当地时间10月27日,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已持续剧烈喷发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喷出了大量熔岩流和气体,随着火山灰的扩散,该地区上空弥漫大量烟雾。右图是该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人们一般认为,该火山喷出的大量熔岩流和气体最初源地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4.持续一个多月的大量火山灰在空中飘浮,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加剧全球变暖 D.减缓全球变暖
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低,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气象 C.地形 D.大气环流
二、综合题
27.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理解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知识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①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②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给下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填垂直或水平)方向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大气____(填垂直或水平)方向运动→热力环流。
(3)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这是一种典型的热力环流。
(4)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填冬季风或夏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5)试分析白天的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从温度与湿度两个角度回答)带来的影响。
28.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1000米为高空,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_________
(3)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市区和郊区,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地,其理由是_________
(4)比较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降低了白天的温度。下图示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作用。
(1)指出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形式。
(2)概括从低空到大气上界,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强弱变化,并说明原因。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围乡村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下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m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气温分布与城市热岛环流之间的关系。
(2)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
(3)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B 6.D 7.C 8.A 9.C 10.A 11.C 12.D 13.C 14.D 15.B 16.D 17.B 18.C 19.D 20.B 21.C 22.B 23.B 24.D 25.D 26.C
27.
(1)
(2) 垂直 水平
(3)海陆热力性质
(4) 冬季 冬季风
(5)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益”;增加空气湿度。
28.
(1)如下图所示:
(2)气压:乙、甲、丁、丙
(3) 乙 郊区比城市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压较高
(4)甲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小于乙;甲地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乙地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29.
(1)作用形式:①反射作用;②吸收作用;③散射作用。
(2)变化:从低空到高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先减弱再增强,最后减弱。
原因:对流层低空大气的密度大,水汽、二氧化碳、固体杂质含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强,随着高度增加,对流层大气密度减小,水汽、二氧化碳、固体杂质含量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减弱;平流层中臭氧和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层大气的外层接近真空状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30.
(1)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区域),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四周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高温中心(区域)出现,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图示地区分布着三个高温中心(区域),城市热岛环流整体呈现多中心态势。
(2)城市热岛环流整体上白天较强,夜晚较弱;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高温中心(区域)保持时间长;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消失的时间短。
(3)城市热岛环流加大城乡降水差异;城市中心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强烈。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郊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趋势明显,降水偏少。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