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甲)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上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其一,写出人名并结合具体情节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
2.活动一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共记录了他的十篇散文,下面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到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3.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一文。
4.结合这段文字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要求 任务一 会阅读方法 增阅读时效 任务二 悟名著内涵 强阅读素养
阅读成果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展示了两位性格完全不同的老师形象,他们分别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和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藤野先生。他在塑造这两位老师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思想。请你简要概括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有人说“谁的童年被爱照耀着,那他就会创造幸福”根据下图的名著篇目,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名著阅读。
选段一: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选段二: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以上选段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写篇名)
(2)《朝花夕拾》中不少篇目中鲁迅都提到了自己的父亲,请结合选段的情节,说说鲁迅对父亲的不同看法。
7.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有关篇目内容简要作答。(要求从2个以上方面作答,不少于100字)
8.名著阅读
________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其文选自___________写的散文集《__________》。他在《____》一文中,谈到自己去南京读书,并用“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9.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凤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选自《朝花夕拾》)
语段中的A是谁?鲁迅为何要写医生药方上的药引呢?
10.名著阅读。
“转变”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朝花夕拾》中的“我”(即鲁迅)人生经历过多次“转变”。请结合鲁迅的“转变”经历,谈谈对成长的启示。
11.阅读积累。
(1)阅读《朝花夕拾》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乙)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丙)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文(甲)(丙)中提到了两部书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严格但不乏乐趣的读书生活,既有对儿童天真自由和广泛生活趣味的赞赏,也有对__________的批判,同样批判主题的还有《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文章名)
12.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______》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B.《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切实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
13.《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及不少他丢失了的东西:藤野先生帮“我”修改的讲义、长妈妈买给“我”的木刻“三哼经”、“我”上课时偷偷描画的《荡寇志》《西游记》的绣像……这些丢失的物品,鲁迅一直念念不忘。
请你任选其中一件物品,结合文章内容,解析其背后蕴含着的情感。
选择物品:
解 析:
14.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请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1______________,图2______________,图3______________。
(2)关于名著《朝花夕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鲁迅喜欢搜集绘图的书,是从长妈妈给他买来《二十四孝图》开始的。
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反映了父亲是一个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家长,也表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C.三味书屋的先生不允许“我”问读书以外的问题,还经常用戒尺和罚跪来惩罚犯错的学生,所以“我”对先生心有怨恨。
D.《无常》一文中说,童年的鲁迅最喜欢看黑无常,因为他浑身漆黑,很有威严。
15.《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深刻的批判,共10篇。
B.《藤野先生》一文,主要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时的生活。
C.《范爱农》记叙的是“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D.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颂扬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2)《朝花夕拾》一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① 父亲 ② 长妈妈 衍太太
(3)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16.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下面属于“理性的批判”的一项是( )
A.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范爱农》)
B.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父亲的病》)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阿长与(山海经)》)
(2)师者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鲁迅先生从藤野先生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
(材料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鲁迅《藤野先生》)
(材料二)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迅《藤野先生》)
(材料三)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材料四)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萧红《回忆鲁迟先生》)
17.阅读A、B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A: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B: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1)A文中的“他”是________,B文中的“他”是________ 。
(2)AB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但身份相同。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的原因是他能勾摄恶人魂魄。
B.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C.《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D.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示例一:衍太太,阴险虚伪,心地阴暗,表里不一,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子,在大人面前装好人;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示例二:藤野先生,修改讲义——认真负责;关心解剖实习和女人裹脚——严谨钻研学术;关心中国学生的学习——没有偏见。
2.
(1)C
(2)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讲美女蛇的故事
3.狗·猫·鼠
4.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5.任务一:前者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后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任务二:在《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篇中,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不少欢乐,给他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鲁迅对文学的热爱,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
6.
(1) 五猖会 父亲的病
(2)《五猖会》中父亲在我急切而兴奋的准备去看迎神赛会时却让我在家背《鉴略》,我对父亲的做法既迷惑又强烈的不满;《父亲的病》中我看到父亲在庸医的治疗下,病情一步步恶化,最后死亡,对父亲产生不舍和愧疚之情。
7.示例:在《朝花夕拾》中,我所看到的童年的鲁迅是一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还想得神奇的《山海经》,可见他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小隐鼠开始仇猫,又和阿长闹意见,可见他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绣像,为了看五猖会而无奈背书,可见他天性自由,活泼好动。
8.五猖会 鲁迅 朝花夕拾 《琐记》 乌烟瘴气
9.陈莲河(或庸医) 为了批判庸医的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写出“为了批判庸医”即可)
10.示例:鲁迅从家乡转到南京,又留学日本,每次转变都是为了摆脱愚昧落后的环境,寻求新的知识和思想。他的转变经历让我明白: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去更多的地方增长见识,丰富阅历。
11.
(1) 山海经 天演论 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
(2) 封建教育制度 五猖会
12.
(1) 朝花夕拾 长妈妈或者阿长
(2)B
13.选取物品:藤野先生帮“我”修改的讲义
解 析:讲义是“我”在日本求学时,日本教师藤野先生帮助“我”仔细添改的,包含了先生对“我”的关怀照顾和殷切期待。这念念不忘的讲义背后蕴含着“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4.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2)B
15.
(1)B
(2)①藤野先生 ②范爱农
(3)示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太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
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小人充满厌恶之情。
16.
(1)B
(2)①鲁迅先生从藤野先生身上学习到了认真负责、关爱青年的品质。藤野先生耐心为他修改讲义。而他也认真阅读各地青年的来信。②鲁迅先生还从藤野先生身上学习到了严谨求实的品质。藤野先生询问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实际情况,而鲁迅先生对于鱼丸是否新鲜也是通过亲口品尝来求证的。
17.
(1) 寿敬吾 藤野先生
(2)寿敬吾:敬重(尊敬)之情。藤野先生:敬重、感激、怀念之情。
(3)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