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4:2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
②请结合该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这个人物身上所饱含的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这里的“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心情从_______变成要求背书时的紧张、害怕。
(2)结合《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你觉得鲁迅对他的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
一见面,(她)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乙)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1)(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谋害隐鼠的怨恨”隐约透出了隐鼠的死因,你知道隐鼠是怎么死的吗?
(2)(甲)文画横线的句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值得你在朗读时用重音来强调它?为什么?
(3)从(甲)(乙)两文看,你觉得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4.通过阅读探究,我们发现孩子的世界纯洁,孩子的内心率真。但反观《朝花夕拾》鲁迅笔下的孩子却有着不一样的境遇。于是,小组同学又进一步开展“救救孩子”的专题探究。
专题主题 救救孩子
原书目录 ○小引 ○(1) ○琐记 ○狗·猫·鼠 ○无常 ○(2)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后记 注:在横线上补充《朝花夕拾》收录的篇目。
选取理由 (3)根据“救救孩子”的专题,在原书目录中任选两篇及以上篇目进行关联阅读,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探究反思 (4)通过本次探究,我们今后可以借助哪些阅读策略进行名著专题探究,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座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
5.“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6.选文写了“我”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什么?
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8.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以下是小乐整理的《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请补全相应内容。
(1)图中有两处空缺,请填上合适的人名(每处一个)。
(2)这两位老师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你觉得哪位老师更符合你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9.名著阅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1)选文选自选文选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片段。
(2)上面语段中,这位开方的陈莲河先生给我父亲配置的药引是什么?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而死,这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有人说:《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1)请在横线上补充关于《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是鲁迅所作的一部_____________。这部散文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朝花夕拾》中叙述了作者与他人交往的许多片段,其中不乏面目可憎之人,例如《琐记》:
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了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上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文段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1.《朝花夕拾》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书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试结合这些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字数200左右。
12.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年所作的_______(文体),原名;_____
(2)《二十四孝图》中,最让“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哪两个故事?
(3)《朝花夕拾》里提到不少宠物或玩具,回忆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序号 课文 玩具(宠物) 作用
1 《狗·猫·鼠》 我的宠物隐鼠 以隐鼠的可爱衬托狗和猫的可恶
2 《二十四孝图》 老莱子的玩具“摇咕咚” 侧面表现了A______(文章主题)
3 《五猖会》 渴望拥有“吹嘟嘟” 表达出对迎神赛会的渴望
4 《琐记》 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 侧面写出了B_____(人物特点)
(4)《朝花夕拾》里多次提到阿长,试列举出有阿长的1个篇目,并结合具体情节简单评价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5)《二十四孝图》的结尾说:“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的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这句话中流露出作者对那些儒者怎样的感情?
13.名著阅读检测。
(1)《朝花夕拾》中有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立足,最后与社会妥协,这个人是________。《琐记》中________鼓励孩子们冬天吃冰,怂恿他们比赛打旋字,还散布“我”偷东西的谣言。《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__________”的批判。
(2)《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多次提及他那连名字都没有的保姆,人们叫她什么?她除了出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还在哪几篇文章里出现过?请你分析一下,鲁迅先生为什么那么深切地怀念她?
14.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乙)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
(1)(甲)(乙)两个选段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和《____》。
(2)这两个选段中都有和医学相关的人物形象,但两人对医学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请结合原文分别写出两者的形象。
(3)这两个选段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中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件事先后引起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结合对《朝花夕拾》的了解具体分析。
15.《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
(1)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16.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B.衍太太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她是个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的人物。
C.在矿路学堂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他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黄香扇枕三个故事。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文中“他”是谁?同为医生,选文中的“他”与《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有什么不同?
17.小金同学阅读《朝花夕拾》时,设计了一个任务表,请你按要求完成。
甲 乙
人物图片
人物提示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一见面,她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他(她)是谁? 寿镜吾 ①
人物理解 ②甲、乙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答《朝花夕拾》不得分)寿镜吾(寿怀鉴) 温馨的回忆:寿镜吾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对学生严而不厉,严而可亲,因此鲁迅对他一直很敬慕 理性的批判:寿镜吾先生是私塾时代的老师,其教育思想和方法肯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他对“怪哉”一虫的提问“似乎很不高兴”,他的课堂只有读书、习字和对课,鲁迅对其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给予了否定与批判。
2.
(1) 五猖会 兴奋、高兴、激动等
(2)示例: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痛苦。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3.
(1)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2)“霹雳”或“震悚” 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我”当时“震悚”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表现出来,极其凝练又极具震撼力,所以要在朗读时用重音来强调。
(3)长妈妈是一个没有文化、渴求平安、善良、热心、善解人意、迷信的人。
4.(1)五猖会
(2)藤野先生
(3)选择《五猖会》和《二十四孝图》探究救救孩子。《五猖会》中,在五猖会时“我”看会的兴致勃勃,被父亲蛮横无理背诵《鉴略》的要求泼了一瓢冷水,可见传统封建的中国式家长过分关注应试学习,而缺少对孩子内心乐趣的关心与满足。《二十四孝图》中诸如《郭巨埋子》、《卧冰求鲤》等故事,看似“孝子”实则愚孝,深刻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与旧中国儿童的可怜。鲁迅借《五猖会》和《二十四孝图》两文,渴求唤醒人们对孩童内心世界的体察。
(4)①选读/选择性阅读,根据阅读专题的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名著篇目,进行联读阅读。
5.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并写文章悼念,但范爱农反对,鲁迅认为他冷酷、懦弱。
6.①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的行李中翻出绣花鞋,“我”觉得有损国体。②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7.①冷静理智,洞察力强。老师被害后,范爱农不主张发电报,因为他知道发了也没用。②直率,有不满一定要表达出来。初次见面就对“我”的鄙夷耿耿于怀。③念旧情。他回国后多次找“我”喝酒叙旧。④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追求革命,希望社会能彻底改变,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又不愿意随波逐流,因而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中立足,所以内心痛苦。
8.
(1)寿镜吾先生 藤野先生
(2)示例:我觉得藤野先生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十九世纪日本的学者老师,生活俭朴,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鲁迅,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热情诚恳,关心学生。而寿镜吾先生是私塾老师,有古代知识分子的质朴,正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但是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寿镜吾先生在思想上有点陈旧迂腐。
9.
(1) 《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
(2)①一对蟋蟀
②为了避开那些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来到日本学医救国。后来又认识到国民麻木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10.
(1) 旧事重提 回忆性散文集
(2) 衍太太 爱推卸责任、自私自利
11.【示例】
鲁迅认为:儿童要在自由天性中成长,而不是被约束、限制。他反对旧的教育方式,反对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将自己在百草园中的欢乐与三味书屋里的枯燥读书生活对比,表达了三味书屋里对这种限制儿童自由、天性的行为的不满。他绝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提倡自愿,不勉强地读书,读有趣的书。他认为应给予儿童自由,而不是每日在私塾中读书成为书呆子,使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沉闷、无趣。
12.
(1) 散文集 旧事重提
(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 写出了封建孝道的肉麻和虚伪 写出了衍太太口是心非的特点
(4)《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如:粗俗好事(喜欢“切切察察”)、迷信无知(满肚子麻烦礼节、能讲很多迷信的故事)、淳朴善良、仁厚慈爱(买《山海经》)
(5)讽刺、抨击、嘲笑等
13.
(1) 范爱农 衍太太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封建孝道
(2)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3)保姆叫长妈妈或者阿长,她还出现在《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阿长与<山海经>》中;因为在“我”的童年中,长妈妈曾经长期陪伴“我”,照顾“我”,给“我”讲故事,虽然她有很多小毛病,还踩死了隐鼠,可是她热心、善良,愿意为孩子解决问题。因此在鲁迅的心里,长妈妈不仅仅是一个保姆,也是他的亲人。
14.
(1)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2)甲文中陈莲河身为医生,唯利是图,草菅人命,是一个庸医。乙文中藤野先生对学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
(3)①鲁迅先生为父亲的病而奔走,那些所谓的“名医”,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引发了鲁迅的深刻思考,使他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②在日本学医期间,鲁迅看清了当时中国人的劣根性,认识到只有改变国人的思想才能救中国。因此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思想上唤醒国人的灵魂。(能结合原著中的内容答出“庸医害父决定学医救民”“国人不醒悟决定弃医从文”这两个要点即可)
15.
(1)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16.
(1)D
(2)陈莲河 示例:陈莲河: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没有真才实学,草菅人命;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待人真诚。
17.①长妈妈(阿长)
先生是一个不懂孩子心理、对学生要求严而不厉的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中,学生问他“怪哉虫”的问题不回答,对学生去后院玩久了才回来很生气,却不用戒尺去惩罚他们。
【示例2】阿长是一个善良热心又迷信的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新年里叫迅哥儿吃橘子期盼来年平顺;为鲁迅买来期盼已久的《山海经》,帮助鲁迅解决疑难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