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8: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 a 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负极
C. 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 2:1 D.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3.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试管A中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 试管A和试管B中的气体质量比是2:1
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试管A 中的气体是氧气,试管 B 中的气体是氢气
4.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流水具有能量,是宝贵的动力资源
B.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水进行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C. 水是工业上常用的冷却剂
D. 与自然界大多数等质量的常见物质相比,水吸(放)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要大得多
6.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7.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此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实际测得A试管中气体和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
C. 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2g氧气
D. 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知道( )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负极产生的是氧气,并且体积比为 V正:V负 ≈ 2:1
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该实验中所得试管1和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C.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0.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 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 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 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 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氧气 B. 蛋白质 C. 水 D. 脂肪
12.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
C. 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 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
(1)检验试管 D 中的气体,发现它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 , 所以 B 为电源的 极。
(2)该反应能得出的结论是
14.根据图中简易电解水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下同),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____,火焰呈________色。
三、实验探究题
15.右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 , 检验该管内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
(3)若取36g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的认识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甲试管中产生氢气,乙试管中产生氧气,故A错误;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因为与a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所以a为正极,b为负极,故B正确;
C.甲乙试管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当收集到的数据与已知的结论不一致时,我们要尝试寻找发生的原因,究竟是实验原理的问题,还是实验装置的问题,绝对不能用“差不多”的思想应付差事,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我们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或者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或者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绝对不能认为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试管A与电源正极相连,因此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试管B与电源负极相连,因此产生的是氢气。
A.试管A中的氧气不能燃烧,只能支持燃烧,故A错误;
B.试管A中的氧气和试管B中的氢气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质量之比,故B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试管A 中的气体是氧气,试管 B 中的气体是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判断。
【解答】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电解前后,都由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因此原子种类和个数都没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D
【解析】【分析】1、流水具有水能资源,可利用流动的水进行发电等活动;
2、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是水的对流运动,这个运动有利于水进行热交换;
3、水是常见物质是比热容最大的,适合作为冷却剂;
4、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相等热量温度升的慢,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相等热量温度升的快。
【解答】A、 流水具有机械能,可用来水力发电,是宝贵的动力资源,说法正确,A错误;
B、水加热后能发生对流运动,通过对流是水进行热交换,说法正确,B错误;
C、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不明显,适合做冷却剂,说法正确,C错误;
D、水是常见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而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变化比较小,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6.【答案】 A
【解析】【分析】(1)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解答】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水中离子的浓度增大,因此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①正确;
②甲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而乙产生氧气,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氢气能燃烧,故③正确;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A。
7.【答案】 C
【解析】【分析】(1)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4)电源的正极与产生氧气的试管相连,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复燃。
【解答】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试管中气体体积大于B管,那么A中为氢气,B中为氧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4 32
4g x
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32g;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结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并且体积比为 V正:V负 ≈ 1:2,故①错误;
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是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②错误;
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③正确;
④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气分子,则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④正确。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B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水的导电性能的强弱,与水中正负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解答】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体积小,因此产生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试管1与负极相连,因此产生的是氢气,而试管2产生的是氧气,那么该实验中所得试管1和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导电性,常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两极产生气泡,且体积为负二正一,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结论证明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A、电解水负极产生气体多,不符合题意;
B、 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属于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C、 现象中不能确定氢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 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因产生的是氧气,所以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中的物质成分分析。
【解答】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故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操作要求、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体积比为1:2,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答】A、试管a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不符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氧气;正
(2)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分析解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1)检验试管 D 中的气体,发现它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因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所以 B 为电源的正极。
(2)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14.【答案】 (1)负;正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淡蓝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气体a的体积大于气体b,那么气体a为氢气,则与气体a相连的A极是电源的负极,与气体b相连的B极是电源的正极。
(2)正极产生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氢气能够燃烧,火焰成淡蓝色。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氢气;用燃着的木条放至玻璃管口,若气体可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即为氢气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1.2%
【解析】【分析】水电解是一种化学实验,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来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口诀:“正氧负氢、正一负二”。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用燃着的木条放至玻璃管口,若气体可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即为氢气.
(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增加水的导电性 ;
(3)甲同学消耗了6g水,溶液还剩36g-6g=30g,而溶质没有变还是36gx10%=3.6g,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