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物质的分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物质的分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 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 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2.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B.
C. D.
3.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 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 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4.“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 沉淀 B. 蒸馏 C. 结晶 D. 过滤
5.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B
B. t1℃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80g
C. A,B 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 A
D. 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B>C>A
6.如图是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这时( )
A. 二者均有晶体析出 B. 只有A析出有晶体析出
C. 只有B析出有晶体析出 D.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7.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KNO3溶液100克蒸发掉2.5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又析出5克晶体,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
A. 7.5克 B. 80克 C. 90.3克 D. 100克
8.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 漏斗 B. 烧杯 C. 酒精灯 D. 玻璃棒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雨水的pH值是7 B. 冶炼金属钠用热分解法
C. 使用过的塑料可以随意丢弃 D. 治理水污染可以用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等
10.今年,某校实验操作考查,小科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试管 B. 蒸发皿 C. 酒精灯 D. 量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B. 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因为其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C.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的溶解
D.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1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
A.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 冬天玻璃窗户上结“冰花”
C.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逸出 D. 把糖水放在冰箱里冷藏,杯底出现了晶体
二、填空题
13.如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②
(2)玻璃棒的作用是
(3)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
A. 溶解、蒸发、过滤 B. 过滤、蒸发 C. 溶解、过滤、冷却 D. 溶解、过滤、蒸发
14.氯化钠是生活必得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要把硝酸钾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溶液中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2)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④的名称是 , 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三、解答题
15.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请思考下列问题:
(1)已知宁波某盐场测得:①海水中含氯化钠约为3.5%;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氯化钠约为8%。晒盐最好用________(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的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40℃时,将50g硫酸镁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若使其形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②关于卤水中含有的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10℃时,向40g氯化钾(KCl)固体和40g氯化镁(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C.60℃时,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四、实验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3)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___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A. ①⑤③⑥②④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①②③⑤⑥④ D. ①⑤②⑥③④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原因)。
(5)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选项)。
A.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 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实验操作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以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是溶解在水中的,故A错误;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温完成后面的结晶,这也可以节约燃料,故B正确;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b进a出,这也可以延长冷凝水的停留时间,增强冷凝效果,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而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水净化的各种方法及原理分析,在净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蒸发是从溶液中将溶质析出,不符合题意;
C、蒸馏可得到纯净水,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符合题意;
D、活性炭能除去水中色素及异味,但无法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分析】(1)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和蒸发,据此确定甲实验的步骤和顺序;
(2)在溶解时,玻璃棒的功能是加快溶解;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溶液受热均匀;
(3)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计算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质量分数比较即可;
(4)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偏大,那么会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据此分析。
【解答】A.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和蒸发。因此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故A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不同的,故B错误;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那么水的体积为40mL,即水的质量为40g,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则溶剂水的质量会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过滤是分离固态不溶物与液体的方法,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河道中的漂浮物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用塑料网将它们和水分离开,这种方法最接近过滤。
故选D。
5.【答案】 D
【解析】【分析】能够读懂溶解度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某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看出哪种物质可以用结晶法来进行分离,并且可以得出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解答】
A、由曲线图可知t1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故A错误;
B、由曲线图可知t1 ℃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5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要从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D、t1 ℃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当温度升高到t2 ℃ 时,B变成不饱和溶液,C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变成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通过看三种物质的溶液所在的位置可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为BCA,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T1℃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0%,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计算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能溶解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T1℃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0%,设T1℃A、B两种物质溶解度均为x, ×100%=40%,x≈66.7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B66.7g.
A、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即在100g水中,50克A能全部溶解,有B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即在100g水中,50克A能全部溶解,有B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1℃,即在100g水中,50克A能全部溶解,有B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T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D选项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分析】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知识解答.在一定温度下,给物质的溶液蒸发溶剂,在蒸发溶剂的过程中溶液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甚至有晶体析出;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将t℃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2.5g水,析出2克晶体,说明这时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蒸发掉5水,析出5硝酸钾,则若蒸发100克水析出100克晶体,即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g.
故选D.
8.【答案】 C
【解析】【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组成.
A、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D、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答案】 D
【解析】【分析】A.正常雨水中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
B.冶炼钠用电解法;
C.塑料不易分解;
D.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还原等方法.
【解答】解:A.正常雨水中因为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约为5.6,故A错误;
B.钠性质较活泼,冶炼钠用电解法,故B错误;
C.将废弃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错误;
D.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可治理水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分析】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据此分析判断所需的仪器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实验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进行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操作时,无需使用试管,故选项正确.
B、进行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操作时,需要用蒸发皿完成蒸发操作,故选项错误.
C、进行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操作时,需要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进行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操作时,需要用量筒量取8mL食盐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积雪上撒粗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停止加热的时机是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B
【解析】【解答】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故选项错误;
B、冬天玻璃窗户上结“冰花”,是由于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冰花”,属于凝华现象,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故选项正确;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是应为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故选项错误;
D、把糖水放在冰箱里冷藏,杯底出现了晶体,是因为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与物质的溶解性有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据此结合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结晶,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漏斗
(2)引流
(3)D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②为漏斗;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D。

14.【答案】 (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2)过滤;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根据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要把硝酸钾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溶液中提出,最好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④用于分离泥沙和滤液,应该是过滤。操作⑤从滤液中得到晶体,应该为结晶,在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解答题
15.【答案】 (1)②
(2)A
(3)33.3%;ABCD;AC
【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含量越高,相同质量的盐水得到的盐越多,据此分析;
(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3)①首先将50g与4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比较,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使不包含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改变温度从而改变溶解度;
②a.微溶: 0.01~1g ;可溶: 1g~10g; 易溶:>10g;
b.将40g与10℃时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溶解度进行比较;
c.浓度的大小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因为②的氯化钠含量高,且它是经过土层过滤的,污染更小,故选②;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故选A。
(3)①4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50g,所以在该温度下将50g硫酸镁加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3.3%。
4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若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变小,所以可以采取升温或降温的方法使之转化为饱和溶液,也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之达到饱和,故选ABCD;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三者的溶解度均大于10g,所以均属于易溶物质,故A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大于40g,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氯化钾能形成饱和溶液,而氯化镁形成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60℃时,在三者都是不饱和溶液的情况下,只要溶质和溶剂的比值相同,那么它们的浓度就相同,故C正确。
故选AC。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加速溶解
(2)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B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C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③的名称,据此确定玻璃棒的作用;
(2)根据图片确定步骤⑥的名称,再寻找其中的错误。
(3)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确定操作顺序。
(4)根据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解答;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⑥为过滤,错误为: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3)粗盐提纯的步骤为: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⑤用天平称出规定质量的食盐;
②将食盐倒入烧杯,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
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全部溶解;
⑥将溶液进行过滤;
④将得到的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让其蒸发结晶。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
故选B。
(4)操作⑥中,当观察到烧杯中的滤液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导致砝码的质量偏大,即溶质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大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