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对动物生存有益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动物不用消耗能量
B.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 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
D. 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2.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3.人体运动时,产热部位主要是( )
A. 内脏 B. 骨骼肌 C. 肺和肝脏 D. 心脏和肝脏
4.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
A.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 B. 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
C. 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下列现象与科学知识相对应的是( )
A. 侏儒症——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B. 同学们看了感人的故事后落泪了——非条件反射
C. 发高烧病人吃退烧药后,体温下降——散热大于产热
D. 人醉酒后出现走路不稳和语无伦次现象——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
6.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寒颤(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A. 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B. 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 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D. 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7.人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A.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B. 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 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 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8.下列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条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
A. A B. B C. C D. D
9.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多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的部位和数值是( )
A. 腋窝温度、36.8℃ B. 手心温度、36.5℃ C. 口腔温度、37.2℃ D. 直肠温度、37.5℃
10.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 相同,下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晨5时体温最低 B. 下午5时体温最高
C. 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D. 这一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 36.5 ≤ T ≤ 37.5
11.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A. 人体内与皮肤表面的温度差 B. 人体内与环境的温度差
C. 人体皮肤表面与环境的温度差 D. 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1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出现颤抖现象,他的生理意义是( )
A.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 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
二、填空题
1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快速增加。
(1)跳绳是减肥的有效方法,王小胖准备每天跳绳1000个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仅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考虑,跳绳时要尽量跳的 ( 填“高”或“低”)一些。
(2)跳绳时,人能保持身体平衡,其控制中枢位于由图甲中 (填序号)。
(3)跳绳时产热量增加,人体可以通过汗液蒸发等加快散热,此时人体皮肤血管状态如图乙中的 (填字母) 。
(4)部分人的肥胖原因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某研究机构实验发现:通过抑制老鼠中脑里的GABA能神经元,已经吃饱老鼠也会迅速寻找并继续吃食物:通过刺激老鼠中脑里的GABA能神经元,饿了24小时的老鼠也会迅速放弃嘴边的食物。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导出 。(可多选)
A. 连续抑制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进食总量会显著增加。
B. 连续刺激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体重会有-定程度的减轻。
C. 所有动物也都有GABA能神经元。
D. 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减肥没有副作用。
E. 人类可以很快研究出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达到减肥目的的减肥药。
14.“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 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血管情况的是 图,此时散热方式为 。
三、解答题
15.2020年12月27日 第五届仙居马拉松赛事拉开帷幕。凛冽的寒风,天空还下着雨,但丝毫没有影响选手们对于马拉松的热情。8000名选手在仙居市民体育公园冲出起跑线,释放着他们的激情和活力。
(1)根据描述可知当时仙居市民广场受 (选填“低压”或“高压”)控制。
(2)选手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神经中枢位于 。
(3)许多选手跑完全程马拉松后,气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甲中的 状态。图乙中能表示选手体温变化的曲线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6.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①恒定的体温是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②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
【解答】A、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动物呼吸作用仍会消耗能量,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导致死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活动范围更大一些,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保持正常的体温,能保证动物正常进行新陈代谢,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人在休息时,体内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器官的呼吸作用;故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人的体温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动态平衡的;故B正确;
C、由表格可知,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温维持在38℃左右不变,说明此时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是相对平衡的;故C正确;
D、小明在15:00服用退烧药,其体温在不断下降至正常体温,说明在到正常体温前,其体内产热小于散热;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 B
【解析】【分析】运动器官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人体的运动消耗能量,需要有机物的分解,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
【解答】人体产热的部位主要是内脏和骨骼肌,在安静时,产热量最多的主要是内脏,因为安静时,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当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骨骼肌,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生的热将明显增加。
故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分析】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解答】中暑是人体在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乱,产热多而散热少,密封高温环境下不利于排汗,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才产生的发热发晕现象,如果有汗液分泌的话就可以通过蒸发加快散热,不容易中暑。
故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分析】(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存在,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3)小脑位于脑干的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解答】A、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巨人症,患者身材会异常高大;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手、足、鼻、下颌等部位肥大,A不符合题意;
B、同学们看了感人的故事后落泪了——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发热时,散热小于产热,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退热时,产热小于散热,C符合题意;
D、酗酒后走路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的缘故。 (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D
【解析】【分析】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战栗,使产热量增加。
【解答】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在脑干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在此反射弧中,效应器为骨骼肌,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产热量增加。
故答案为:D
7.【答案】 C
【解析】【分析】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的70%。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汗液蒸发散热。。
【解答】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人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就取决于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故答案为:C
8.【答案】 B
【解析】【分析】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能够保持动态平衡。
【解答】A项在体温降低的情况下,人体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可以增加产热,并通过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项在体温降低的情况下,新陈代谢速率减弱将会减少产热,体温继续下降而不能维持正常体温,进而影响机体健康。C项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新陈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增加,但人体可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D项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新陈代谢速率降低产热减少,人体可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解答】人体中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的部位是直肠,约为37.5℃;
故答案为:D。
10.【答案】 C
【解析】【分析】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解答】AB、由图可知,人体体温最低的时候,是早上5时,最高是在下午5时;故AB正确;、
C、由图可知,从5时到17时温度在升高,而从17时到24时温度在降低;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最低时为36.5℃,最高时为37.5℃;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解答】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故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人体皮肤表面与环境的温度差,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在寒冷环境中人会不由自主地战栗起“鸡皮疙瘩”, 都是肌肉收缩,增加产热,以御严寒,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1)高
(2)③
(3)C
(4)A,B
【解析】【分析】跳绳是健康运动的方法,跳蝇能提高身体心脑血管病、吸气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跳蝇的能减肥瘦身,跳蝇是全身运动,身体每个人体器官和肌肉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另外遭受锻练和发展趋势。
【解答】(1)跳绳时要尽量跳的高一些,消耗能量更多。
(2)跳绳时,人能保持身体平衡,其控制中枢位于由图甲中③小脑,因为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
(3)由于跳绳时人要大量出汗,因此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故跳绳时产热量增加,人体可以通过汗液蒸发等加快散热,此时人体皮肤血管状态如图乙中的C 。
(4)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导出连续抑制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进食总量会显著增加。连续刺激GABA能神经元5天,老鼠的体重会有-定程度的减轻。并不是动物也都有GABA能神经元,比如单细胞动物,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减肥有副作用。人类没有研究出通过刺激GABA能神经元达到减肥目的的减肥药,A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高(2)③(3)C(4)AB
14.【答案】 (1)神经调节;脑干
(2)等于
(3)乙;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 T—E—N—F—A途径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2)A是产热,C是散热,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即A=C;
(3)外界气温较低时,散热会减少,血管会收缩,即乙图符合;散热减少时,人体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
故答案为:(1)神经调节;脑干;(2)等于;(3)乙;皮肤直接散热。
三、解答题
15.【答案】 (1)低压
(2)条件;大脑皮层 (或“大脑”)
(3)A;b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仙居市当时是阴雨天气,阴雨天气受低气压控制;
(2)选手听到枪声起跑是经过训练获得,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完成的;
(3)马拉松属于剧烈运动,人体产热量增加,因此散热也会增加,血管会舒张,即A图符合;
运动过程中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体温依然处于恒定状态,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低压;(2)条件;大脑皮层(大脑);(3)A;b。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皮肤血流量增加
(2)血管扩张,汗液蒸发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
【解答】(1)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说明温度很高,持续时间长,因为当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 所以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增加。
(2)从A至B期间,皮肤 血管扩张,汗液蒸发,其意义是能将体内更多的热量带至皮肤散发出去。
故答案为:(1)皮肤血流量增加(2)血管扩张;汗液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