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同步作业(第2课时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同步作业(第2课时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20: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光合作用(二)
知识点 1 光合作用的过程
1.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C.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水
D.二氧化碳+有机物水+氧气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里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3.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  ]    和[  ]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    和[  ]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知识点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4.如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
A.分解有机物,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储存能量
5.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②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 ③只为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④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及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知识点 3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6.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  )
A.保持昼夜温度恒定 B.瓜类和豆类轮作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7.《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原理是(  )
A.确保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8.如图所示为一天之内(早7:00到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 B.补充大棚内的氧气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9.“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产生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10.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个事实直接说明(  )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11.著名科学家希尔在20世纪曾做过图所示实验,请你观察判断,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素
B.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12.图中曲线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非生物因素
D.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非生物因素
13.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盆栽天竺葵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黎明前,将处于同一环境中的甲株用黑网罩上,乙株不做处理,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两者蓝色的深浅
B.黎明前,将甲株放在南面阳台,乙株放在北面阳台,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两者蓝色的深浅
C.黎明前,选取同株天竺葵上的两片叶,甲叶用黑网罩上,乙叶不做处理,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比较两叶片蓝色的深浅
D.黎明前,选取天竺葵上的一片叶,部分区域双面遮上黑纱布条,光照数小时后,用碘蒸气处理此叶片,比较两区域蓝色的深浅
14.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为了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需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进行      。
(2)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甲、乙两装置的变量是    ,甲、丙两装置的变量是    。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叶,说明该叶片在光下产生了    ,同时也释放了    。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受该实验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向温室中添加     ,适当延长     。
1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2)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1.A 
2.A 
3.(1)A 叶绿体
(2)③ 水 ④ 二氧化碳
(3)① 有机物(淀粉) ② 氧气
(4)叶
4.B 
5.A [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A [解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度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瓜类和豆类轮作能够利用豆类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照,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7.A 8.A
9.A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
10.C [解析] 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素是叶绿体中的颗粒,含叶绿素的部分呈绿色。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会变成绿色;而埋在地下的部分无法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不会变成绿色,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11.B [解析] 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同时b中只有叶绿体滤液,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遮光后c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2.C [解析] 当温度一定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不再变化;从图中看出,P点之前三线重合,说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相同;据图示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温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
13.D
14.(1)暗处理
(2)二氧化碳 光
(3)隔水加热 叶绿素 甲 淀粉 氧气
(4)二氧化碳 光
(5)二氧化碳 光照时间
15.(1)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2)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