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呼吸作用
知识点 1 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反应式的是( )
A.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C.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D.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2.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弹簧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 h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弹簧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组 温度计示数 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状况
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断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
(2)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 h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3)甲瓶中燃烧的蜡烛熄灭,而乙瓶中蜡烛继续燃烧,说明呼吸作用会 。
知识点 2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
3.找关键词是学习科学的好方法。小明记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键词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B 条件 需要光 不需要光
C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D 实质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4.甲、乙两地出产同一品种的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葡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下表所示:
平均气温/℃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5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因为甲地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白天光合作用 (填“强”或“弱”),夜间呼吸作用 (填“强”或“弱”),分解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 ,所以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葡萄含糖量高。
知识点 3 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5.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不能表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暖和得多
B.地窖内的蔬菜因腐烂而散发出霉味
C.萌发种子释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进入贮存水果的仓库,发现点燃的蜡烛燃烧不旺
6.将收获的小麦、玉米种子尽快晒干后入仓存放,目的是( )
A.降低蒸腾作用,避免能量消耗
B.促进光合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C.保证种皮干燥坚硬,防止虫类咬损
D.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7.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0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8.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当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点有( )
A.a点和d点 B.b点和c点
C.a点、b点和c点 D.b点、c点和d点
9.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小刚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
10.图3甲为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②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图乙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作答:
(1)从叶片的结构分析,图甲中物质①②是通过 进出叶片的。
(2)若图甲表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 ,图乙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
(3)若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则②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②产生于叶肉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图乙中表示一天内光合作用产物开始积累的时间是 时。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11.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4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图4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农作物将减产
【提示】 白天,植物的 作用和 作用同时进行。如图,当叶面积指数达到一定限度后,由于植物叶片互相遮挡,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基本不变,而呼吸作用强度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消耗有机物的量 。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 量-有机物的 量,所以这种情况下,有机物的积累量会 (填“减少”“不变”或“增多”),导致农作物减产,所以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变式】 如图5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5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
1.A
2.(1)二氧化碳
(2)AC
(3)消耗氧气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对比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可知: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绿豆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种子萌发的需要,也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导致瓶内温度升高。而煮熟的绿豆种子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瓶内的氧气没有减少,温度也没有变化,没有产生二氧化碳。(2)种子萌发后由胚芽发育成的茎和叶见光后会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在实验前应把装置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一方面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让种子有足够多的呼吸时间来产生二氧化碳。(3)燃烧的蜡烛熄灭是因为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所以说明氧气被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
3.D
4.大 强 弱 多
5.B [解析] 地窖内的蔬菜因腐烂而散发出霉味,说明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不能说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6.D
7.A
8.B [解析]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图中曲线a~b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c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小,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c~d段二氧化碳浓度又逐渐增大,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又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曲线中的b、c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9.(1)光合
(2)左移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解析] (1)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能阻止光的进入,防止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生,对实验产生干扰。(2)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0.(1)气孔
(2)二氧化碳 B
(3)氧气 叶绿体 7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11.【例题】 D [解析] 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时,有机物有积累,利于植物生长。当叶面积指数超过9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量小于零,将减产。
【提示】 光合 呼吸 增大 增大 制造(生成) 消耗(分解) 减少
【变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