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30 08: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单选题
1.甲、乙两只灯泡,其I﹣U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将甲、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当甲灯两端的电压为2V时,则关于该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的电流为0.3 A B. 甲、乙两灯的阻值之比为3:2
C. 乙灯两端的电压2 V D.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为5V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
B. 电源电压为14伏
C. R1的阻值是20欧
D. 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欧
3.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电源电压为 6 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的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 V
B. 滑动变阻器滑片允许滑到最左端
C.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 A
D.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先达到最大量程
4.如图为灯L1、L2的U-I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 通过L2的电流为0.2 A时,L2两端的电压为100 V
B. 电压为160 V时,通过L1的电流较大
C. 电压为160 V时,L1的电阻较大
D. 把两灯串联接入220 V的电路中,L1两端的电压较小
5.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台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胰岛素 血糖 糖尿病
B 电流 电压 电阻
C 对流层 平流层 大气层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A B. B C. C D. D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变阻器的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得到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B.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 图象乙反映了R2的“U-I”关系
D. 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7.L1和L2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L1电阻较大。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发现L1亮度大于L2。若通过L1、L2的电流分别为I1、I2 , 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I1>I2 B. U1>U2 C. I1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亮 D.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泡变暗
9.如图是甲、乙两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 )。
A. R甲R乙 D. 无法确定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在实验过程中, 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10欧的R1更换为15欧的R2后,闭合开关,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读取电流表的数据 B.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 增加电池的节数 D. 调节变阻器滑片
11.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可调,R为定值电阻,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2。若把其中一个电表改装成温度计,要求温度升高时,电表示数增大。下列操作可提高温度计灵敏度的是( )
A. 减小电源电压 B. 减小R的电阻值 C. 增大电流表量程 D. 增大电压表量程
12.如题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是9V
B. 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
C.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
D. 若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9V
二、填空题
13.在如图示数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R2的某两点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1A﹣2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V﹣8V.则定值电阻R1= Ω,电源电压U= V,R2的最大阻值= Ω。
14.在相距20 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已知每1 m输电线的电阻为0.01 Ω。现发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的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检测。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时,电流表示数为30 mA,则短路处距甲地一条输电线的电阻为 Ω,短路位置距甲地的距离为 km。
三、实验探究题
15.小新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了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
(1)实验时,小新发现电压表V2指针如图乙所示,为完成实验,则小新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
(2)纠正错误后,实验中小新记录了多组电流表A和电压表V1、V2的示数,作出A、B两条图线,如图丙,其中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图线是 。
(3)小元认为用标有“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3也能得到丙图的AB两条线,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根据图像确定甲的电压为2V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即可;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3)根据图像确定乙的电压;
(4)根据U总=U甲+U乙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电压为2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4A,则整个电路中的电流为0.4A,故A错误;
当电流为0.4A时,乙的电压为3V,故C错误;
甲和乙的阻值之比: , 故B错误;
电路的总电压为:U总=U甲+U乙=2V+3V=5V,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C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确定R2的电压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图像与电阻的对应关系;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从图乙中找到电流相同时对应的两个电压,然后根据U总=U1+U2计算即可;
(3)从图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然后根据计算R1的阻值;
(4)从图像中找到电流最小时变阻器对应的电压,此时它的阻值最大,根据计算出它的最大阻值。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V2测R2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A.当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向左端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规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根据图乙可知,图像A为R2的图像,B为R1的图像,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2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V2的示数为14V,那么总电压U总=U1+U2=4V+14V=18V,故B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2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那么电阻R1的阻值为: , 故C正确;
D.根据图乙可知,通过电路的最小电流为0.2A,此时变阻器的电压为14V,那么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 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 A
【解析】【分析】(1)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也最小,此时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最小电流,再根据U=IR计算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2)当变阻器的滑片到达最左端时,它的阻值为零,计算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和电流表的示数,与其量程比较即可;
(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确定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然后再与电流表的量程比较;
(4)计算出滑片到达最左端时,两个电表的示数是否超过量程即可。
【解答】A.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 = =0.1 A,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min=IminR1=0.1 A×10 Ω=1 V,故A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源电压6 V大于电压表的最大量程3 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移到最左端,故B错误;
C.当滑片到达最左端时,此时变阻器的阻值为零,只有R1 ,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 =0.6 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3V,超过量程,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不可能为0.6 A,故C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当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刚好达到量程,而电压表已经超过量程,所以两电表中电压表先达到最大量程,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 C
【解析】【分析】(1)(2)根据图像,分别找到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进行比较和判断;
(3)根据公式比较电阻大小即可;
(4)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比较。
【解答】A.通过L2的电流为0.2 A时,L2两端的电压为50 V ,故A错误;
B.电压为160 V时,通过L1的电流为0.25A,通过L2的电流为0.45A,故B错误;
C.电压为160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1R2 , 故C正确;
D.把两灯串联接入220 V的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因为R1>R2 , 所以U1>U2 , 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图3可知,X和Y为并列关系,而它们都属于Z,据此对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胰岛素、血糖和糖尿病之间即没有并列关系,也没有从属关系,故A不合题意;
B.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为并列关系,故B不合题意;
C.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而对流层和平流层为并列关系,故C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但是它们不一定是浓溶液,即不存在从属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左图,确定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分析电表测量的物理量,然后结合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对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电阻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V2测变阻器的电压。
当变阻器的电阻变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那么乙为R1的‘U-I’关系图,而甲为R2的“U-I”关系图,故C错误;
当电流为0.2A时,R1的电压为2V,R2 的电压为4V;
电源电压U总=U1+U2=2V+4V=6V;
那么R1的电阻;
那么R2的电阻;
故B错误;
当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此时R2=10Ω;
电流表的示数:;
故A正确;
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比较电流的大小,然后根据U=IR比较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
【解答】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的规律可知,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即I1=I2 , 故A、C错误;
根据公式U=IR可知,当电流相等时,导体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为电阻R1>R2 , 所以电压U1>U2 , 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确定电流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那么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泡变暗。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当电压相等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如下图所示,当电压相同时,通过它们的电流:I甲>I乙;
那么R甲故选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然后与原来的示数相比,分析要恢复原来的示数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接下来根据U总=U1+U2分析变阻器的电压变化,最后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即可。
【解答】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10欧的R1更换为15欧的R2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要保持原来的示数不变,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就要减小。根据U总=U1+U2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就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变阻器的阻值要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2确定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分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根据“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分析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据此确定可以改装成温度计的电表即可。
【解答】根据图1可知,定值电阻R与热敏电阻Rt串联,电压表测Rt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根据图2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t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因此将电流表改装成温度计。
要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其实就是温度相同时,增大电流;
根据公式可知,只需要减小定值电阻R的阻值即可。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1)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电阻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这个状态确定电源电压;
(2)根据(1)中的状态,确定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它的阻值;
(3)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乙图确定最小电流值,利用R总= 计算出总电阻,最后利用R滑大=R总﹣R计算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而确定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
(4)分析R接触不良时电路的变化,据此确定电表的示数。
【解答】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电阻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1.5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的电压为9V,故A正确不合题意;
由I= 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R= = =6Ω,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 = =18Ω,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大=R总﹣R=18Ω﹣6Ω=12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故C错误符合题意;
当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则串联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0,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相当于测量电源电压,其示数为9V,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答案】 4;12;8
【解析】【分析】根据U总=U1+U2 , 结合欧姆定律U=IR列出方程,从而计算出定值电阻R1的阻值和电源电压即可,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4V+2A×R1 ①;
U总=8V+1A×R1 ②;
①②联立解得:R1=4Ω,U总=12V。
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为:。
14.【答案】 25;2.5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计算出两条导线的总电阻,再根据计算一条输电线的电阻;
(2)根据计算出短路位置距离甲地的距离。
【解答】(1)两条导线的总电阻;
一条输电线的电阻。
(2)短路位置距甲地的距离:。
三、解答题
15.【答案】 (1)A
(2)L2
(3)由题可知,当报警器达到出厂预设值4%时,查图乙可得,气敏电阻阻值为40Ω
已知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3V,电流I=0.03A
根据欧姆定律R总= =10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R2=R总-R1=100Ω-40Ω=60Ω
(4)B,C,D
【解析】【分析】(1)密度小的气体向上运动,密度大的气体向下运动,据此确定报警器的安装位置。
(2)根据两个灯泡的工作状态判断;
(3)通过图乙确定燃气浓度达到4%时气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 计算出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R2=R总-R1 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
(4)根据有关燃气的使用安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密度比空气小的甲烷),那么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上面,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A区域。
(2)当报警器报警时,衔铁被吸下来,此时灯泡L2发光,而L1熄灭,所以蜂鸣器应该与L2并联。
(3)由题可知,当报警器达到出厂预设值4%时,查图乙可得,气敏电阻阻值为40Ω;
已知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3V,电流I=0.03A;
根据欧姆定律 ;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R2=R总-R1=100Ω-40Ω=60Ω。
(4)如果屋内有燃气泄露,那么一旦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
A.迅速打开排风扇,它的开关闭合时会有火花出现,可能会引燃燃气,故A错误;
B.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可以降低屋内燃气的浓度,避免爆炸的发生,故B正确;
C.禁止切断报警器电源,因为切断电源的瞬间也会产生火花,可能引起爆炸,故C正确;
D.熄灭一切火种,迅速关闭气源总阀,防止爆炸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BCD。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断开开关,更换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导线
(2)A
(3)不赞同,因为用“20Ω 1A”滑动变阻器R3 后,图丙不能作出显示1-2V电压值是的电流值,也无法作出4-5V电压值时的电流值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的实验规范分析;
(2)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规律,然后与丙图对照即可;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定值电阻的电压的变化范围,然后与图丙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指针反偏了,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则接下来的操作为:断开开关,更换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导线。
(2)根据甲图可知,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而R1为定值电阻,根据U=IR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增大而增大,则表示通过R1的电流和R1两端电压关系的图线是A。
(3)根据图像可知,电压表V1的最大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为6V;
而电阻;
当使用“20Ω 1A”的变阻器时,它的最大阻值为20Ω;
则此时最小电流为:;
电压表V1的最小示数为:U1'=I'R1=0.2A×10Ω=2V;
则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范围为2V~6V。
因此图丙中1-2V的部分是得不到的。
则我不同意小元的看法,理由是:因为用“20Ω 1A”滑动变阻器R3 后,图丙不能作出显示1-2V电压值是的电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