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人体的排泄 同步作业(第2课时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 人体的排泄 同步作业(第2课时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20:2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尿的生成和排出
知识点 1 尿的生成和排出
1.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D.输尿管→尿道→膀胱→体外
2.如图是肾单位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④⑤三部分组成一个    。
(2)图中A、B两处所表示的生理过程,A是       ,B是  。
(3)②中流的血液是    ,从⑥中流出的液体是    ,与④中的液体相比没有的成分是        。
知识点 2 排泄的途径
3.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C.通过汗腺将汗液排出体外 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下列关于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全都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B.皮肤通过汗腺排出的废物只有水和无机盐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了“白气”,不能说明呼吸系统排出了水
D.肾脏、肺和汗腺排出的废物是由血液从细胞运输来的
5.人体排尿的意义在于(  )
A.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B.排出废物
C.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包括以上三项
6.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7.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
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8.如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 B.原尿、肾小球
C.原尿、肾小管 D.尿液、肾小管
9.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10.我们每天都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蛋白质、葡萄糖、尿素的合成
B.人体对无机盐的吸收
C.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
D.人体产生的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
11.如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12.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肾脏后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素、尿酸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3.对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四种物质浓度进行比较,错误的是(  )
A.蛋白质:血浆=原尿 B.尿素:原尿<尿液
C.无机盐:血浆=原尿 D.葡萄糖:原尿>尿液
14.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含量(单位:g/100 m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 g/100 mL,而原尿中只有0.03 g/100 mL,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
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 g/100 mL,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15.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葡萄糖 D.尿素和无机盐
16.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水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17.图中甲是老师绘制出的肾单位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乙肾单位模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部位Ⅱ的葡萄糖浓度从0.1最终降为0,是因为该部位发生了    作用,以此推断,部位Ⅱ相当于图乙中的[  ]    。
(2)若尿检后发现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最可能是因为图乙中的[  ]    发炎,造成通透性增大,在发生滤过作用时,血细胞也随着进入肾小囊腔中。
(3)图乙中有一条位于两组毛细血管之间的动脉,它是[  ]        ,血管[⑥]和血管[①]相比,血液中物质浓度明显减少的成分有          。 
18.小明同学为患有高血压的爷爷设计了午餐食谱,如图甲。这些食物被爷爷摄取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涉及人体的多个系统。图乙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其中a代表物质,b、c代表气体,A、B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米饭中的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成[a]    后进入血液,最终被运送到组织细胞内,在气体[  ]    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能量。
(2)图乙中[Ⅰ]内的液体含有成分a吗     。
(3)医生在检查爷爷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红细胞,可能是图中[  ]        作用异常所致。
(4)取某健康人的血浆、[Ⅰ]、[Ⅱ]三处液体进行分析,得到下表数据。分析可知,Y液体取自图乙中的[  ]处。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g/100 mL)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10 0.03 8.00
1.C 
2.(1)肾单位
(2)肾小体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动脉血 尿液 葡萄糖和氨基酸
3.A 4.D 5.D 
6.C [解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血液中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进入组织细胞,所以氧气的含量减少;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无机盐、尿素等的含量降低。由图可知,尿素含量降低,说明血液流经的器官是肾脏。
7.C 
8.C [解析] 由图可知,葡萄糖在流经C结构后含量降为0,可以知道这个过程表示的是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B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
9.A 10.D 11.A
12.C [解析] 血液在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其中多余的水、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等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的含量减少。肾脏的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同时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血液中,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而氧气含量会减少。
13.A [解析] 由于肾小球不能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蛋白质;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和无机盐重新吸收,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即尿素:原尿<尿液;血液经过肾小球时,其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经过肾小体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的无机盐和血浆中相等,即无机盐:血浆=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即葡萄糖:原尿>尿液。
14.D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 g/100 mL,而原尿中只有0.03 g/100 mL,这是通过肾小体的滤过作用实现的;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 g/100 mL,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15.A [解析] 通过肾小体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同时,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营养物质、尿素和无机盐等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由图示可知:该物质最可能是二氧化碳。
16.B [解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是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肾脏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17.(1)重吸收 ④ 肾小管
(2)③ 肾小球
(3)⑤ 出球小动脉 尿素、氧气、无机盐
18.(1)葡萄糖 b 氧气
(2)含有 
(3)A 肾小体的滤过 
(4)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