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夢遊天姥吟留別
壹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性格豪爽,想像豐富,語言清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較多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借助幻想來表現激情。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壹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唐劍南道綿州人,祖籍是甘肅天水,李白《贈張相鎬二首》:“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
據《新唐書·文苑列傳》記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郭沫若考證李白的出生地是在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也就是當時唐朝“安西四鎮”的碎葉鎮。
貳
壯志與抱負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huán區大定,海縣清一”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鵬、雄劍自比:“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上李邕》)。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sà tà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俠客行》
幹謁、行卷
唐人幹謁詩是士子們鋪墊進身的臺階,詩往往採用比喻的手法,委婉明晰而饒有趣味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张固《幽闲鼓吹》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
肆
提到李白——詩、酒、劍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飲中八仙歌》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臨江王節士歌》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客行》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 餘光中
汪倫之情
唐天寶年間,汪倫寫信給李白:
“先生好遊乎 此處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 此處有萬家酒店。”
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
汪倫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
“桃花者,十裏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裏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並不以為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
及李白離開,汪設宴為白餞行,並以民間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701-762)人生經歷
14歲 立志“安社稷”“濟蒼生”(好劍術,喜任俠,隱居大匡山)
25歲 仗劍遠遊,求仕無果(認識李邕、孟浩然)
42歲入京,供奉翰林(干謁、行卷之風,受舉薦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44歲 權貴排擠,賜金放還(詞臣非志所在,性格狂傲得罪當局“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
54歲 安史之亂,從軍報國(成爲永王李璘幕)
56歲 兵敗流放,中途遇赦 61歲 再請從軍,因病折回
62歲 病逝當塗(病、醉、溺三說)
詞臣弄臣,非治世之臣
範傳正《新墓碑》載:“天寶初,召見於金鑾殿。玄宗明皇帝降輦步迎,如見園、綺。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玄宗嘉之,以寶床方丈賜食於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
“天寶初,召見於金鑾殿。玄宗明皇帝降輦步迎,如見園綺。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玄宗嘉之,以寶床方丈賜食於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 ——範傳正《新墓碑》
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後世小說文字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一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二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其三
得意狂傲 卻
不得重用以實現濟世之志
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裏季、甪lù裏先生。
綺皓、園綺,就是古人對於耄耋隱者的尊稱。
寫作背景:
李白應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不到三年,就被賜金放還。
離開長安後,他與杜甫、高適遊山東,此詩是詩人於天寶四年(745年)離開東魯南遊吳越時所作,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
《夢吟天姥山吟留別》一名《別東魯諸公》或《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誠摯地表明瞭自己蔑視權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度。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臺山 tāi
剡溪 shàn 淥水 lù 腳著 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 lì 澹澹 dàn
霹靂pī lì 訇然 hōng 悸 jì
怳huǎng驚起
字 音
齊讀詩文 正字音
實詞字義
煙濤微茫信難求
雲霞明滅或可睹
勢拔五嶽掩赤城
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
的確、實在
拔,超出 壓倒
憑藉
或許
向東南,作狀語
實詞字義
虎鼓瑟兮鸞回車
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開
失向來之煙霞
古來萬事東流水
開心顏: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顫慄;使……驚
用作動詞,下雨
名詞作狀語 在中間
名詞作動詞 彈奏
向東,作狀語
舒展
原來
低頭;名作動 侍奉
理清思路
試用幾個詞語概括詩歌的脈絡。
夢因
夢境
夢悟
理清思路
①入夢的原因是:
②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
③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研讀第一段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側面描寫、 對比、 襯托、 誇張
神往(熱情嚮往)
思考:請找出幾個生動傳神的動詞,看看是怎樣表現其高大神奇的?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天姥風光欣賞
思考:既然題為“夢遊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思考: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結:第一段寫入夢之由。
第一段 入夢之由——瀛洲難求,天姥可睹。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嚮往
總結第一段
研讀第二段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請注意以時間和地點為序,將幾幅畫面找出來,並點出這些畫面的特點?
月夜剡溪 清幽
白晝山中 壯美
傍晚山中 恐怖
夢遊之旅
夜晚仙府 歡樂
示範: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聲 特點:清幽
畫面描述:(我因神奇的傳說,而進入夢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飛度過明鏡似的鏡湖。皎潔的月色襯著我飛度的身影,伴我抵達剡溪。我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蕩漾,耳畔猿聲清亮。
意境概括:這是一幅清麗恬靜幽美的畫面,
情感:詩人沉浸其中,充滿愉悅神往。
表述要點:※景物、畫面需突出特徵 ※在描摹出圖景後,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 ※詩人的情感隱含在畫面中要細心領會
“飛”表現了什麼?
思考
誇張——心情迫切
“照”和“送”寫出什麼?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送——擬人
明確:李白借謝靈運來寫自己,也表達 了自己要效仿謝靈運寄情山水、鄙棄俗世。
思考:詩人為何提到“謝公”?
謝靈運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派詩人,他熱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順利;後來他乾脆辭官,領著僮僕門生幾百人遊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滿。
白晝山中
登臨所見: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雞、千岩、迷花 特點:壯美
畫面描述:我腳著謝靈運當年特製的登山木屐,徑直攀上高聳入雲的山階。半山腰處正遇遠方的海面一輪旭日噴薄而出,空中回蕩著天雞高亢的鳴叫。山中萬花迷眼,我在奇石間盤旋,不知不覺中暮色降臨。
意境概括:這是一幅雄奇壯美的畫面,
情感:詩人為之迷醉神蕩,樂而忘返。
傍晚山中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意象:熊咆、龍吟(殷、栗、驚)雲、雨、煙
特點:恐怖
畫面描述:夜來臨,熊在咆哮,龍在長吟,震盪著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樹林戰慄,叫層層山巔震驚。烏雲低垂,山雨欲來。水波蕩漾,煙靄迷蒙。
意境概括:這是一幅驚悚震撼的畫面,
情感:詩人為之驚悸。
夜晚仙府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靂、洞天石扉、青冥浩蕩、日月、霓衣、風馬、雲君紛紛、虎鸞、仙人如麻
特點:歡樂
忽然,閃電劃破夜空,驚雷震碎峰巒。神仙洞府的大門在巨聲中閃開。洞府裏青空寥闊,深不見底,金銀臺上,日月輝映,金碧輝煌。看誰來了?絢麗的雲霞為裳,浩蕩的清風作馬,雲神紛紛降臨了。猛虎彈起琴瑟啊,鳳鸞駕起了車,仙人濟濟一堂,直覺得眼花繚亂。
意境概括:這是一幅富麗堂皇、熱鬧盛大、和樂融融的畫面,
情感:讓人驚歎豔羨,令人神往。表現了詩人極度興奮愉快的心情。
研讀第三段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表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研讀第三段
思考:“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消極頹廢的心理外露嗎?
——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生活的態度。
不過,這也是作者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
●特點:
昏暗詭譎、陰森恐怖。
●作用:
①對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 “熊咆龍吟……生煙”一段, 這段描寫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②為下文神異現象的出現作鋪墊;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現實的醜惡。
象徵了腐朽的黑暗的唐王朝社會現實
月夜剡溪
白晝山中
夜晚仙府
恬靜幽美
壯觀雄奇
驚悚震撼
盛大歡樂
夢遊之旅
愉悅神往
迷醉神蕩
悸動驚恐
驚歎豔羨
景
境
情
就整體而言,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境?詩人的心情如何?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離奇變幻、五彩繽紛的夢境。
詩人徜徉其間,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傍晚山中
1、正當夢入高潮時,詩人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消失了。這幾句寫了什麼?
明確:夢幻破滅後的失意,官場渾濁陰險的懼栗。
詩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揭示主旨,詩人之所以嚮往神仙世界,是因為他鄙棄黑暗的現實世界。
顯示了詩人的反抗精神,表現李白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傲岸性格和豪邁氣概。這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藝術特色:
1、全詩運用對比手法,從現實(渾濁、冷酷)到夢境(美妙、歡樂),又回到現實。
浪漫主義:
2、奇特的構思,瑰麗的境界。
3、大膽的誇張,豐富的想像。
4、語言精煉清新,長短句式參差多變,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錯運用、節奏有緩有急,富有音樂美,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將 進 酒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