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7 22: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B.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内壁有碘,可用酒精清洗
C.把少量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乳浊液
D.洗涤剂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解于洗涤剂中
2.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浓硫酸
3.CaCl2(显中性)溶液中含少量的稀HCl,若不准用指示剂,要除去稀HCl且使溶液的pH=7,选用的试剂最好是
A.Ca(OH)2 B.CaO C.K2CO3 D.CaCO3
4.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6.下列有关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轻质碳酸钙治疗胃酸过多属于中和反应
B.干冰升华属于分解反应
C.实验室制备氢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属于化合反应
7.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实验过程中忽略蒸发损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20℃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析出固体质量甲大于乙
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40℃,两种溶液的组成均无变化
8.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9.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
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
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
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10.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二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2(SO4)3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A.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过量的稀硫酸与Fe2O3反应
D.过量的Fe粉与CuSO4溶液反应,过滤
11.下列变化不能通过加稀盐酸反应实现的是
A.Al→AlCl3 B.Fe→FeCl2 C.CaCO3→CaCl2 D.Fe→FeCl3
12.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中含有少量KNO3的分离方法是降温析晶法
B.t3℃时,分别将饱和硝酸钾溶液和饱和氯化钾溶液降温至t2℃,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较多
C.t3℃时,配制100克30%的氯化钾溶液的方法:称量30克氯化钾固体放到盛有70g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t3℃时5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和200克饱和氯化钾溶液降温至t2℃时,最终得到的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多
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会析出晶体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14.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d段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增多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15.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KOH和K2CO3两种溶质,向其中加入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HCl,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7.45g B.14.9g C.5. 6g D.13. 8g
16.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掉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g
18.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二、多选题
19.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用于净水
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数,会使配得的质量分数偏小
20.碳酸锌与碳酸钙其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现将12.5g碳酸锌固体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结论错误是
A.共生成16.1g硫酸锌
B.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C.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D.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有关
三、填空题
21.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①石灰石;②氢氧化铝;③消石灰;④稀硫酸;⑤氢氧化钠溶液。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2)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3)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4)可用于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
22.物质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KCl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
(1)在四种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
(3)将溶液④降温至10℃,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析出晶体最多是________,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甲)、ω(乙)、ω(丙),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四、推断题
24.A~E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B俗称烧碱,C是红色固体粉末,D是通常时密度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的相互或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直线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物质化学式:D为______。
(2)按物质分类,B属于______(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E属于盐,可用作洗涤剂,E与A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五、实验题
25.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______。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______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______溶液滴入广口瓶中,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6.实验室欲用含杂质的粗盐配制50g5%的NaCl溶液,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5%的氯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步骤为_____(填序号)。
(2)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t℃时NaCl的溶解度为a克,该温度下把b克NaCl投入c克水中充分溶解。
当a/100>b/c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当a/l00六、科学探究题
27.某小组同学用10%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活动。
(1) 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
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共同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2) 探究甲同学实验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一:溶质可能是NaCl与NaOH 猜想二:溶质可能只是NaCl
猜想三:溶质可能是NaCl与HCl 猜想四:溶质可能是NaCl、HCl、NaOH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
(实验探究)
①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一,你认为排除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三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___ 猜想三成立
28.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_ 固体中一定合有CaCO3。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2)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滤渣C(CaCO3)的质量为1.0 g,则滤液A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
(3)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 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以及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七、计算题
29.为了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童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求混合物中发生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
(2)混合物中氯化钠和碳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3)用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
(4)求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C
6.D
7.D
8.A
9.A
10.B
11.D
12.D
13.D
14.D
15.B
16.D
17.D
18.C
19.BD
20.BD
21.④ ③ ② ⑤
22.
(1)①③
(2)④
(3)131
23.甲>乙>丙 降温 甲
24.
(1)H2
(2)B
(3)产生气泡
25.
(1)A
(2) 一氧化碳##CO
稀硫酸2SO4
26.①④⑤ 偏大
27.红 四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 碳酸钙 气泡产生
28. 氧化钙##CaO 铁Fe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氧化铁
0.74g 铁、氧化铁、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29.
(1)106:44=X:4.4g
(2)83:106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
y=7.3g
需要加水的质量=100g =100g 20g=8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80g。
(4)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
=
m=11.7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8.9g 10.6g+11.7g=20g
蒸发掉100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8.9g+185.5g+100g 4.4g 100g=200g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