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7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7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7 22:56:4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China,意为瓷器。中国为瓷器之国。
也有人认为,China,意为丝绸。希腊语的丝绸“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非常接近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汉代将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区称西域(今天的新疆和更远的地区)
西域
河西
走廊
西汉最初的版图
玉门关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西域诸国大率土著(定居),有城郭田畜……故皆役属匈奴。
——《汉书·西域传》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2.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占领
夹击匈奴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3.张骞出使西域
出发时间
目 的
成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3.张骞出使西域
然骞凿空,诸后使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坚持不懈 不屈不挠
忠于祖国 开拓进取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欧洲
中亚
西亚
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今新疆地区→④安息(中亚、西亚)→⑤大秦(欧洲)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域
西方
丝绸
漆器
铁器
技术
农产品
良种马
香料
玻璃
艺术
汉朝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交流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良种马
大葱
石榴
葡萄
大蒜
核桃
胡萝卜
西域
瓷器
丝绸
漆器
铁器
造纸术
中原
特点:西方输出以动植物和宗教文化为主,中国输出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芝麻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孟加拉湾
马六甲海峡
中南半岛
东南沿海
日本
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物品转运至欧洲)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府
①时间:公元前60年
②职责:颁行汉朝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西域
③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2.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奉命出使留守西域31年,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交融,作出巨大贡献。(封定远侯)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2.班超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未成功,后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