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可燃物:面粉、棉花 B.能用过滤操作分离:食盐和沙子、水和油
C.混合物:山泉水、烧水时升腾的“白气” D.电性:原子核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可以做保护气
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D.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可燃性
4.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则物理变化中也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校园消防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9.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常采取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比较安全的是
A.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B.着火后立马打开窗户
C.到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泄漏
10.经过测定知道,某气体X在0℃、1.01kPa时的密度为1.25g/L,查阅常见气体的密度(0℃与 1.01kPa时)如下表:
气体 H2 CO N2 CH4 O2 CO2
密度/(g/L) 0.09 1.25 1.25 0.72 1.43 1.98
根据X气体的密度及上表数据分析,下列对于气体X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气体X燃烧后一定有水生成,则气体X中一定含有H2
B.该气体X一定是CO或N2
C.如果该气体引燃时发生爆炸,则气体X一定是O2与H2的混合物
D.如果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X一定是混合物
11.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木炭粉 B.大理石粉 C.煤粉 D.面粉
1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用水灭火,既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又能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会发生改变 B.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
C.室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4.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用火点燃,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5.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1)硒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元素,能预防多种疾病。“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硒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2)酥脆的薯片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
16.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__。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而且用于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
17.如图是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装置.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与甲图装置相比,乙图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已有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铜像由于长期露置在外,跟空气中的氧气及另外两种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其表面生成了一层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黑火药点燃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S+3CK2S+3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生成66gCO2的同时会生成X的质量为_______。
(3)灭火队员喷洒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氢氧化镁)进行灭火,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__。
19.用棉花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然后往棉花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原因是过氧化钠遇水反应会生成O2和一种氢氧化物,同时该反应_____(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
(2)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可观察到U形管中包有少量Na2O2的脱脂棉剧烈燃烧。(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
(1)写出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解释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22.古时点火用的“火折子”,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熄,这时,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纸张变黑,可以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需要引火时,只要使劲一吹就能使它复燃。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
23.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具有哪些优点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写出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的因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4.某校开展消防演练,教官告知:煤气罐失火时若先关闭阀门,罐内压力因突然降低,会引发火苗回流到罐内,导致爆炸。应先用灭火毡覆盖在罐上,或者用家用灭火器从阀门的背面位置喷射火焰,然后再关闭阀门,从而达到安全灭火的目的。
(1)请说明用灭火毡灭火的原理_________。
(2)灭火器架有铁质和不锈钢材质,两种材质相比,不锈钢材质有哪些优点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
25.不同的燃料有着不同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①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烧,会冒黑烟,黑烟指的是______;当氧气足量时,乙炔充分燃烧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通过以上信息可以说明反应物相同,但是______不同,产物也不同。
②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原因是______。
(2)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____;
②CO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____。
③有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即可):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使用氢能要注意安全。如图是教材中的实验,在尖嘴处点燃氢气。观察到开始时氢气安静地燃烧,片刻后发生爆炸。氢气爆炸的原因有:遇到明火、______、______。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D 6.C 7.B 8.C 9.C 10.D 11.B 12.B 13.D 14.D
15.(1)元素(2)水蒸气(3)打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泄漏源,严禁烟火
16.(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17.(1)4P+5O22P2O5(2)减少污染(环保)
18.(1)(2) 14g
(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19.放热
20.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的着火点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或用锅盖熄灭着火的油锅
21.(1)CaCO3 + 2HCl=CaCl2+H2O+CO2↑
(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为脱脂棉燃烧提供了氧气和热量
22.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原因: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纸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故可以保持火种长时间不灭;需要引火时,只要使劲一吹就能使它复燃原因:当使劲一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给纸张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其能复燃。
23.热值高;制取原料水资源丰富;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写出一条即可)
24.隔绝氧气 抗锈蚀性能好、硬度大。
25.碳 2:5 反应物的量 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气中氧分子的数目多于空气,与乙炔分子碰撞的几率大 CH4 CO有毒 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或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合理答案) 有限空间 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 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