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魏徵
魏征(580年-643年), 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魏徵所著有《隋书》的《序论》和梁、陈、齐各书的《总论》,另有《次礼记》20卷,和虞世南、褚亮等合编的《群书治要》(一名《群书理要》)50卷。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书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此疏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解题】
文 体
疏:奏议的一种。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者
必浚( )其泉源
虑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 )恶
文武并用,垂拱( )而治
jùn
yōng
xié
chù
gǒng
cháng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第一段
想要
取独
高
使…稳固
同义复词,根
想要
疏通
想要
厚积
连词,但
希望
深厚
安定
何况
【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高,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主持,掌管
形作名,重大职责
处于
形作名,重要地位
推崇
定语后置
美好,福祉
考虑
形作名,安逸的环境
形作名,危难
表并列
保持
敦厚
经得住,克服
这,代词
表转折
【 翻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分 析:
“臣闻”能否改成“臣以为”?
“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臣以为”有自以为是之嫌。
用语之妙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 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提出论点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比句
排比句
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第二段
所有的
大
表因果
能够
深
表修饰
看不起别人
路人,陌生人
形作动,坚持到底
大概
【翻译】
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的人。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督责,监督
威吓
状语后置
苟且免除
却
因该
介词,用
民,百姓
名作状,表面上
【翻译】
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可以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2 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 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 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第 二 段
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1、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什么?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思 考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3、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比喻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第三段
建造,兴建
轻视,怠慢
名作动,居于……之下
谦虚
约束,修养
把……作为
以……为乐
慎
受蒙蔽
排斥
使……端正
形作名,奸恶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使……安宁
见想要的东西
以……为忧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使……光大
此
选拔
形作名,好的意见
诚信
使……劳累,使……辛苦
形作动,用尽
因为
教化
使……鸣,使……垂
管理
毁坏
劳损
恩惠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自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药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忧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的长寿,或弹弹琴,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老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惧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而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以怒而滥刑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正己安人
正心修身
治平天下
第三段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1、提出“十思”的内容:
2、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戒骄傲(第3、4条)
戒奢侈 (第1、2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十思五戒
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介绍有关魏征与太宗的几件史实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妥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乐盘游)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忧懈怠)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1.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以“固本思源”为喻)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在殷忧必 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
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盈……
乐盘游……
忧懈怠……
虑壅蔽……
惧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正)
(反)
取江山
守江山
结构图示
总 结
1、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语言朴实雄健
雄辩的逻辑力量
2、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
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
【写作特色】
思考和探究
请你谈谈, 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