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复习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镜头,它相当于一个( )
A.反光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凸透镜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5.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30 cm B.20 cm C.10 cm D.5 cm
6.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长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与目镜无关
D.天文望远镜的物镜越大,能会聚更多的光,成像更清晰明亮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不能成像
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左移动合适距离,不可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9.小明同学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在某次实验中,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填“凹”或“凸”)透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刚看到如图所示清晰的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该像,此时物与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11.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 、_______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 (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靠近 。
12.如图所示的是一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则物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相同,目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____相同。(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3.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 __(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 _(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
14.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为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12分)
15.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6.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__ __(填“厚”或“薄”)。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上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已有的光路,完成光路图,画出物体A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左侧16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凸透镜。
18.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____________(填“光屏”或“凸透镜”)。
(4)玲玲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 c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BADD 5-8ABCB
二、填空题
9.会聚 凸
10. 不能 同侧 正立放大 虚
11.倒立 放大 模糊了 凸透镜
12.照相机 放大镜
13.乙透镜 近视
14.焦点 右 倒立
三、作图题
15.解:如图所示 。
16.解:薄 如图所示 。
四、实验探究题
17. (1) 10
(2)放大
(3)发散 远离
18. (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照相机
(3)凸透镜
(4)80
(5)右 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