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练习能力篇B(word版含解析)(打包10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同步练习能力篇B(word版含解析)(打包10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01:4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7单元 第3章 第1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8分)
1. 下面的推测中缺乏证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于外星空间
C. 生命是上帝创造的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 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D.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3. 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A.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B.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 由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4.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现代海洋还可以进化出原始生命
B. 原始大气中有氢气、氨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D. 米勒实验证明:有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生命是上帝创造的,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2. B
【解析】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不能证明在原始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3. B
【解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4. C
【解析】现代海洋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地球条件了,不可能再进化出原始生命了,A错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气、甲烷、水蒸气等,没有氧气,B错误;化学进化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C正确;美国科学家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7单元 第2章 第5节 生物的变异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10分)
1. 在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说明
A. 遗传是普遍存在的 B.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 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D. 选择是普遍存在的
2. 下图的这个南瓜是经过太空育种培育成的,这种南瓜品质好,一般重量在 ,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下面关于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 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 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 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3. 下列生物变异现象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
①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
②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
③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
4. 黑皮花生营养价值较高,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的,可留种使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黑皮花生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 黑皮花生的出现说明变异需在特定情况下产生
C. 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改变
D. 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更适应生活环境
5. 为观察并研究生物的性状,八年级 班同学养殖了一些家蚕,这些家蚕结出的蚕茧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他们提出了一些调查取样方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 为调查白茧的重量,随机选取 枚白茧进行测量
B. 为调查黄茧的重量,从黄茧中选取 枚中等大小的蚕茧进行测量
C. 为调查白茧的长度,从白茧中选取 枚较大蚕茧,分别测量蚕茧长度
D. 为调查蚕茧的长度,从白茧和黄茧中各随机选取 枚蚕茧,分别测量蚕茧长度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16分)
6. 年 月 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要施用肥料、农药,不需要除草,稻米颜色呈胭脂红。
(1)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的。
(2)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有 (填字母)
A.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B.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解决了所有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的问题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哈密瓜以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种植,其果实的甜度大大降低。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的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如图中四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类型新品种。
(1)引进到山东种植的哈密瓜,甜度降低,这种变异同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变异相比,前者是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哈密瓜甜度降低的变异未涉及 的改变。
(2)材料二中培育太空椒,利用的是 育种原理。
(3)材料三中培育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利用的是 育种技术,将控制高产和抗倒伏两种性状的 组合在一起,从而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后代中出现了高产抗倒伏、低产不抗倒伏类型,这种现象叫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在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
2. A
【解析】太空育种可以在太空条件下(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的辐射下)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可以遗传的。
3. B
【解析】“①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②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都属于不遗传的变异。“③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 C
【解析】黑皮花生是由普通花生经过辐射选育而成的,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C正确。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错误。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营养价值较高,但不一定更适应生活环境,D错误。
5. D
【解析】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能够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抽取一定量的蚕茧作样本。
第二部分
6. (1) 基因
【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 AB
【解析】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要施用肥料、农药,不需要除草。因此,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是: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7. (1) 不可遗传;遗传物质
【解析】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不遗传)的变异;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太空椒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 诱变
【解析】太空椒的培育利用的是太空环境诱变育种的原理。
(3) 杂交;基因;变异
【解析】高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利用的是杂交育种技术,将控制高产和抗倒伏两种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从而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产抗倒伏、低产不抗倒伏类型,这种现象叫变异。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3章 第1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14分)
1.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又称“酸葡萄心理”,是指求事不成的一种心理平衡,这种情绪调节属于
A. 转移注意力 B. 宣泄烦恼 C. 自我安慰 D. 遗忘
2. 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愉快的心情”。在下列描述或想法中,你认为不符合的是
A. 当我生病躺在床上时,妈妈或爸爸给我喂药,我会从心里感受到家长对我的关心
B. 我口渴时,发现热水瓶中只倒出小半杯开水,我想:唉,真倒霉,只倒出一点点
C.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困难不可怕,它能锻炼我的意志
D. 当我遇到苦闷的事而无法解决时,我会向老师、朋友或父母倾诉、咨询
3. 有一位同学,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情抑郁。下列各项中,不能帮助他把情绪调节到正常的做法是
A. 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B. 向自己的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
C. 向爸爸妈妈发脾气,宣泄一下
D. 到空旷的野外大声呼喊,宣泄一下
4. 健康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下列对健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力气大且不生病
B.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C. 不抽烟、不酗酒就一定会健康
D. 人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生活,少数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下列做法不能有效缓解焦虑的是
A. 沉迷网络游戏 B. 适度开展体育锻炼
C. 多和家人交流 D. 积极参加线上学习活动
6. 近期媒体报道了一位中学生因为一部手机而跳楼的极端事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这名学生的行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位同学身体没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
B.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
D.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7. 张明获校运会 米亚军后,全班都沸腾了。四位同学的表现你不认同的是
A. 了不起张明,为你骄傲!
B. 冠军是上学期才从外校转学来的,真不走运!
C. 亚军已是咱班最好成绩了,向你学习!
D. 遗憾的是与冠军只差 秒,继续加油!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8分)
8.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
(1)“我的体育成绩都已经达标”反映的是 方面处于健康状态。
(2)“我同男生和女生的关系都很好”反映的是 方面的良好状态。
(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 时期开始。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心态。题干中的“酸葡萄心理”,是一种自我安慰。
2. B
【解析】我们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愉快的心情”,B项与此不符。
3. C
【解析】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向爸爸妈妈发脾气宣泄不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C错误。
4. B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5. A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要想调节自己的情绪,必须采取正确健康的方式,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多和家人交流、积极参加线上学习活动都能有效地缓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生活而出现的焦虑情绪。沉迷网络游戏既浪费时间,又损害身体、视力,不能缓解焦虑的情绪。
6. A
【解析】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题述同学的心理不健康,A的说法错误。
7. B
【解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别人拿了冠军就认为自己不走运是不正确的思想。
第二部分
8. (1) 身体
【解析】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我的体育成绩都已经达标”反映的是身体方面处于健康状态。
(2) 社会适应
【解析】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同男生和女生的关系都很好”反映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3) 心情愉快
(4) 儿童和青少年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1章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1 课时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共8分)
1.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注射牛痘预防天花 B. 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 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D. 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
2. 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病原体,那么公安干警、学校的围墙和巡逻的保安分别可以类比成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A. 一、二、三 B. 三、二、一 C. 三、一、二 D. 二、三、一
3.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D. 皮肤的屏障作用
4. 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图 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图 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 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14分)
5. 禽流感是由 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且难以发现,但是在禽类间和人群中易于传播,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研发了禽流感疫苗帕拉米韦。该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病毒与禽类、人类的关系是 。
(2)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 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抗原
B.病原体
C.传染源
D.抗体
(3)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 千米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
(4)注射了 型疫苗的 组小鸡在注射 型病毒后能正常生活,说明该组小鸡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
(5) 组小鸡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 细胞。
6. 材料一:中国疾控卫生应急中心倪大鑫指出:任何地方传染病引起的健康威胁都是全球性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致死率高。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通过了灵长类动物的安全检测,志愿者已成功接受了实验性疫苗的早期测试。某科研所在测试埃博拉病毒疫苗对灵长类动物的免疫效果实验中,将身体状况相当的 只猴子平均分成 、 两组,进行如下的实验:
材料二:埃博拉疫情还没结束,肆虐美洲和非洲的寨卡病毒由席卷而来,并已陆续进入我国境内,截至 年 月 日,我国境内共确诊了 例患者。
(1) 年 月 日,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假疫苗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假疫苗会给传染病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材料一的实验中给 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 组猴子和 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
(2)我国某边境口岸发现了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案例,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注射牛痘,人体会产生预防天花的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天花,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天花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 C
【解析】人体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病原体;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病原体,学校的围墙相当于第一道防线,巡逻的保安相当于第二道防线,公安干警相当于第三道防线。
3. C
【解析】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4. D
【解析】图 表示人体皮肤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图 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图 、图 两幅图所示的免疫过程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部分
5. (1) 寄生
【解析】 病毒寄生于人类和禽类的活体细胞内, 病毒与禽类、人类属于寄生关系。
(2) A
【解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 型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3) 控制传染源
【解析】 禽流感主要通过家禽和鸟类传播。疫区周围 千米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是针对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采取的措施,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4) 特异性免疫
【解析】注射了 型疫苗的 组小鸡在注射 型病毒后能正常生活,说明该组小鸡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该抗体只对 型禽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5) 淋巴
【解析】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特定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6. (1) 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在猴子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解析】假疫苗会给传染病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材料一的实验中给 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 组猴子和 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 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在猴子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2) 控制传染源
【解析】感染寨卡病毒的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7单元 第3章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化石的主要来源
B. 高等生物的化石在新近形成的地层和古老的地层都有分布
C.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D. 生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2. 某科考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不同化石,具体记录如下表。由此推断,这些地层按照地质年代由远及近排列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丙、甲、乙 C. 甲、丙、乙 D. 乙、甲、丙
3.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植物所属类群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A. B.
C. D.
4. 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A. 化石是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B. 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 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5. 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 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如图,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A. 黑猩猩没有细胞色素
B. 链孢霉与人类没有亲缘关系
C. 响尾蛇在地球上出现早于天蚕蛾
D. 由卵生到胎生是动物进化的总趋势
6.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下列剪纸图案所示动物最低等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2分)
7. 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请你据图回答:
(1)如图 表示的是植物进化的历程,请将相应的植物种类名称写在方框内。

(2)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如图 所示),在 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最简单、低等,在 岩层中能找到最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不同,可以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植物越多,古老的地层中没有高等生物化石的分布,B错误。
2. B
【解析】甲地层中有恐龙蛋、始祖鸟、龟的化石,始祖鸟属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型,龟属于爬行类,较高等,该地层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中有马、象牙、犀牛的化石,马、象、犀牛属于哺乳动物,最高等,该地层地质年代最近。丙地层中有三叶虫、珊瑚的化石,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都较低等,该地层地质年代最远。
3. D
【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是 原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 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是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 是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所属类群。
4. B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B。
5. D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为 ,A错误。通过图中信息可知,人与链孢霉的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B错误。通过图中信息,不能推测出响尾蛇在地球上出现早于天蚕蛾,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人的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的动物越高等,与人的细胞色素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的动物越低等,较高等的动物是胎生,较低等的动物是卵生,由此推测,由卵生到胎生是动物进化的总趋势,D正确。
6. A
【解析】图中A是蝴蝶,属于节肢动物;B是蛇,属于爬行动物;C属于鸟类;D是马,属于哺乳动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因此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题中动物最低等的是A蝴蝶,最高等的是D马。
第二部分
7. (1)
(2) 丙;甲;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析】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图中丙是较古老的地层,丙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图中甲是较晚近的地层,甲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复杂高等。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埋藏的生物化石不同,可以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3章 第2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下列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是
①高血压
②肺结核
③天花
④恶性肿瘤
⑤脑出血
⑥禽流感
⑦高血脂
⑧脑外伤出血
A. ①②④⑧ B. ①④⑤⑦ C. ②④⑥⑧ D. ③⑤⑥⑦
2. 当前,有不少青少年染上了烟瘾,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吸烟将会
A.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B.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起肺癌
C. 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记忆力
D. 导致骨质疏松症、骨骼异常
3. 下列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同学不愿吃蔬菜,可多吃水果代替
B. 购买的面粉越白越好
C. 只要注意营养平衡就能健康地生活
D.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4. 下列关于“现代文明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
C. “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D.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
5. “同心抗疫,健康你我”, 长沙健康生活节活动在滨江文化园举办。此次活动重在倡导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下标语与活动主题不符的是
A. 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 B. 远离烟和酒,健康更长久
C. 与压力和解,和乐观牵手 D. 夜宵伴身旁,熬夜追剧爽
6. 某实验小组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正确的是
A. 酒精浓度越高水蚤心率越快
B. 酒精浓度越低水蚤心率越慢
C. 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D. 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因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6分)
7. 罂粟能提炼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随意种植。 年 月,宁波警方查处了多起农户非法种植罂粟的案件。经调查,部分农户因罂粟与常见花卉虞美人的外形相似而误种。
(1)虞美人和罂粟外形相似,因为它们都是罂粟属的植物。但它们属于不同的 (填“科”或“种”),所以还有许多不同。
(2)为帮助大家分辨两种植物,小科整理归纳了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如图为罂粟和虞美人的照片,据表信息可判断 (填“甲”或“乙”)植物是罂粟。
(3)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做到的 。
A.不吸食、不注射毒品
B.不走私、不贩卖毒品
C.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①高血压、④恶性肿瘤、⑤脑出血、⑦高血脂被称为现代文明病”,②肺结核、③天花、⑥禽流感属于传染病,⑧脑外伤出血属于意外伤害,不属于“现代文明病”。
2. B
【解析】长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脂肪肝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增加患癌症的危险,导致骨骼异常、导致骨质疏松症,AD错误;B.香烟中的尼吉丁、焦油等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还有可能引起肺癌。B正确;C.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吸烟、喝酒、吸毒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危害极大,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C错误。
3. D
【解析】水果不能代替蔬菜,A的说法错误。白面粉可能加了增白剂,对身体健康不利,B的说法错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要注意营养平衡,还要做到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C的说法错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D的说法正确。
4. C
【解析】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A正确;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B正确;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并不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D正确。
故选择C选项。
5. D
【解析】夜宵伴身旁,熬夜追剧爽,作息不规律会破坏人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
6. 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低浓度酒精可以促进水蚤心率;但是随着酒精浓度增加,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当酒精的浓度达到 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第二部分
7. (1) 种
【解析】虞美人和罂粟同属罂粟科罂粟属,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种,由于它们的花的生长情况、开花习性都比较接近,外形上也较相似,因此常被人混淆。
(2) 乙
【解析】据表信息可判断乙植物是罂粟。
(3) ABC
【解析】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我们应做到:不吸食不注射非品,不走私、不贩卖毒品,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7单元 第3章 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下列不同于生存斗争的是
A. 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B. 猫头鹰与田鼠的捕食与反捕食的关系
C. 同一片农田里的麦苗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
D. 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养料
2. 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为食。以下是它们两者的进化过程图(箭头表示进化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B. 甲虫为了取食马铃薯产生耐受毒素的变异
C. 无毒素马铃薯和不耐受毒素的甲虫被淘汰
D. 马铃薯使马铃薯甲虫卵块脱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蝗灾肆虐东非多国,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分析错误的是
A. 是一种保护色 B. 是有利变异
C.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4.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 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5. 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 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 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6.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在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中的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8分)
7. 年是农历鼠年,鼠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首。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 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生活在浅色岩 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 ,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3)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 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 层、 层和 层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而来的
C.在 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D.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养料不属于生存斗争。
2. B
【解析】马铃薯甲虫本身就存在耐受毒素和不耐受毒素的变异类型,B的叙述错误。
3. C
【解析】不同环境中的蝗虫体色不同,是为了躲避敌害的捕杀形成的一种保护色,是有利变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4. D
【解析】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不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的叙述错误。
5. D
【解析】A、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A正确;
B、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大大有益于它的生存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蝙蝠的捕食对夜蛾发生复杂飞行模式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错误。故选:D。
6. B
【解析】由图可知:这个海岛上中等翅长的个体数量最多,而短翅和长翅个体数量少,但环境条件改变以后,岛上经常刮大风,中等翅长的个体抗风能力比较弱,短翅的飞不起来,长翅的抗风能力强,生存下来的机会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在进行调查,会发现短翅和长翅个体数量多,中等翅长的个体数量少。
第二部分
7. (1) 生存斗争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2) 保护色;有利
【解析】生活在浅色岩 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该现象说明浅色囊鼠的体色属于有利变异。
(3) D
【解析】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乙更长,物种乙的化石形成较晚,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复杂,A错误。物种乙的化石形成的时间比物种甲要晚,与物种乙相比,物种甲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但不能说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而来的,B错误。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甲更长,物种丙可能会因为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因此在 层内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C错误。物种丙生活的年代距今比物种甲更长,物种甲的化石形成较晚,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D正确。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1章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系统能抵抗病原体的侵害
B. 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C. 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杀伤体内异常的细胞
D. 免疫系统功能越强对人体越有利
2. 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 B. 机体可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C. 能够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 同时可以预防甲型肝炎
3. 许多因素能使细胞癌变,但大多数人体并没有得癌症,是因为下列哪一项免疫功能
A.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
B. 抵抗病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C.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 吞噬、溶解侵入人体的细菌
4.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C.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D. 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5. 预防艾滋病需要公众的参与和科技的进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它营寄生生活
B. 一般的生活接触,如握手、一起用餐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C. 艾滋病疫苗如果研制成功,将提高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D.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所以属于遗传病
6.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 ,于 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注射毒品和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传播艾滋病
B. 注射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
C.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D.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生活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免疫系统功能太强,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2. D
【解析】抗体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型肝炎,不能预防甲型肝炎,D错误。
3. C
【解析】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是防御感染、清除、免疫监视。防御感染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清除是指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是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体得癌症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较弱,不能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
4. A
【解析】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A的叙述错误。
5. D
【解析】艾滋病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
6. B
【解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疫苗,B错误。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1章 第1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 种以上的病原体的感染,下列生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A. 苍蝇 B. 蚊子 C. 老鼠 D. 结核杆菌
2. 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老师会在这个时候给同学们一些预防的建议。下列建议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 提醒患有流感的同学及时到医院就医
B. 经常打扫教室卫生和开窗通风
C. 尽量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出门及时戴口罩
D. 课间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3. 以下哪个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正确做法
A. 出门戴口罩 B. 定期开窗通风
C. 使用紫外线进行室内环境消毒 D. 服用抗菌药物
4. 图中甲同学是流感患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属于病原体
B. 乙属于易感人群
C. 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D. 锻炼身体有利于提高抵抗力,预防传染病
5. 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①中耳炎②发病期的肝炎③狂犬病④佝偻病⑤结膜炎⑥蛔虫病⑦天花⑧高血压
A. ①③④⑤ B. ①⑤⑥⑦ C. ④⑥⑦⑧ D. ②③⑤⑥⑦
6. 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B. 预防接种和对环境消毒均是保护易感人群
C. 消灭蚊虫和不随地吐痰均是切断传播途径
D. 病死的动物要深埋和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均是控制传染源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8分)
7.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玉树震灾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①保护水源;②食物煮熟后食用;③消灭蚊虫;④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
材料二: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计划对幼儿、小学生和 岁以上老人集中接种流感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等。
(1)构成传染病在灾区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
(2)上述资料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至少写出 点)。
(3)甲型流感流行期间,我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定时测量体温,贯彻“早发现、早隔离”的预防方针,是从哪一环节来切断传染病的流行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苍蝇、蚊子、老鼠既不是寄生虫也不是微生物,不是病原体。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
2. D
【解析】“提醒患有流感的同学及时到医院就医”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经常打扫教室卫生和开窗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出门及时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课间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 D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服用抗菌药物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 A
【解析】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甲同学是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A的叙述错误。
5. D
【解析】①中耳炎是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的。②发病期的肝炎、③狂犬病、⑤结膜炎、⑥蛔虫病、⑦天花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④佝偻病是由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 引起的。⑧高血压一般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6. B
【解析】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对环境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B错误。
第二部分
7. (1) 易感人群
【解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2) 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或保护水源)
【解析】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上述资料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保护水源、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
(3) 控制传染源
【解析】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市教育局贯彻“早发现、早隔离”的预防方针,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生物 第8单元 第2章 用药与急救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关于安全用药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生病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②服药时可自已增加用量③处方药可直接到药房购买④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 晚自习放学回家的某同学,发现房间里煤气泄漏,母亲昏迷。这时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关闭煤气阀门 B. 打开电灯实施急救
C. 打开门窗通气 D. 将母亲搬到通风良好的场所
3. 健康生活需要科学的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服药后继续坚持上课
B. 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出,在伤口近心端捆扎
C. 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 次
D. 为了预防感冒,某同学经常喝板蓝根冲剂
4.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是
A. 凡是药物都有 的毒性
B. 凡是西药都有毒性,而中药则无毒性
C. 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D. 药物长期服用,才有毒性
5. 换季时,气温的骤升或骤降易导致感冒。如图是常用感冒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有关此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购买时无需医生处方
B. 中药无副作用,可每天喝板蓝根以预防感冒
C. 为提前康复,可增加每次用药量或服用次数
D. 只要未拆封,此药在 年 月可正常服用
6. 某同学为夏令营设计的一份意外处理预案,不合理的是
A. 表皮轻微擦伤涂碘伏
B. 表皮轻微烫伤立即局部冷却,再消毒处理
C. 腹泻则大剂量服用消炎药
D. 被流浪狗咬伤反复冲洗伤口,并及时就医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2分)
7. 如图是某同学外出旅游时,所携带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说明书有“”标志,说明该药为 药。
(2)你认为此药应在 (日期)之前使用。
(3)你在购买此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功能主治、 、 、 等。
(4)如果是外出旅游,下列哪项不是家庭小药箱必备的常用药 。
A.碘伏
B.螺旋藻
C.创可贴
D.感冒冲剂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生病买药时首先应明确病情、病因,对症下药;服药时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2. B
【解析】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关闭煤气阀门,开窗通风,然后把人移到通风良好处,不能马上打开电灯实施急救,因为在打开电灯开关时可能会产生明火引起爆炸。
3. B
【解析】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不能坚持上课,A错误;
某人胳膊受伤,血液鲜红喷射而岀,属于动脉岀血,在伤口近心端捆扎,B正确;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毎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 次 分,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 次,C错误;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D错误
4. C
【解析】“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是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因此要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5. A
【解析】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A正确。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错误。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C错误。此药的有效期至 年 月,因此在 年 月不能正常服用,D错误。
6. C
【解析】腹泻有可能是肠炎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大剂量服用消炎药,需要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C错误。
第二部分
7. (1) 非处方
【解析】药物可以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 。
(2) 年 月 日
【解析】此药的有效期是 个月,生产日期是 年 月 日,因此此药应在 年 月 日之前使用。
(3) 主要成分(有效期);用法用量;生产日期
【解析】在购买此类药品时,应仔细阅读的内容有:药品名称、功能主治、生产日期、有效期、用法用量等。
(4) B
【解析】螺旋藻属于保健品,不是家庭小药箱必备的常用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