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单元目标检测题(二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
A. 20°W和160E B. 0°和180° C. 任何一个经线圈 D. 90°W和90°E
2、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与西经40°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
A.东经120° B.东经140° C.西经180° D.西经140°
4、下列地点符合低纬度、南半球、东半球的地点是( )
A.15°W、24°S B.29°W、29°S C.120°W、80°N D.170°E、22°N
5、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
A.5米 B.50千米 C.5千米 D.500千米
6、有一张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2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应选择( )
A.1:25000 B.1:250000 C.1:2500000 D.1:25000000
7、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相对高度都是相等的 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C.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D.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读数减少,则表示是盆地
8、关于经线的正确的叙述是( )
A.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的圆 B.纬线都指向北极星附近
C.经线的最大读数是360° D. 经线是闭合的圆
9、有一斜坡,上部的等高线密集,下部等高线稀疏,则该组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为( )
A.凸坡 B.凹坡 C..陡坡 D.缓坡
10、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
C.盆地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11、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 B.按一定走向有规律地分布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低,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12、绘制一张中国政区地图,为了携带方便,要求图幅最小,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比例尺( )
A.1:500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C. D.1/50000000
13、面对地图,通常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14、“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15、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麦哲伦 C.哥伦布 D.魏格纳
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17、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有 ( )
A.乌拉尔河 B.基尔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18、海陆变迁的科学依据是( )
A.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东海变成陆地 B. 赤道地区的高山上有冰川
C.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D.沿海地带的地势都很低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20、七大洲面积最大的是 (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2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 格陵兰岛 B. 台湾岛 C. 巴布亚新几内亚岛 D. 马达加斯加岛
2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非洲
23、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4、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的地形是( )
A.洋盆 B.大陆架 C.大陆坡 D.海沟
25、赤道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 )
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只有非洲和南美洲 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二、综合题
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 。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材料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2、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1: 。,
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而实地距离是 米。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甲山顶的海拔范围是 米。
甲山顶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从A点或F点出发,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顶的是 点,原因是 。
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3、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和甲、乙地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项内容:
甲: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50°S、150°W
乙: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30°N、120°E,中心气压95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1)写出A、B的经纬度:
A ,
B 。
(2)从东西半球看,
A在 半球,
B在 半球。
(3)从南北半球看,
A在 半球,
B在 半球。
(4)在上面的经纬网中,标出甲、乙两地的位置。
4、读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美国所在的大洲是 ;
中国所在的大洲是 ;
英国所在的大洲是 。
(2)写出序号中的大洲:
A是 ,
D是 ,
G是 ,
E是 ,
F是 。
(3)写出数字代表的大洋:
1是 3是 4是 。
(4)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纬度最高的是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
(6)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大陆和 大陆。
5、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山脉带和 山脉带。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6.甲地海拔 米,丙地海拔 米。
已知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此时海平面处气温为15℃,那么,乙地的气温为 ,丙地的气温为
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A点的经度是 ,位于(东或西) 半球。
B点的纬度是 ,位于(南或北) 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