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学习聚焦1: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学习聚焦2: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
学习聚焦3: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在20世纪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由民族(nation)与国家(state)结合而产生的,是一个复合概念,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民族国家与专制王权国家相对的;居民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以一定方式参与公共生活;政府是他们自己的政府,外人就是“外国的”;视疆域为神圣的和不可分割的。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
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国统治权的战争。战争以英格兰战败告终,法国完成民族统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断续的内战。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也结束了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开启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1)背景:
①强化王权: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日益显现。
(2)建立:
①英国: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
民族国家产生前提
挑战教皇权力,
维护民族利益。
1
2
3
消除封建割据,
实现政治统一。
排除教会干扰,
维护国王权威。
人们都知道,英国同教皇关系的破裂是因为国王亨利八世闹爱情纠纷。……罗马教廷这座早已因人民痛恨而基础动摇的巨大建筑,只要投掷一块石头就足以使之倾覆。
——伏尔泰《风俗论》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
(2)建立:
②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扩展: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路易十四将大贵族集中到凡尔赛宫,以强化王权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2.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1)背景:
①民族语言的形成:
A.英国: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B.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文撰写。
C.影响:民族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民族国家基本要素
统一的
市场
确定的
版图
民族
认同
共同的
语言
◎弗朗索瓦一世与维莱科特雷敕令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2.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1)背景:
②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3)结果: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马赛曲》歌词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
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外交制度建立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维也纳体系
1815年,欧洲各国建立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
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凡华体系、《非战公约》、《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进一步发展。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形成
(1)背景:
①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过程:① 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问题:阅读教材材料,说一说这段话的核心思想。
◎格劳秀斯与
《战争与和平法》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过程:
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A.背景: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
(三十年战争)战争的爆发与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诸侯争权和王朝争霸有密切联系,交战的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福音教邦国等级、诸侯以及与之结盟的丹麦、瑞典和法国,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另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其支持者主要有教皇和波兰。……这些战争都不仅仅是为了某一所谓神圣原则而进行的战斗,而是具有明确整治目的的宗教战争,或者说是打着宗教旗号的政治战争。
——孙立新《德国通史》
1.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形成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过程:
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形成: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1.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形成
C.内容/影响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c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过程:
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③17世纪,欧洲君主派遣驻外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④1815年,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上,在塔列朗的斡旋之下,各大国保证遵守巴黎和约,法国保住了1792年的领土完整;英、俄、奥、普4国反法同盟瓦解,而有利于法国的法、英、奥反俄、普的同盟秘密成立了,使法国战后重新成为强国。
1.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形成
◎法国近代外交家塔列朗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评价
(1)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式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维也纳体系漫画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非战公约》在巴黎签署的场景
◎位于荷兰的海牙国际法院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
(2)发展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开辟国际法新发展阶段。
②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
——1917年苏俄《和平法令》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
——1919《国际联盟盟约》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2)发展
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3)评价
①国际联盟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②《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非战公约》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发起,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白里安
◎凯洛格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2)发展:1945年6月,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中国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背景: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2)发展: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局限: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巴黎协定》
其他
《布雷顿森林协定》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经济
政治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法举要
中国 西欧
天下 国家
夷夏之辨 民族主义
朝贡体系 国际法
本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