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8 16: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2.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 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D.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6. “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7.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8.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    。
巩固训练
1.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添加足够多的燃料
B.只需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只需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D.既通入足够多的空气,又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天然气的燃烧没有温室气体产生
4.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③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氧化反应并放热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②⑤
6.我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
B.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以加快经济建设
C.全面关停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减少资源浪费,恢复自然生态
D.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农产品产量及食品质量安全
7.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
8.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               。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B.获得氢气的成本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9.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   (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形成酸雨。可以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会生成亚硫酸钠(Na2SO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室里,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2X+5SO22MnSO4+K2SO4+2H2SO4。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所致。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
A.SO2 B.NO2
C.PM2.5 D.CO
10.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11.(1)图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当划火柴时,人们发现直立火柴,火焰会慢慢熄灭,若慢慢倾斜倒立火柴,则燃烧更旺(如图2),原因是  。
(3)纸火锅(如图3)在各个城市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作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    ,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         。
【实验验证】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答案:C
2.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4.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 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D.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6. “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7.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2H2O22H2O+O2↑ 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5)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厂等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因此这些场所一定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    。
答案:(1)天然气
(2)A
(3)2H2+O22H2O
(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
(5)爆炸
巩固训练
1.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添加足够多的燃料
B.只需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只需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D.既通入足够多的空气,又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2.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C
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天然气的燃烧没有温室气体产生
答案:A
4.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答案: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③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氧化反应并放热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②⑤
答案:B
6.我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
B.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以加快经济建设
C.全面关停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减少资源浪费,恢复自然生态
D.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农产品产量及食品质量安全
答案:B
7.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
答案:C
8.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               。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B.获得氢气的成本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答案:(1)石油 二氧化硫 (2)AB
9.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   (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形成酸雨。可以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会生成亚硫酸钠(Na2SO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室里,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2X+5SO22MnSO4+K2SO4+2H2SO4。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所致。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
A.SO2 B.NO2
C.PM2.5 D.CO
答案:(1)CH4 (2)低于 SO2+2NaOHNa2SO3+H2O (3)H2O (4)C
10.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答案:(1)验纯 CH4+2O2CO2+2H2O
(2)①除去CO2、H2O ②b、a ③H2和CO
11.(1)图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当划火柴时,人们发现直立火柴,火焰会慢慢熄灭,若慢慢倾斜倒立火柴,则燃烧更旺(如图2),原因是  。
(3)纸火锅(如图3)在各个城市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作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    ,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         。
【实验验证】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实验1: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果直立火柴,则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如果火焰在火柴梗的下方,燃烧产生的热量充分地给火柴梗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3)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Ca(OH)2CaCO3↓+H2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