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8 11: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形成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
2、技能目标: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目标:体会降水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类型。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学情分析:
优点: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地理事物比较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因此讲课时着重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因此在问题引导时,多采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
四、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名著《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唐僧师徒经过朱紫国,国王患病,孙悟空给国王治病,需要用到“无根水”,也就是没有沾地的雨水,但朱紫国一时间并没有下雨,于是悟空请了东海龙王帮忙,下了一场小雨,治愈了国王。——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会通过神话故事来解释。
今天,我们用科学的角度,利用地理图示来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情况——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
降水的概念
什么是降水?降水是不是仅仅是指下雨呢?——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条件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存在于地球表面或者是在地底下的,那为什么水会去到天上,从天上掉下来呢?——液态水遇热会蒸发为水汽,水汽去到高空,重新凝结成为水滴,掉下来,形成降水。
所以,要满足两个条件,才会形成降水:
降水的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液化)成为水滴
3、降水的类型
根据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示,分别讲解根据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温度下降,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主要分布于山地的迎风坡。
③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温度下降,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主要在我国东部地区。
4.【活动探究】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们的家乡汕头也是一个雨水较充足的城市,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围绕以下问题,分组讨论一下:
①汕头一年当中哪些季节下雨比较多?——春秋季节
②汕头的雨分别属于哪些降水类型?——春季大多属于锋面雨,夏季大多属于对流雨
③不同类型的雨有什么区别?(从强度、持续时间分析)
——春季锋面雨强度弱,持续时间长;夏季对流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总结:汕头春夏季有较多雨水,两个季节都有锋面雨,其中夏季出现的暴雨,大多为对流雨。
锋面雨特点:持续时间长、强度小,阴雨日多;对流雨特点: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常有暴雨
过度: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展示图片:沙漠、草原、雨林→世界上各地的降水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通过降水量来描述一个地方降水的多少,单位是毫米(mm),测量工具为雨量器
二、降水的空间分布
通过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分布,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通过多媒体,进行地区比较,引导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地区 降水量多少
赤道地区 降水多
两极地区 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雨
内陆少雨
回归线经过的大陆 东岸多雨
西岸少雨
山地地区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拓展: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降水丰沛。
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以及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