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2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16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惩处(chénɡ) 清晰(xī) B.签订(dīng) 纠缠(chán)
C.屈辱(rǔ) 土炕(kàng) D.崛起(jué) 振兴(xī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邀请 吟唱 骚扰 B.沉郁 妄想 辉煌
C.延安 发崛 抱负 D.巡逻 要塞 劝慰
3.“箜”字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近或相同?( )
A.虹 B.筇 C.崆 D.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龙城飞将”指的是( )
A.名叫龙城的将军 B.唐代名将李靖
C.英勇善战的将领 D.擅长飞行的将领
5.下列哪个词语与其他三个感彩不同?( )
A.刚正不阿 B.铁面无私 C.阿谀奉承 D.英勇无畏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为日本人演出。
B.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C.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D.通过这件事,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凉州词”是唐代曲名。
B.梅兰芳蓄须是为了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
C.课文《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翰。
D.“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周恩来写的。
8.下列句子在描写上既生动又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打乒乓球时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B.面对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
C.几棵野菊,柔弱的茎上顶着小小的黄花,雄赳赳地立在路旁。
D.他在一百米跑道上飞速奔跑,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sài wài cháng zhēng zhào gù xiōng huái
( ) ( ) ( ) ( )
xùn chì cuī cù xióng wěi hē zuì
( ) ( ) ( ) ( )
三、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9分)
若有所( ) 疑惑不( ) ( )名世界
斩钉( )铁 毫不犹( ) 精忠( )国
1.爱迪生是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2.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黄继光________________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3.他默默地望着远山,________________地记录起来。
四、根据课本内容填空。(9分)
1.一封完整的信包括称呼、问候语、______________、祝福语、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六个部分。
2.《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人生姿态。
3.“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都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4.《别董大》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媲美。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28分)
(一)口 罩(12分)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用品。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
2.医用防护口罩,即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
3.普通棉纱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
通过对比可得知,要想预防新冠肺炎,您得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N95口罩,普通棉纱口罩就不要戴了。其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般药店均有销售,N95口罩目前只能在少数药店或医药器械公司购买到。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足矣,不必过度防护。如果会接触病人,则要佩戴N95口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口罩选带阀的还是不带阀的?普通带阀的口罩比较舒适。医用口罩不允许带阀。当普通人为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时,必须选择不带阀的医用口罩。
1.根据材料及生活常识判断下图中口罩的类型。(3分)
A.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B.医用防护口罩 C.普通棉纱口罩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带阀的口罩比较舒适,建议所有人都佩戴带阀的口罩。( )
(2)佩戴N95口罩不需要定期更换。( )
(3)文中画线的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4)要预防新冠肺炎,需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N95口罩。( )
(5)只要佩戴上N95口罩,就不会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了。( )
3.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小明家所在地区为低风险区,小明家所在小区也未出现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小明的妈妈准备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到楼下倒垃圾,可小明叫妈妈一定要戴上N95口罩才能下楼。你觉得有必要吗?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是中国人(节选)(16分)
我很感谢上天给予我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越南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都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汉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点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想笑。“Oh!”老师( ),笑了笑,走开了。我再也忍不住了,笑得蹲到了地上。(有删改)
1.选择题。(8分)
(1)文中“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中的“纯”是什么意思?( )
A.完全 B.纯熟 C.成熟,稳重 D.专一不杂
(2)文中括号里填写以下哪个词语比较合适?( )
A.怦然心动 B.恍然大悟 C.笑容满面 D.喜出望外
(3)“我”和陈婉琴为什么会相顾一笑?( )
A.因为“我们”很享受自由活动的时间。
B.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愿意分享欢乐时光。
C.因为“我们”心灵相通,明白对方对祖国的热爱。
D.因为“我们”都是古灵精怪的人,想引起外国同学的注意。
(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最为准确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
A.“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被老师取笑了。
B.“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想引起老师的兴趣。
C.“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并故意捉弄老师,嘲笑老师。
D.“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爱你中国”,并告诉老师这几个字的意思。
2.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你的故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写能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海峡两岸的同胞血脉相连,情深似海。春节即将来临,请你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过年时的热闹情景。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B 2.C 3.C 4.C 5.C 6.D 7.C 8.B
二、塞外 长征 照顾 胸怀 训斥 催促 雄伟 喝醉
三、思 解 闻 截 豫 报
1.闻名世界 2.毫不犹豫 3.若有所思
四、1.正文 署名 日期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古来征战几人回 万里长征人未还
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C B A
2.(1)× (2)× (3)× (4)√ (5)×
3.示例: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小明的妈妈只是到楼下倒垃圾,不和病人接触,所以没有必要佩戴N95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也能阻挡70%的细菌,只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就行了。
(二)1.(1)D (2)B (3)C (4)D
2.示例:我会很高兴地说:“我的故乡在福建,那里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有碧蓝碧蓝的大海,有郁郁葱葱的竹林,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比如闻名中华的沙县小吃,那味道甭提有多美妙了!”
3.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这样写说明作者写起这些内容时如数家珍,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示例:作者身居国外,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作者的爱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44分)
一、拼音乐园。(12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6分)
(1)魏校长听到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jué qū)起而读书”时,不禁为之喝(hē hè)彩。
(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chǔ chù)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chāi chì)她。
(3)日本侵略军要(yāo yào)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但梅兰芳宁(nínɡ nìnɡ)可卖房度日,也决不登台演出。
2.看拼音,写词语。(6分)
shī cí qīnɡ xī yán sù cuī cù
( ) ( ) ( ) ( )
yí huò bù jiě zuǒ ɡù yòu pàn
( ) ( )
二、字词运用。(15分)
1.选字组词。(3分)
[振 震] ( )惊 ( )兴 ( )奋人心
[塞 赛] ( )外 比( ) 边关要( )
2.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字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梅兰芳为了摆脱日本人,________请自己的医生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
(2)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________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3)一个________的机会,我结识了这位体育运动员。
(4)事情的发展________如你所料,你真是神机妙算啊!
A.竟然 偶然 忽然 果然
B.竟然 果然 忽然 依然
C.果然 忽然 偶然 依然
D.竟然 忽然 偶然 果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梅兰芳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要求。
B.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受人们的爱戴。
C.我们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志存高远。
D.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宁可……也…… 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只要……就……
(1)爷爷( )住在偏远的山村,( )不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
(2)你( )轻轻咬开它,( )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
(3)梅兰芳先生( )有高超的表演艺术,( )有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4)( )当时中华不振,( )中国人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5.下面诗作与对应的诗人和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别董大》——唐——高适
B.《出塞》——唐——王昌龄
C.《凉州词》——唐——王翰
D.《夏日绝句》——唐——李清照
6.下面句子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2分)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A.外貌 B.心理 C.语言 D.动作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8分)
1.延安,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风和日丽的阴天,我来到田野踏青。(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5分)
1.《出塞》中表达人们希望早日平定边塞战争,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别董大》中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我发现像《观潮》《盘古开天地》等课文通过___________就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如《普罗米修斯》可以通过弄清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
五、对号入座。选择对应的人物填在括号里。(4分)
勾践 包拯 岳飞 花木兰
廉颇 司马光 韩信 周恩来
代父从军( ) 精忠报国( )
砸缸救人( ) 卧薪尝胆( )
胯下受辱( ) 负荆请罪(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铁面无私( )
(26分)
六、课内阅读。(14分)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清醒)而(坚持 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美__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分)
(1)从文中加点词“默默”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朗读文中画“____”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 ),句②应该( )。(2分)
A.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5.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2分)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祖国穷苦的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已 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譬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短文的题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2分)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分)
八、作文。(30分)
以“我成长中的烦恼”为主要内容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信,请求他(她)帮你解决遇到的烦恼。
要求:1.注意书信的格式。
2.把想说的话写清楚。
3.字数为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1)jué hè (2)chǔ chì (3)yāo nìnɡ
2.诗词 清晰 严肃 催促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二、1.震 振 振 塞 赛 塞 2.D 3.C
4.(1)宁可 也 (2)只要 就 (3)不仅 而且
(4)因为 所以
5.D 6.C
三、
1.延安,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一个风和日丽的 阴天 ,我来到田野踏青。
3.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4.如果我在战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能平安归来?
四、1.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4.文章的题目 起因 经过 结果
五、花木兰 岳飞 司马光 勾践 韩信 廉颇 周恩来 包拯
六、1.清晰√ 坚定√ 赞叹√
2.(1)周恩来正在认真思考,不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有志向的人 效仿 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向这名学生学习
3.周恩来心系中华的振兴,立志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4.B A
5.周恩来在少年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所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周恩来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很爱国的人。
七、1.
2.比如。 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问题: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
回答: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她不会忘掉祖国。
4.(1)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困难。
B.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把下列带点字中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选出来。( )
A.兴办 B.复兴 C.兴奋 D.兴建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表达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利诱,一再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的事。
B.梅兰芳蓄须明志,表明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C.大家愿意站着观看梅兰芳的演出,只是因为他的演技好。
D.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登台唱戏,迫使自己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儿丢了性命。
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在人群中左顾右盼,就是看不到母亲的身影。
B.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C.他十分喜欢旅行,经常深居简出。
D.小明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二、填空题
6.词语积累运用。
“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这句话中“热闹非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含有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7.给加点字注音。
延(____)安 昔(____)日 春笋(____) 茅(____)屋
辉煌(____) 一旦(____) 明媚(____)
8.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的街道 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的巡警
________的妇女 ________的妇女 ________的回答 ________的话语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周恩来的“三用”大衣
这件翻领、有腰带可系结的深褐色皮大衣静静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它的主人是周恩来。这件制作精良的大衣,在革命战争年代,功能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避寒与美观,被称为"三用"大衣,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1940年,周恩来将这件皮大衣从苏联带回,在延安时期一直随身携带,时常穿着。1946年,周恩来就是穿着这件皮大衣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见证了党的统一战线的胜利。1947年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途中,周恩来夏天把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
1949年"进京赶考"后,皮大衣结束了它陪伴主人征战南北的任务,周恩来先把它送给邓颖超穿到1956年,后又交给卫士长成元功保存。1964年8月5日,这件跟随周恩来24年的皮大衣终于完成使命,赠送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周恩来的这件"三用"大衣,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9.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彰显:_________。
10.周总理的“三用”大衣是怎么得名的?
______________
11.这件皮大衣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起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着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就坐船的问题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的船,有的主张坐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这种时候,我们怎能为了一点儿洋货去坐外国人的船呢?这还有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有理,一致决定坐中国人的船去上海。
12.结合短文,理解词意。
欺侮:________________气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14.给文中画“”的句子换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说法后的句子与文中句子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家决定坐中国人的船去上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7.习作训练。
你的好朋友这个学期转学了,但你和他(她)一直保持着联系。请你回忆以前生活中和他(她)一起经历的趣事,从中选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信分享给你的朋友,共同回味曾经的酸甜苦辣。(注意信的格式)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C
6.场面或景象十分的热闹 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7.yán xī sǔn máo huáng dàn mèi
8.繁华 灯红酒绿 热闹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不幸 坚定 铿锵有力
9.鲜明地显示。
10.周恩来夏天把大衣当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当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
11.这件“三用”大衣跟随周恩来24年的皮大衣终于完成使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12.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13.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14. 这种时候,我们不能为了一点儿洋货去坐外国人的船。 文中的句子更好,因为文中的句子语气更强烈,更能表现陈毅的决心。
15.要坚守民族气节,表达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为的抗议。
16.坐中国人的船
17.略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_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é zuó( )chū zhēng( )yán sù( )
yí huò bù jiě( )
zàn tàn( )chén zuì( )xiào fǎng( )
nán yǐ wàng huái( )
二、 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1. 效:A. 效果,功用;B. 仿效;C. 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
(1)有志者当效此生( ) (2)宣布无效( ) (3)效忠国家( )
2. 振:A. 摇动,挥动;B. 振动;C. 奋起,振作。
(4)中华不振( ) (5)振臂高呼( ) (6)电磁振荡( )
三、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蓄须(xū xù) 骚扰(lǒng rǎo) 仿效(jiào xiào)
破绽(zhàn dìng) 项羽(xiàng xiàn) 长征(zhèng zhēng)
四、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1.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 近义词:( )
2.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反义词:( )
3. 梅兰芳先生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近义词:( )
4. 他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反义词:( )
五、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词语填空3分,选词填空4分,共7分)
刚正( )( ) ( )( )报国 深( )简( )
( )( )凛然 ( )( )执法 ( )( )无畏
1. 岳飞一生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他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 )
2. 我的父亲是一位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的法官。 ( )
3. 为了完成这本书,他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 )
4. 每位执法人员都应该秉持公正之心,严格执行法律,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 )
六、 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 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国巡警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 中国巡警训斥她。(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日积月累。(7分)
1. 《别董大》一诗中,诗人劝慰朋友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夏日绝句》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无耻行径;《出塞》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期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事的愿望;《凉州词》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出征前视死如归的勇气与豪放旷达的胸怀。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周恩来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的含义,从而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 天下兴亡,________________。
八、 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快快讲出一个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激励大家共同成长吧!(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理解。(25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10分)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线句子中的“那位同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他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从“清晰而坚定”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分)
3. 魏校长听了他的话后“为之一振”的原因是 ( )(填序号)(2分)
A. 魏校长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宏伟的抱负和胸怀。
B. 魏校长觉得他的话并不可信。
4. 选文中的这位同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想一想,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15分)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被送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难的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 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2分)
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 )
(2)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 )
(3)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 )
3. 在文中用“____”画出两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用“ ”画出两个描写敌人神态的句子。(2分)
4.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3分)
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
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
5.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吉鸿昌___
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6. 读了本文,我想对吉鸿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十、 习作训练。(25分)
你的好朋友这个学期转学了,但你和他(她)一直保持着联系。请你回忆以前生活中和他(她)一起经历的趣事,从中选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信分享给你的朋友,共同回味曾经的酸甜苦辣。(注意信的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杰作 出征 严肃 疑惑不解 赞叹 沉醉 效仿 难以忘怀
二、 1. (1) B (2) A (3) C 2. (4) C (5) A (6) B
三、 xù rǎo xiào zhàn xiàng zhēng
四、 1. 惩罚 2. 轻微 3. 扰乱 4. 失败
五、 不阿 精忠 居 出 大义 秉公 英勇
1. 精忠报国 2. 刚正不阿 3. 深居简出 4. 秉公执法
六、 1. 魏校长提出了问题。
2. 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 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4.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七、 1.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 目睹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却被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热爱祖国
4. 匹夫有责
八、 海伦·凯勒,由于生下来生了一场大病,视力和听力被夺去。后来在安妮·沙莉文老师的启发下,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她成为了著名女作家。
九、 (一)1. 少年周恩来在课堂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周恩来 动作 语言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十分坚定
3. A
4. 示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
(二)1. 死也不倒下
2. (1) 张口结舌 (2) 从容不迫 (3) 恼羞成怒
3. 吉鸿昌神态: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 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 敌人神态: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那特务愣了一下
4. 睡觉 死去
5. 吉鸿昌为了革命事业从容就义的故事 英勇无畏 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
6. 您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向您学习
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