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28 13: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指导书
课 题 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⑴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⑵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⑶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自主学习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 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先学 自学: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叫做 。 2.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 。 3.1859年,达尔文的 一书正式出版。 4.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 的个体则容易被 。 互帮:小组内互帮释疑。 合作探究 人工选择:阅读P32及P40内容,据图23-6原鸡和几个品种的鸡对比,播放相关课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原鸡是各种鸡的祖先。几个品种的鸡与原鸡相比,它们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品种的鸡是怎样产生的? 2.在生活中,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的植物或动物的品种很多,你能说出几种吗? 自然选择:引导学生阅读P33-P34英国桦尺蛾数量变化内容,播放相关课件视频,据图23-7使学生对桦尺蛾的颜色数量变化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理解。据图23-8中的桦尺蛾数量变化表对比使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更科学直观的了解。引导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从1890年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2.工厂长期排放黑烟对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加入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1.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用他提出的自然选择的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人工选择的启示: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3.自然选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其内容包括a.过度繁殖b.生存竞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 五、当堂检测 1.从桦尺蛾体色变化可知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天敌的影响C.环境的改变 D.温度的改变 2.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 A.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B.变异所造成的 C.条件反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下列不属于保护色对生物的作用的是( ) A.引起敌害警觉而被吓跑 B.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C.有利于躲避敌害 D.有利于捕食猎物 4.家禽、家畜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上帝创造 D.生存竞争 5.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 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C.多样性和适应性D.新陈代谢作用 6.自然界总生物,通过激烈的 斗争, 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 、 和 ,不断进化。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修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