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教学难点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地理学科,对新学科会有较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课堂上要多以新颖、贴近生活的地理现象切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同时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节课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应的内容要求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程,第二部分认识地球自转,第三部分认识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设疑)听!是什么声音?深夜里,一阵阵欢呼声从房间里传来,这群人在做什么?原来是看欧洲杯。仔细一看赛程表,比赛时间都是深夜,这真是苦了广大中国球迷!同学们,中国球迷深夜看欧洲杯直播,可是直播现场却是白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帮球迷们解答这个问题。
二、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同学们,首先,我们得先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有了自己的猜想,而这个认识的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展示)“地心说”示意图1,介绍古代人们直观地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展示)“地心说”示意图2,介绍托勒密与“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曾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它位于宇宙中央静止不动。”这一理论曾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直到哥白尼的日心体系说发表才被推翻。 (展示)“日心说”示意图,介绍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的是太阳、星星、月亮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并不觉得地球在转。就好像是坐在开得很平稳的火车里,常常感觉不到火车在前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屋、树木在后退。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括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运动,人们难以观察。 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欧洲1000多年的传统观念,也启发了后来人的思想热潮。许多科学家为了证明地球的运动,前仆后继,最终获得了胜利。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太阳东升西落实因为地球自转造成的,那么,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吧!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在认识地球运动的历程是曲折困难的。
知识点二:地球的自转 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让学生自习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地轴。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3.地球的自转周期? 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思考1)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还会存在吗? (讲解)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任何时刻,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黑夜。因此产生了昼与夜。又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做自转运动,所以才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探究活动)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还会有昼夜现象吗? (思考2)模拟太阳光穿透“透明的地球” (讲解)因为不透明、不发光的地球在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 观看微课视频,认真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知识点三:地球的公转 (承转)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地球除了自转是否还做其他运动?(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运动)没错,这就是公转! (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让学生自习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公转中心是? 太阳。 2.地球公转周期是? 一年。 3.地球公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小结)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春、热烈的夏、金色的秋、洁白的冬,还形成了五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中心运动方向周期产生现象地球自转地轴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一天①昼夜更替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①四季变化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③昼夜长短变化
(牛刀小试)3道练习题 (分享)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最喜爱的季节。 鼓励学生多分享身边的地理事件和生活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观看微课视频,认真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完成课堂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并学会分享。
作业 完成龙华云校上的检测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难度较低,但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总结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因此课堂的讲解应有理有序有递进,注重引导作用,同时要及时小结和练习,做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效果。在观察地球运动的时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寻找规律,建议教师要边引导学生观察边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地记录现象和规律。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情况,因时而异布置与学生课堂回答相关的课后探索性作业,如地球自转运动的解说视频录制、“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等探究性作业。《认识地球》第四课时 教学脚本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同学们好,本节课,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学习《认识地球》(第四课时)地球的运动。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听!是什么声音?深夜里,一阵阵欢呼声从房间里传来,这群人在做什么?原来是看欧洲杯。6月11日,因疫情影响的欧洲杯正式开始了。仔细一看赛程表,比赛时间都是深夜,这真是苦了广大中国球迷!所谓熬夜一时爽,起床十分难,中国球迷很困恼,欧洲的足球赛为什么总在后半夜,把我们都熬成熊猫眼啦!同学们,虽然中国球迷深夜看欧洲杯直播,可是直播现场却是白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帮球迷们解答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得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就开始探索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大约到了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说法统治欧洲1000多年,直到另外一位科学家的出现——哥白尼。16世纪中叶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错误。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起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哥白尼打破了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向千百年来被神学家扭曲的宇宙观念提出了挑战,引起了整个自然科学界的革命,他用一生在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在他的启发下,人类开始认真地思考宇宙的中心,客观地认识地球的运动。由此,向真理迈向了重要且神圣的一步。
今天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有两种,一种叫自转,一种叫公转。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球的自转中心是?第二,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第三,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地球是围绕着地轴做旋转运动的,所以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呢?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的。那么,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会发现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会发现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因此,从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会发现,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简称北逆南顺。那么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当阳光从地球的一侧照射过来,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两次看到太阳日出的时间间隔大约为24小时,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
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现象呢?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会有什么现象呢?当太阳光从一侧照射过来,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因此在同一个时刻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被称为昼半球,而背向太阳的另一侧则是黑夜,被称为夜半球,这就使得地球有了昼夜现象。
当地球自转起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停地更替,那么全球各地的时间会相同吗?当然不会呀!面向太阳的一侧则为白昼,背向太阳、星星、月亮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而在东边的地方也总是更早迎来新的一天,更早结束新的一天。所以,即使在此时此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仍然处于一天中的不同时刻。
因此,地球的自转也产生了时差,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会产生昼夜现象吗?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一分钟。
时间到,相信聪明的你肯定知道了答案!
没错,如果地球是透明的,那么来自太阳的光线将会穿过地球,那么地球就不会有黑夜,也就不会产生昼夜现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透明、不发光的地球在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产生时差。
其实地球除了自转之外,还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转。
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由于地球自转轨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不平行,所以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移动。正因为有了太阳直射,被太阳直射的时候,这些地区获得了更多的热量。而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不停地南北移动,也就使得地球各地在一年中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也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环绕的中心是——太阳,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同学们,你掌握了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根据各自的运动特点,我们发现地球的自转中心是,地轴。地球的公转中心是,太阳。
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发现,在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旋转,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旋转,因此我们可以小结为一句口诀,北逆南顺。地球的公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第一,昼夜更替;第二,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第三,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第一,四季变化;第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第三,昼夜长短变化。
同学们,你是否都掌握了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小题来检测一下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吧!
第一题,地球公转带来了以下哪些现象呢?
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时间差异 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没错,这道题的答案选B,四季变化。
第二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没错,这道题的答案选A,自西向东。
第三题,下列图正确反映了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没错,这道题的答案选B。
聪明的你是不是又答对呢?果然是难不倒你呢!认真学习的你真的很迷人呢!答应我,要继续保持哦!
和大家一起学习是时光总是快乐而又短暂,期待我们下一次相遇,谢谢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