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课件16张PPT+教学脚本)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案+课件16张PPT+教学脚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8 23:59:52

文档简介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更直观、简介明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1)气温的测定: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等温线的基本知识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一则天气预报导入,引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关注的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气温 观看天气预报
气温的测定 气温: 简单介绍气温的相关概念和表示方法。 展示一组图片:同一时间南北方的景色差异。让学生体会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温的测定: 一天中的气温在不断变化。气温的测量在百叶箱中进行。 通过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观察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间? 日均气温的计算: 师:一天中的平均气温通过2、8、14、20时4个时间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得到。请同学们计算该地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提问: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怎么计算?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南北差异。 学生观察图片,提取信息,回答问 题 学生理解课堂讲解内容,计算日平均气温,理解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方法
气温的分布规律 气温等值线图的认识 认识等温线是温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思考: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大小的关系? 师: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活动一】 请同学们找一下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接着再找一下我们深圳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想一想,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总结规律: 1.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师: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时,说明温度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活动二】 请大家找出北半球10℃等温线,观察这条等温线明显弯曲的地方,并思考原因? 总结规律二: 在同纬度范围内,海拔高处气温较四周低。 【活动三】 请大家将20℃等温线找出,观察这条等温线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想想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总结规律三: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过渡:那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到底谁高谁低呢? 师:在气温等值线图中,除了年平均气温分布外,最常用的就是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活动四】 请大家分别观察1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图中同纬度地区的A、B两点的气温情况?A代表陆地,B代表海洋。 补充规律三: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气温年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南极洲。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该处处于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 在海陆相接处等温线出现弯曲。 学生回答问题:1月份,A的气温低于B;7月份,A的气温高于B。
拓展 1月、7月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你知道主要原因吗? 教师提示:与赤道地区降水多有关。 思考问题,并回答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气候两大基本要素中的气温。重点在于气温分布规律的总结,难点在于等温线图的学习认识。在本节课的讲解中,从学法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的认识。并利用一系列的活动题,引导学生分步骤、分阶段的从等温线图中获取信息,学生在本节课中,跟着老师的引导,将重点难点拆分成小内容学习,有所获有所得。 本节课内容比较枯燥,如何更有趣、更引人入胜的完成这节课,是我还需要努力的方向。《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脚本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难点为: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同学们,学习地理需要我们体会生活,认真观察生活。早上出门,大家都会关注今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先看一则天气预报。看完后请说说天气预报中主要预报了什么内容呢?
好看完了。同学们,天气预报中主要播报了什么内容呀?
嗯,主要是明天的高温情况和降水情况。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气温和降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那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基本要素: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冬季,我们在南方和北方会见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色。同一时间,北方下雪,南方鲜花盛开。
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我们知道,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天中,气温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而我们观测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处的百叶箱里的温度表或者温度计上读取的温度。
再看一下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虽然气温不断变化,但是用于记录的气温的观测每天一般要进行4次,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记录测量气温。计算这4次测量气温的平均值就是日平均气温。
图中显示的是某地一天中的气温观测值。我们来简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这一天2时气温:大约为4摄氏度;8时气温大约为7摄氏度;14时气温15摄氏度,20时气温约为12摄氏度。
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就是这四个气温观测值的平均值,也就是9.5摄氏度。
知道了日平均气温,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月均气温和年均气温了。大家想一下,月均气温和年均气温怎么计算呢?
非常棒!
将一个月的日均气温加起来的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就得到了月均气温;
将月均气温加起来除以12,就得到了年均气温。
科学家们依据这些观测资料,绘制了各种气温等值线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气温分布的大体情况。
大家看到的这幅图就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上弯曲的橙色的线条就是等温线。等温线图也是等值线图的一种。与等高线类似,将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为等温线,也就是说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温度是相同的。
那老师有个问题了,等温线的疏密可以揭示什么规律吗?联系一下我们前面学的等高线知识。
嗯非常棒,看来大家前面的知识学得也很扎实。等温线密集的地方代表气温相差较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代表气温相差不大。
我们再来看一下图例,颜色偏橙色代表温度比较高,颜色偏紫色代表温度较低。不同颜色之间用不同温度的等温线隔开,例如,0℃等温线代表浅绿色和黄色的分界线。
学会看等温线图后,我们实战一下吧:
请同学们找一下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接着再找一下我们深圳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请同学们暂停视频思考1分钟
是的。年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是南极洲,深圳的年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接下来我们再观察一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赤道附近气温比较高,两极地区气温比较低。而且在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在南半球,越往南气温也越低。也就是说,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时,说明温度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所以温度的分布和纬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细心的同学可能也发现了有些地方的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平行啊。
好,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探究,请大家找出北半球10℃等温线,观察这条等温线明显弯曲的地方,并思考原因?请大家暂停视频思考2分钟
我们先将10摄氏度的等温线描粗。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地方有明显的弯曲,而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个地方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偏低。为什么呢?
非常好,已经有同学提到了,因为这里是青藏高原。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高,气温比较低。
好,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第2条规律,在同纬度范围内,海拔高处气温较四周低。
再请大家将20℃等温线找出,观察这条等温线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想想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请大家暂停视频,观察思考3分钟。
我们也首先将20摄氏度的等温线描粗。嗯,我们看到在这几个地方,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而且可以发现,这些地方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处于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说明什么呢?说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三个规律。那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到底谁高谁低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接下来的知识。
在气温等值线图中,除了年平均气温分布外,最常用的就是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反应绝大部分陆地 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情况。其中1月份,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7月份,代表北半球的夏季,是南半球的冬季
请大家观察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图中A、B两点的气温。其中A代表陆地,B代表海洋。
我们可以发现, A处的气温在0到-10℃之间,B地的气温在10到20℃之间,很显然,A处的温度低于B。也就是说,在同纬度范围内,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请大家观察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图中A、B两点的气温。
A处的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B地的气温在10到20℃之间,很显然,A处的温度高于B。在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咦?好神奇?为什么呢?我们会在下一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详细了解、学习。
最后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1月、7月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你知道主要原因吗?
因为1月和7月,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而且赤道附近丰富的降水,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赤道附近降水比较多,对赤道附近气温有降温的作用。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气候要素中的第一大要素:气温。了解了气温的测量方式。
重点学习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再见。(共16张PPT)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点:
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难点:
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气温
百叶箱
百叶箱内部
气温的测定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午后2点
气温的测定
日平均气温为:
(4+7+15+12)÷4 =9.5 ℃
=日均气温之和 / 天数
=月均气温之和 / 12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
7℃
15℃
12℃
等温线的基本知识
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较大。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
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思考:等温线的疏密可以揭示什么规律吗?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气温相差较大
气温相差较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等温线的基本知识
练习:
请同学们找一下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接着再找一下我们深圳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
深圳
请同学们暂停视频思考1分钟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低纬
高纬
高纬
气 温递 减
气 温递 减
1. 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2. 同纬度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四周低
青藏高原
思考:
请大家找出北半球10℃等温线,观察这条等温线明显弯曲的地方,并思考原因?
请大家暂停视频思考2分钟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3.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思考:
请大家将20℃等温线找出,观察这条等温线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想想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大家暂停视频思考3分钟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A
B
思考:
请大家观察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图中A、B两点气温。
A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A
B
思考:
请大家观察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图中A、B两点气温。
A>B
海洋和陆地气温对比
思考
1月、7月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而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你知道主要原因吗?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