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天气和气候》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准确应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综合分析天气预报图。
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预报图。
“今天夜间到明天,深圳市,多云,东风1级,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9℃。”
天 气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如何描述天气?
晴、雨、冷、热、风力大、风力小……
观察图片,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天气?
天 气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晴天
雪天
大风天
雨天
6月7日,我市天气快速好转,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天气将以阴天间多云为主,偶有阳光相伴,最高温可较6日回升8℃,达到31℃。由于前期基础气温偏低,7日尽管升温了8℃,这样的气温条件下,人体仍不会感觉太热。8日,我市又将遭遇一轮降雨天气,主城区以阴天转阵雨天气为主,气温受影响不明显,仅下跌3℃。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天气的主要特点。
请你来说说,天气的特点是?
短时间的、多变的
你能举例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吗?
例如: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寒假老师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应该带什么装备呢?
寒假老师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应该带什么装备呢?
气 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1931-1960年)
如何描述气候?
例如黑龙江冬天气候寒冷、昆明四季如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等
气候的特点是?
长时间的、稳定的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终年严寒
请尝试描述下面三个地区的气候?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天 气 气 候
概 念
特点
1.短时间的
2.多变的
1.长时间的
2.稳定的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想一想
练一练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连线大作战
练一练
连线大作战
练一练
连线大作战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练一练
√
√
√
√
天气预报: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睛、降水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向和风力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天气预报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沙尘暴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某天深圳晴空万里,请问在卫星云图中深圳地区是什么颜色呢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天气预报的内容
气 温
风 向
天气情况
空气质量
阴天没太阳
看雨点判断雨的大小
看雪花个数判断雪的大小
沙尘暴 :“有方向的Sha子”
常用天气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
像梳子的那头指向
的方向就是风向
一长横为2级风力
半横为1级风力
请按下暂停键识记3分钟。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练一练
???
???
???
???
???
???
???
???
???
???
???
???
???
???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天气与生活
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名称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北京 95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天津 71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石家庄 61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秦皇岛 49 -- Ⅰ 优
太原 34 -- Ⅰ 优
哈尔滨 63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上海 41 -- Ⅰ 优
南京 61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2.6.24)
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2.5就是其中的一种。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城市里的空气质量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
汽车
尾气
焚烧
垃圾
工业
废气
……
想一想
人类有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知识回顾
大气环境质量
天气预报
天气符号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天气和气候
总 结
练一练
“我做天气预报员”
例:开罗,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4℃。《天气与气候》教学脚本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刚刚视频中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的战争,本来德国武器和军队实力都远超过苏联,但由于德国战前没有做好入冬准备,而苏联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这时候,德军武器被冻住,士兵被冻伤,而苏联武器已经做了防冻处理,士兵也经历过严寒作战训练。最后,在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下,德军战败。同学们,从这段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天气和气候。
那什么是天气呢?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如何描述天气呢?我们平时用晴、雨、冷、热、风力大、风力小等词语来描述天气。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描述贝贝在上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天气,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第一幅图,贝贝遇到的是晴天,第二幅图是下雪天,第三幅图是大风天气,第四幅图是雨天。
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描述天气。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请同学们通过这段材料,归纳一下天气的特点。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多变的。例如我们平时会说: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同学们,你还可以想到其他形容天气多变的特点的句子吗?
学习完天气的知识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老师寒假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我应该带哪些装备回去呢?可能你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羽绒服、棉帽子、棉鞋等防寒的衣物。可是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黑龙江过年吗?你们怎么知道老师需要带这些衣物呢?原来,你们的判断依据呀,就是黑龙江的气候。那什么叫气候呢?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国际气象组织把1931-1960年的观测记录作为论述现阶段气候的统一年代。那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它与天气正好相反,它的特点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我们平时如何描述气候呢?例如黑龙江冬季寒冷,昆明四季如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等。下面这三幅图片是三个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同学们,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三个地区的气候呢?请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同学们,学习完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后,我们通过下面这个表格,将二者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总结对比。请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天气和气候二者在概念和特点上的区别,你记住了吗?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连线大作战。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请用直线连接起来。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3分钟。
下面我们来揭晓一下答案,像电闪雷鸣、风和日丽、近日阴雨连绵、晴转多云、十里不同天、暴风骤雨这些词语都是描述天气的。终年炎热干燥、春旱多风沙、冬季干寒、四季如春这些词语都是描述气候的。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
还有四个小伙伴,因为分不清天气和气候向你求助,请你根据他们的情况帮忙分析一下,他们是应该查询天气还是气候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
下面我们来揭晓一下答案,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
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预先做好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的准备,但不能知道那里某一天的天气状况。而且,变化多端的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要预知具体的天气状况,就要通过天气预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刚刚这段视频就是一则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呢?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资料进行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睛、降水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向和风力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卫星云图,其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偶尔出现的黄色表示沙尘暴。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某天深圳的天气晴空万里,请问在卫星云图中深圳地区是什么颜色呢 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没错,晴空万里说明深圳地区上空没有云层覆盖,从卫星云图上看就是绿色。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期的气温、风向、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等信息。其中,天气状况经常用一些特定的天气符号来表示,非常的直观形象。例如,阴天没有太阳,一条雨滴表示小雨,两条就是中雨,三条就是大雨。雪的符号也是一样,一个雪花表示小雪,两个雪花表示中雪,三个雪花表示大雪。沙尘暴的符号就是sha字拼音的首字母,加上方向符号,我们记忆的时候,可以把它当做有方向的沙子。
风向符号好像一把梳子,像梳齿的部分叫做风尾,竖线叫做风杆,风尾那段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风尾中,一长横表示风力为2级,半横表示风力为1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
好,同学们,请大家按下暂停键,用3分钟的时间来识记这些符号。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天气符号的识记效果吧,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下面我们来揭晓答案,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看看下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呢?
第一幅图中,台风天气是不能出海的,会出现生命危险;第二幅图中,沙尘暴天气也不适宜户外运动,容易吸入颗粒物,对呼吸道造成伤害。第三幅图,霜冻来临不适合插秧,容易冻伤农作物;第四幅图,晴天还是比较适合打篮球的。同学们,你们都答对了吗?
近些年来,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传统的天气预报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了解天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因此,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每天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也就是“空气质量日报”。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我们经常听说的PM2.5就是其中的一种颗粒物。它是一级致癌物,2016年,全球共有410万人因长期暴露于PM2.5超标环境中患癌死亡。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城市里的空气质量主要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人类有那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呢?例如我们开车产生的汽车尾气、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以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等。因此,同学们,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尽量绿色出行,一起为减少空气污染贡献力量。
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完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吧。首先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天气预报、天气符号、大气环境质量等知识。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成为了天气达人。我们的课后练习是“我做天气预报员”,请你在这一周,为家人播报一次简单的天气预报吧。《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话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识别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准确应用;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预报图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储备,所以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并不复杂,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寒假老师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应该带什么装备呢?”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开始新课之前,先看一段关于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的战争的视频。从这段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天气和气候。 提问:那什么是天气呢? 明确: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提问:如何描述天气呢? 明确:我们平时用晴、雨、冷、热、风力大、风力小等词语来描述天气。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试着描述贝贝在上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天气。 明确:第一幅图,贝贝遇到的是晴天,第二幅图是下雪天,第三幅图是大风天气,第四幅图是雨天。 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请同学们通过这段材料,归纳一下天气的特点。 明确: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多变的。例如我们平时会说: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提问:同学们,你还可以想到其他形容天气多变的特点的句子吗? 学习完天气的知识后,提问:“寒假老师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应该带什么装备呢?” 补充明确:钱、手机、羽绒服、棉鞋等。 提问:你们都去过黑龙江过年吗?为什么知道去黑龙江过年需要穿羽绒服呢? 补充明确:因为黑龙江冬天寒冷。 问题引入:同学们知道黑龙江“冬天寒冷”指的是黑龙江的“天气”还是“气候”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经常被我们弄混淆的“天气”和“气候”到底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 展示并讲解天气的概念。 提问:观察图片,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天气? 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天气的主要特点。 明确: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多变的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吗?例如: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明确:东边日出西边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过渡:学习完天气的知识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老师寒假要回黑龙江老家过年,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我应该带哪些装备回去呢?可能你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羽绒服、棉帽子、棉鞋等防寒的衣物。可是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黑龙江过年吗?你们怎么知道老师需要带这些衣物呢?原来,你们的判断依据呀,就是黑龙江的气候。那什么叫气候呢?m 气候 展示并讲解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明确:同学们刚才给老师提的过年回家需要带的装备建议,就是基于黑龙江的气候。 提问:如何描述气候呢?(展示三张图片) 讨论:利用表格回顾归纳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游戏练习:①区别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②学会准确应用天气和气候; 过渡:同学们,大家已经了解天气和气候,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三)天气预报 讲解:①介绍天气预报的概念。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阴睛、降水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向和风力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这就是天气预报。 ②介绍卫星云图。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白色代表云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云层越厚。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黄色代表沙尘暴。 提问:某天深圳晴空万里,请问在卫星云图中深圳地区是什么颜色呢 提问:天气预报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明确:气温、风向、天气情况、空气质量 练习:打开课本P68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提问:记忆天气符号 讲解:风向标的解读。首先,风来自哪就叫啥风,来自东北称东北风,来自西南称西南风,以此类推。其次,F,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符干和风力是成正比的。再次,当F时,为北风;以竖最下端点为中心,向右转45度时,为东北风;90度东风;·······以此类推。最后,F只有“半”个横时是1级;一个横是2级;一个半横是3级;两个横4级;两个半横5级;三个横6级;一个风旗是8级。 练习:识记天气符号 (五)大气与生活 提问:练习教材P70活动第三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 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 明确: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一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四)大气环境质量 讲解: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现在的天气预报不仅仅播报天气了,还增加了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所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的标准。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2.5就是其中的一种。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活动会影响大气质量吗? 明确:影响空气质量主要是会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城市里的空气质量应该是人为因素为主,对环境污染较重,自然因素也占一小部分。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废气等等。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区别、天气预报,认识了天气符号,知道了大气环境质量。同学们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尝试描述天气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尝试描述气候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作业 “我做天气预报员”。请同学们扮演天气预报员,给家人们播报一下图中几个城市的天气。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一是以提问导读,以图片导思(图示法),以活动导学(活动法)列表比较(比较法),使学生学会从课本知识到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学生识记天气符号、担任天气预报员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表现欲,并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