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08:50:26

文档简介

微专题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整合归纳】
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联系:它们都是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判定物质。
(2)区别:检验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的组成成分加以确定、证实(若待检验物质为酸、碱、盐的溶液,则对阴、阳离子都要加以鉴定);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区分。
(3)检验鉴别的原则
①直接:即利用物质特有的性质直接确定。
②显眼:即选用方法对应明显的现象,对比中无明显变化也是一种现象。
③简洁:即鉴别物质尽可能选用最少量的试剂、最简洁的操作步骤。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联系:都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物中得到纯净的成分。
(2)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得到各自比较纯净的物质;混合物的提纯是除去主体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又称除杂。
(3)分离提纯的原则:
①易行:即分离提纯的方法简单易行。
②不减:即非杂质成分不能减少。
③不增:即不可引入新的杂质。
④易分:即处理后生成的物质要容易分开,如沉淀、气体、水等。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被鉴别的物质有:常见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等。
(2)考查形式有:不限试剂鉴别一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物质,不加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典例1】(2021·南岗区质检)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D)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①观察颜色②加足量水后测温度
B 铁丝和铝丝 ①伸入硫酸镁溶液中②用磁铁吸引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①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②分别伸入燃着木条
D 浓盐酸与浓硫酸 ①伸入木条立即观察②敞口放置一会儿观察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方法点拨】
明确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变色、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或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其区分过程一般分为:
a.取被鉴别物质的溶液(如果是固体,一般先取少量配制成溶液)各少量;
b.分别加入某试剂充分反应;
c.观察实验现象;
d.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结论。
可归纳为:取物质——加试剂—— 观现象——得结论
高频考点二 分离与提纯气体混合物的除杂或分离;利用过滤、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与提纯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酸、碱、盐溶液中某杂质离子的除去等。
【典例2】(2020·宁夏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C)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H3(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氧化铜(木炭粉) 加入稀硫酸,过滤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方法点拨】
 分离与提纯不同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且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具体要求是:不增、不减、简便、安全。
明确除杂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主体物质量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升华等),再用化学方法(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等)。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强化训练】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2021·湖州中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如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B)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B)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铜片 互相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C 固态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D 氧化铜与碳 取样滴加稀盐酸,溶于盐酸的是氧化铜
4.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D)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C)
A.CaCl2、CaCO3: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CaO、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
C.浓H2SO4、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CO2、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6.(2021·广东中考)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CaO+CO2↑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过滤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Cl2===CaCO3↓+2NaCl__,该反应属于__复分解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__有影响,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进行__。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__温室效应__。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__植树造林__。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分离与提纯
1.(2021·抚顺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D)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
A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氧化铜固体(炭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溶液(氯化钙) 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D 硝酸钠溶液(硫酸铜) 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2.(2021·烟台中考改编)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CuO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证明Na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H2SO4 取样,滴加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u粉 将混合物在足量空气中加热
3.(2020·滨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 Fe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 NaNO3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D Cu C 在空气中灼烧
4.(2021·威海中考)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D)
序号 混合物 除杂方法
A CO2(HCl)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
B Cu(CuO) 将混合物灼烧
C NaNO3固体(NH4NO3) 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D Na2SO4溶液(H2SO4)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6.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铁粉中的三氧化二铁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B 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7.(2020·青海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B)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加水溶解、过滤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A)
A.鉴别KCl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
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 g KCl,放入100 mL水中搅拌溶解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D)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原理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B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分解温度不同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PAGE
- 10 -微专题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整合归纳】
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联系:它们都是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判定物质。
(2)区别:检验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的组成成分加以确定、证实(若待检验物质为酸、碱、盐的溶液,则对阴、阳离子都要加以鉴定);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区分。
(3)检验鉴别的原则
①直接:即利用物质特有的性质直接确定。
②显眼:即选用方法对应明显的现象,对比中无明显变化也是一种现象。
③简洁:即鉴别物质尽可能选用最少量的试剂、最简洁的操作步骤。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联系:都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物中得到纯净的成分。
(2)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得到各自比较纯净的物质;混合物的提纯是除去主体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又称除杂。
(3)分离提纯的原则:
①易行:即分离提纯的方法简单易行。
②不减:即非杂质成分不能减少。
③不增:即不可引入新的杂质。
④易分:即处理后生成的物质要容易分开,如沉淀、气体、水等。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被鉴别的物质有:常见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等。
(2)考查形式有:不限试剂鉴别一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物质,不加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
【典例1】(2021·南岗区质检)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①观察颜色②加足量水后测温度
B 铁丝和铝丝 ①伸入硫酸镁溶液中②用磁铁吸引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①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②分别伸入燃着木条
D 浓盐酸与浓硫酸 ①伸入木条立即观察②敞口放置一会儿观察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方法点拨】
明确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变色、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或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其区分过程一般分为:
a.取被鉴别物质的溶液(如果是固体,一般先取少量配制成溶液)各少量;
b.分别加入某试剂充分反应;
c.观察实验现象;
d.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结论。
可归纳为:取物质——加试剂—— 观现象——得结论
高频考点二 分离与提纯气体混合物的除杂或分离;利用过滤、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与提纯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酸、碱、盐溶液中某杂质离子的除去等。
【典例2】(2020·宁夏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H3(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氧化铜(木炭粉) 加入稀硫酸,过滤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方法点拨】
 分离与提纯不同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且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具体要求是:不增、不减、简便、安全。
明确除杂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主体物质量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升华等),再用化学方法(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等)。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强化训练】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2021·湖州中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如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铜片 互相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C 固态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D 氧化铜与碳 取样滴加稀盐酸,溶于盐酸的是氧化铜
4.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CaCl2、CaCO3: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CaO、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
C.浓H2SO4、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CO2、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6.(2021·广东中考)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 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该反应属于__ 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__ __。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__ __。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__ __。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INCLUDEPICTURE "考点二.TIF" \* MERGEFORMAT  分离与提纯
1.(2021·抚顺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
A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氧化铜固体(炭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溶液(氯化钙) 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D 硝酸钠溶液(硫酸铜) 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2.(2021·烟台中考改编)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CuO
B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 证明Na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H2SO4 取样,滴加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u粉 将混合物在足量空气中加热
3.(2020·滨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 Fe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 NaNO3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D Cu C 在空气中灼烧
4.(2021·威海中考)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方法
A CO2(HCl)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
B Cu(CuO) 将混合物灼烧
C NaNO3固体(NH4NO3) 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
D Na2SO4溶液(H2SO4)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6.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铁粉中的三氧化二铁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B 除去KOH溶液中的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
7.(2020·青海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加水溶解、过滤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KCl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入适量熟石灰研磨
B.检验NaOH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少量BaCl2溶液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Cl溶液:称取5 g KCl,放入100 mL水中搅拌溶解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 分离原理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B 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 石油中各成分的密度不同
C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硝酸钾和氯化钠分解温度不同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