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学案(2个课时)—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 学案(2个课时)—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0:06:39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溶解度与粗盐的提纯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一.TIF" INCLUDEPICTURE "一.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一定温度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100__g__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温度__。
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1体积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体积数__。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增大__,随温度升高而__减小__。
INCLUDEPICTURE "二.TIF" INCLUDEPICTURE "二.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曲线
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溶解度__,横坐标表示__温度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增大__,如
__KNO3__。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不大__,如__NaCl__。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如__Ca(OH)2__。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溶解性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溶解度 __>10__g__ __1~10__g__ __0.01~1__g__ __<0.01__g__
5.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较大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易错导思】
(1)“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搅拌可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搅拌只是加快了溶质的溶解速率,并不能改变其溶解度的大小。
(2)“溶质溶于水时,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增大溶剂的量,溶解在其中的溶质要增加,但溶解度不会增大。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漫画助学】
列表法和曲线法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列表法,数据准确、来源可靠;曲线法,能直观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INCLUDEPICTURE "三.TIF" INCLUDEPICTURE "三.TIF" \* MERGEFORMAT 粗盐的提纯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粗盐加水__溶解__后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后得到固体杂质和滤液,将滤液通过__蒸发__结晶,得到NaCl晶体。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流程图
(2)加入试剂的作用
②氯化钡——除去__Na2SO4__,化学方程式为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
③氢氧化钠——除去__MgCl2__,化学方程式为__MgCl2+2NaOH===Mg(OH)2↓+2NaCl__。
④碳酸钠——除去__CaCl2、BaCl2__,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__。
⑥盐酸——除去过量的__Na2CO3、NaOH__,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HCl+NaOH===NaCl+H2O__。
3.食盐的用途:是重要的__调味品__和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见多识广】
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如碳酸钙习惯上称为不溶,但仍然有极少量的碳酸钙溶于水中。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合作探究.TIF"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一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作用
 结合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探究相关问题: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探究问题】
(1)t3 ℃时,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a>b>c__;该温度下配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__c>b>a__。
(2)图中的P点表示__t1__℃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_。
(3)如果使固体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__。
(4)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__蒸发结晶__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果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_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降温结晶)__法进行分离。(易错点)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拓展创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什么措施?
提示:M点是t3 ℃时,a的饱和溶液,N点是t3 ℃时,a的不饱和溶液,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溶剂。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探究归纳】
 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题要善于“看”
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通过溶解度计算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二看“线”,根据线可推断:
(1)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溶液的变化,如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结晶方式,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采用降温结晶。
【典例1】 (2021·株洲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1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 ℃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50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变式训练】
1.(2020·哈尔滨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t2 ℃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 ℃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 ℃,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2. (2021·巴中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乙>甲=丙__。
(2)如果b点表示的是t2 ℃时物质甲的某溶液,该溶液是__不饱和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蒸发结晶__。
(4)将溶剂质量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AB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探究点二 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在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加入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以确保杂质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
2.在除杂过程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步骤不能颠倒,若加入两种溶液的顺序颠倒,会导致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法除去,从而形成新的杂质;在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之前必须进行过滤操作,否则生成的沉淀会再次溶解形成杂质。
3.理论上最终所得氯化钠的质量比除杂前要多,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
【典例2】(2021·重庆中考B)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漏斗__。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__BaSO4__。
(3)物质X是__Na2CO3__。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Cl+NaOH===NaCl+H2O__。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C__。
A.Ba(OH)2 B.K2CO3 C.Na2SO4 D.KCl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变式训练】
1.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1)写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__①②⑤③④(或②①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BaCl2+Na2SO4===BaSO4↓+2NaCl__。
(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溶液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__K2CO3与BaCl2、CaCl2、稀盐酸反应会生成KCl,会引入新的杂质__。
2.(2020·攀枝花中考)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检验、除去氯化镁__。
(2)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有气泡产生__,发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3)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硫酸钠(或Na2SO4)__。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 MERGEFORMAT
1.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20 ℃时将38 g NaCl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为(B)
A.138 g B.136 g C.100 g D.38 g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C)
A.夏季鱼儿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烧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喝了可乐常常会打嗝
3.(2020·舟山中考)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D)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 ℃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5.(2021·恩施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6.(2021·济宁泗水一模)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D)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7.(2021·长沙中考)从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两种物质中,__甲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降低温度或加入固体乙或恒温蒸发溶剂等__(写一种即可)。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 MERGEFORMAT
1.下列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搅拌可以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故搅拌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B.加水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故加水越多,硝酸钾的溶解度就越大
C.升高温度,溶解的硝酸钾明显增多,故升高温度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搅拌、加水、升高温度都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2.(2020·苏州中考)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3.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B)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4.(2021·济宁任城区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 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 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 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 ℃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40 ℃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5.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0 ℃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有晶体析出的是__丙__。
(2)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小__。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A__(填字母代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6. (2021·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__(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45__g;
(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乙>甲>丙__。
7.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小明利用下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A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蒸发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对“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16 g,加入盛有84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__NaOH__(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8.(2021·福州模拟)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硝酸钾__(填名称)。
(2)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20__~30__℃__。
(3)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__不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167.6__g。
(4)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加热蒸发10 g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9.(2021·宝鸡一模)图1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乙__(填“甲”或“乙”)。
(2)图中P点表示的乙溶液为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降温结晶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某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则溶液C的质量为__70__g。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 MERGEFORMAT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丙>乙>甲(或丙乙甲)__。
(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丙__。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②充分冷却后过滤;③趁热过滤;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__①④③⑦__(按顺序填编号)。
(4)t3 ℃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甲>乙>丙(或甲乙丙)__。
(5)t2 ℃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相等的是__C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溶解度
PAGE
- 16 -第2课时 溶解度与粗盐的提纯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一.TIF" INCLUDEPICTURE "一.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 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 __ __
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__ 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 __。
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 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 __。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 __,随温度升高而__ __。
INCLUDEPICTURE "二.TIF" INCLUDEPICTURE "二.TIF" \* MERGEFORMAT 溶解度曲线
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 __,横坐标表示__ 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 __,如
__ __。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如__ __。
③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 __,如__ __。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
溶解性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溶解度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5.降温结晶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_ __的物质,可以通过__ __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易错导思】
(1)“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搅拌可增加溶质的溶解度”,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溶质溶于水时,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漫画助学】
列表法和曲线法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列表法,数据准确、来源可靠;曲线法,能直观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INCLUDEPICTURE "三.TIF" INCLUDEPICTURE "三.TIF" \* MERGEFORMAT 粗盐的提纯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粗盐加水__ __后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后得到固体杂质和滤液,将滤液通过__ __结晶,得到NaCl晶体。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流程图
(2)加入试剂的作用
②氯化钡——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③氢氧化钠——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④碳酸钠——除去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⑥盐酸——除去过量的__ __,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食盐的用途:是重要的__ __和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见多识广】
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如碳酸钙习惯上称为不溶,但仍然有极少量的碳酸钙溶于水中。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合作探究.TIF"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一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作用
 结合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探究相关问题: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探究问题】
(1)t3 ℃时,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该温度下配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__ __。
(2)图中的P点表示__ __ __。
(3)如果使固体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 __。
(4)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__ __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果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_ __法进行分离。(易错点)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拓展创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什么措施?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探究归纳】
 根据溶解度曲线解题要善于“看”
一看“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可通过溶解度计算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二看“线”,根据线可推断:
(1)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溶液的变化,如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结晶方式,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如海水晒盐;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则采用降温结晶。
【典例1】 (2021·株洲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B.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 ℃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D.50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变式训练】
1.(2020·哈尔滨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 ℃时,甲的溶解度为70
B.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 ℃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 ℃,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2. (2021·巴中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 __。
(2)如果b点表示的是t2 ℃时物质甲的某溶液,该溶液是__ 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 __。
(4)将溶剂质量相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至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 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探究点二 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在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加入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以确保杂质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
2.在除杂过程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步骤不能颠倒,若加入两种溶液的顺序颠倒,会导致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法除去,从而形成新的杂质;在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之前必须进行过滤操作,否则生成的沉淀会再次溶解形成杂质。
3.理论上最终所得氯化钠的质量比除杂前要多,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
【典例2】(2021·重庆中考B)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 __。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__ __。
(3)物质X是__ __。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__ __。
A.Ba(OH)2 B.K2CO3 C.Na2SO4 D.KCl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变式训练】
1.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杂质的操作: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
(1)写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__ 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上述试剂中的Na2CO3溶液不能用K2CO3代替,请说明原因__ __。
2.(2020·攀枝花中考)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某学习小组欲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设计了以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 __。
(2)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 __,发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3)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 __。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 MERGEFORMAT
1.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20 ℃时将38 g NaCl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
A.138 g B.136 g C.100 g D.38 g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 )
A.夏季鱼儿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
B.烧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喝了可乐常常会打嗝
3.(2020·舟山中考)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4.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量越多,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6.5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6.5 g
C.搅拌可以使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D.20 ℃时将31.6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5.(2021·恩施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25 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
6.(2021·济宁泗水一模)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7.(2021·长沙中考)从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 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两种物质中,__ 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 __(写一种即可)。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 MERGEFORMAT
1.下列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可以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故搅拌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B.加水越多,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故加水越多,硝酸钾的溶解度就越大
C.升高温度,溶解的硝酸钾明显增多,故升高温度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搅拌、加水、升高温度都可以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2.(2020·苏州中考)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K2CO3的溶解度大于KNO3
B.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t应在50~60 ℃之间
D.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3.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4.(2021·济宁任城区一模)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 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 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 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0 ℃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40 ℃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D.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5.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0 ℃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有晶体析出的是__ __。
(2)①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 __。
②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 __(填字母代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6. (2021·广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 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 __(任写一种);
(3)t2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 ℃,析出甲物质15 g,则t2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 __g;
(4)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
7.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小明利用下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 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 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 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对“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16 g,加入盛有84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 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__ __(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8.(2021·福州模拟)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 __(填名称)。
(2)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 __ __ __。
(3)60 ℃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__ __g。
(4)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加热蒸发10 g水后,再恢复到50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__ 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9.(2021·宝鸡一模)图1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 __(填“甲”或“乙”)。
(2)图中P点表示的乙溶液为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 __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某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则溶液C的质量为__ __g。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 MERGEFORMAT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 __。
(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 __。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②充分冷却后过滤;③趁热过滤;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__ __(按顺序填编号)。
(4)t3 ℃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 __。
(5)t2 ℃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相等的是__ 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溶解度
PAGE
- 16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INCLUDEPICTURE "理新知·自主预习.TIF" \* MERGEFORMAT  
海水“晒盐”的过程
1.主要方法 ——“盐田法”
(1)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__蒸发__池和__结晶__池。
(2)流程。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3)母液: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液体,也称“__苦卤__”,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2.结晶
(1)概念: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__晶体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蒸发结晶:像海水晒盐,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__逐渐增大__,直至形成__饱和溶液__,继而析出晶体。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易错点拨】
①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②粗盐是混合物,其中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因此易潮解。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典例突破.TIF" INCLUDEPICTURE "研重点·典例突破.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 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
【典例】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海水是纯净物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母题变式】
 海水晒盐常用的基本方法是__盐田法__,其原理是__蒸发结晶__,把海水引入蒸发池中进行风吹日晒时海水由氯化钠的__不饱和__溶液变为__饱和__溶液,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发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
INCLUDEPICTURE "标.TIF" INCLUDEPICTURE "标.TIF" \* MERGEFORMAT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INCLUDEPICTURE "锻能力·梯级评价.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达标.TIF" \* MERGEFORMAT
1.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C)
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盐场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物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2.(2020·泰安中考)《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D)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3.从海水中制取粗盐的方法是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盐田中(C)
A.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B.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D.水的质量不变
4.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5.利用海水提取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__不变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__④__(填选项序号)。
①潮汐能 ②生物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能力提升.TIF" \* MERGEFORMAT
1.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为(D)
2.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B)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 ℃和-195.8 ℃。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
3.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广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世界上已采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20多种,目前普遍采用__多级闪急蒸馏__法。
(2)海水“晒盐”: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其过程如下:
图中的①是__蒸发__池,②是__结晶__池。
(3)上述流程①、②中溶液的状态分别是__不饱和__、__饱和__;图中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从海水中提取精盐的过程中,利用了__蒸发溶剂(或水)__的方法。
4.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溶解__。
(2)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__蒸发__的原理相同。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漏斗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__C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__。
5.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很多的物质,如氯化钠、镁等。如图就是利用海水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
(1)图中①是__蒸发池__(填“蒸发池”或“冷却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饱和溶液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
Ⅰ、溶解;Ⅱ、__过滤__(填操作名称);Ⅲ、蒸发。
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玻璃棒__,该玻璃仪器在步骤Ⅱ中的作用是__引流__。
(4)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含有较多氯化镁,从母液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大致如下:
该过程中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复分解反应__;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Mg(OH)2+2HCl===MgCl2+2H2O__。
6.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宝库。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蒸发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增大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蒸发池中,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部分蒸发,蒸发的水分子组成__不变__(填“不变”或“变”),因此该变化是__物理变化__。
(3)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就会变为食盐的__饱和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__不变__(填“不变”或“变”)。
(5)将已配好的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__17.5__g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INCLUDEPICTURE "素养培优.TIF" \* MERGEFORMAT
威海是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这里三面环海,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晒得粗盐;
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
⑤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试剂制得精盐;
⑥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
⑦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生石灰。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①②③④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⑤⑥⑦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是否有新物质生成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过滤__,原理都是依据__各成分颗粒大小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首先是由__液__态变为__气__态的蒸发过程,然后是由__气__态变为__液__态的冷凝过程,这与自然界中__水__循环的原理类似。请描述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微观过程__水分子获取能量后,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克服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在冷凝管中的水蒸气遇冷后,能量变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变成液态水__。
(4)在③海水晒盐的过程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三种微粒的运动状态是:首先在海水中这三种微粒处于__自由__的运动状态(选填“自由”或“在固定位置振动”,下同),在晒盐过程中,__水分子__(填微粒名称)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另两种粒子结合后处于__在固定的位置振动__的运动状态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跟该结晶微观过程正好相反的一个物理变化是__溶解__。
(5)某市盐场测得: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选择__②__(填序号)作原料,理由是__井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较大,经土层过滤后杂质少__。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