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巩固练习(填充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巩固练习(填充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09 19: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后,特别是 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著名的实业家有 、 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周学熙是与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齐名的实业家,人称 “南张北周”。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和福新面粉公司,在一战期间,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
4.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通过改订新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自主权。同时,实行财税和币制的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国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和破坏、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统治和限价政策,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受到摧残。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疯狂掠夺人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改变。
2.交通工具的变化: 、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3.通讯的变化: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5.大众传媒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新闻广播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报纸、广播成为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6.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 成为社会潮流。
第23课 近代科技之星
1.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 是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2. 是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依据地质力学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层有丰富的石油,否定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
3.候德榜是著名化学家,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1939年,他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 ”,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1.近代思想成就:(1)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魏源编成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2)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 ,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3)意义:这些学说的介绍,对处于民族危机的中国,起了震聋发聩的惊醒作用,激发中国知识分子探索西学,救亡图存。
2.近代教育成就:
(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洋务派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
(2)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4)近代后期的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
3.近代文艺成就:
(1)文学:
①鲁迅:小说集有《呐喊》《彷徨》,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是《阿Q正传》,最擅长杂文。
②矛盾:《子夜》
③巴金:《家》
④老舍:《骆驼祥子》
⑤周立波:《暴风骤雨》
(2)戏曲:
①田汉:《名优之死》
②曹禺:《雷雨》和《日出》
(3)音乐:
①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②冼海星:《黄河大合唱》
(4)美术:
①徐悲鸿:《奔马》
②齐白石:《虾》
中国近代史知识注意点
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5.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7.民族英雄是反抗外国侵略者,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英雄,岳飞、康有为、梁启超都不属于此列。
8.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张謇
第22课 火车、 照相、 改称呼
第23课 京张铁路、 李四光、 侯氏制碱法
第24课 《海国图志》、 《天演论》、 京师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