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论教养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4: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教养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前预习课后检测同步卷(部编版)
素养前测
自主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一下内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 )守 允诺( ) 自持( ) 汲( )取
矫( )揉造作 扭捏( ) 箴( )言 贸( )然
絮絮( )叨叨 尴尬( ) 疲惫不堪( ) 涵( )养
大发雷霆( ) 恕( )我直言
想一想
细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
素养达标
知识通关
知识点1 理清论证思路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知识点2 理解论证方法
2. 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课堂达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馅。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tíng( )——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陌生(______) 疲惫(______) 雷tíng(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文中“彬彬有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处破折号,其作用是(______)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D.表示话题的转换。
E.表示声音的延长。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优雅风度”,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理解。
素养提升
基础反馈
一、积累与运用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难堪(kān) 遗憾(hàn) 汲取(jí) 优雅(yǎ)
B.缺陷(xiàn) 遵循(xún) 妨碍(fāng) 喧哗(xuān)
C.敬重(zhòng) 尴尬(gà) 厌倦(yàn) 内涵(hán)
D.慎重(shèn) 箴言(zhēn) 汤匙(shi) 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附庸风雅 扭捏作态 世代相传 道德箴言
B.矫揉造作 随机应变 轻而易举 徒有其表
C.一意孤行 习以为常 稳重随和 诸如此类
D.数以百计 漠不关心 付诸实践 自我修养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欲熏心的商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作为老师的我,在学习上对你的一切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
D.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壮乡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前两段的作用是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B.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别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始终如一。
C.本文先列举生活中人们种种无教养的例子,指出人们对教养的错误认识,从正面论证总结教养的本质后,再从反面谈有教养的表现,使人们对教养有了全面的认识,更有说服力。
D.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1)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2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3)“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4)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硏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5)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6)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6.请简要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
8.文章第四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9.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删去?请阐明理由。
能力提高
10. (2021东营中考)某初中学校开展以“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凌晨Ⅰ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成“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海翼号”滑翔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大科技装备。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中国火星探测巡视器着陆成功,“天问一号”上热搜。“问”,甲骨文写作“”,从“口”,“门”声,《说文解字》所谓的“讯”也。“天问”中的“问”即用其本义:________。“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的“问”则引申为:________。
(3)班级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时举办“科海泛舟,逐梦九天”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参考答案与解析
9 论教养
素养前测
kè nuò chí jí jiǎo niē zhēn mào xù gān kān hán tíng shù
想一想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摆架,翘鼻子,在任何地方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解析】细读原文,并分条一一列举。
素养达标
知识通关
1. 本文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接着连续举了三种没有教养的生活表现,进而得出中心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接着又用生活中有教养的表现从正面对观点进一步阐释;然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怎样做一个有风度的人来深化论点;最后水到渠成重申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解析】:本文先在第①②段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接着从③——⑦段列举生活中种种没有教养的表现,这是反面例子,在第⑧段得出中心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再接着作者用了两段文字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礼貌待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且稳重随和等,这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从反面立论,得出下面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阐释。然后作者从“风度”这一方面,再次用生活小事来阐释“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再次深化论点;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强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
2. ①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解析】:熟读课文,根据论证方法的特点,查找相内容。
课堂达标
1. (1)mò bèi 霆 (2)缺馅 缺陷 (3)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4)C
【解析】(1)注意“霆”和“廷”等同音字的误用。“雷霆”本义是雷暴;霹雳。可以结合意思识记字形。
(2)注意是“一个词语”,而不是一个字,答题时应当写整个词语。文段中有错误的词语是“缺馅”,应为“缺陷”。
(3)“彬彬有礼”不难理解,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有礼貌的样子。
(4)此题考查的是破折号的作用。仔细品读破折号前后的内容可以发现,破折号前面的内容都是假设一个男人在外如何,可是在家又如何,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这类人的总结,即缺乏教养,因此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2.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的判定。首先要明确论点是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然后从文本中查看是否有明确表达观点的语句。本文的论题是教养,作者对教养的判定有两个句子,一个是第⑧段的“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一个是 段“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前一个更全面,能概括前面几个段落列举出的在亲人面前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后者就不能。因而前一个做中心论点更恰当,后一个是在论述结束后对中心论点的强调。
3.没有离题。因为“风度”和“教养”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述的内容和论证的层次。要解答这类题目,就要明确所讨论的问题与前后文的关系,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本题问“优雅风度”是否偏离“教养”这一话题,首先要考虑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风度”是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优雅风度”是指一个外在的表现很有教养;“教养”却是一个人能表现出“优雅风度”的内在素质。明确了两者的关系,就能判定,本内容没有离题,它只是从一种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去论证,只会让论证更严密。
素养提升
1.D
【解析】汤匙读tāng chí,不能跟钥匙的读音“shi”相混淆。
2.D
【解析】“数以百记”应写作“数以百计”,“自我休养”应写作“自我修养”。
3.B
【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B
【解析】A.句末加上“的窗口”。 C.去掉“是否”。D.“民族传统手艺”改为“传统风味小吃”。
5.C
【解析】“正面”“反面”二词的位置互换。
6.①用画家画画的事例引出观点——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③以趣味故事开篇,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阅读第一段,根据“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可知,用画家画画的事例引发思考,引起下文;引出观点——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根据“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可知,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列举画家与青年的故事以趣味故事开篇,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①做人做事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投机取巧,要耐心付出;②遇到困难和矛盾不会绕着走、躲着跑。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就非凡的认识。根据第2段“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可知,一个人想要成就“非凡”,必须做人做事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投机取巧,要耐心付出;根据第3段“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可知,一个人想要成就“非凡”,就必须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绕着走、躲着跑。
8.示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不辞辛劳,攻关克难,终于实现了他的“禾下乘凉梦”。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第四段例举两位科学家的具体事例,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从自己的积累中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名人事例即可,交代人名,从事专业或行业,“拙”的精神或态度表现,取得的成果。如: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不辞辛劳,攻关克难,终于实现了他的“禾下乘凉梦”。②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9.不能删去。该段闻述了“笨劲”与“巧力”的关系,它对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起补充论证作用,让论证更充分、严密,观点更具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细读第五段,明确这段论述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可知,这段阐述的是我们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要合适地使用“巧力”;根据“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可知,用“‘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来论述“捷径”,这样可以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10. (1)示例1:近年来,我国在“探月工程”“火星探索”“深度载人潜水”“国际热核棄变实验堆”等科学领城获得了长足发展。示例2:近几年,我国在科技领域获得了巨大进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
【解析】材料一介绍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并取得圆满成功;材料二介绍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成功返回;材料三介绍了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研制了一大批大科技装备,并参与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文本探究的结果可概括为:近几年,我国在科技领域获得了巨大进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答案不唯一。
(2)询问 探寻
【解析】“天问”的读音为:tiānwèn,从“口”,“门”声,像是口在门中间,以示发问说话,是“询问”的意思。“天问”出自《楚辞》,意思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想象与发问,从宇宙之本源,到阴阳之俱化;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意思是:到了外境就问有什么禁令,入了他国就问此地的风俗,进门就问有什么忌讳。“问”是“探寻”的意思。
(3)示例一:开展“我与科学,我与航天”主题演讲活动,示例二:举办“心系航天,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示例三:举办“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图片展。示例四:举办“大国航天人”故事会。示例五:组织“我的航天梦"征文比赛。
【解析】主题活动栏目设计,一般可以从“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方面来设计。本题作答可围绕着“科海泛舟,逐梦九天”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即可。如:“科海泛舟,逐梦九天”图片展览会等。答案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