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单选题
1.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这主要是受到( )
A. 外力作用 B. 内力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2.(2017七上·杭州期末)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3.图片显示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寒潮 C. 春旱 D. 台风
4.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 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 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
A. 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广大 D. 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6.火山喷发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A. 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B. 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带
C. 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带 D. 岩层中间地带
7.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B.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到
C. 一般情况下,大于里氏3级的地震有震感,大于里氏5级则为破坏性地震
D.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越大
8.(2020·宁波模拟)2019年8月8日,中国台湾省宜兰海域发生6.4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 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D. 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9.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发生灾害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遇到泥石流(或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 地震时不幸被埋,大声呼救
C. 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建筑物
D. 遇到各种灾害时,应先尽快找齐水、食物、蜡烛等生存必需品再撤离
10.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和石块
B. 只有地球上有火山喷发现象,其他星球没有
C. 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
D. 火山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填空题
11.(2020七上·临安期末)用所学科学知识填空
(1)北青网综合报道----2019年11月8日,日本鹿儿岛的樱岛火山以壮观的方式喷发,火山灰和气体直冲5500米高空。日本处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2)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________。
(3)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________。
(4)草履虫和衣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获取营养的方式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衣藻细胞内含有________。(填结构名称)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13.(2020·乐清模拟)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质学发展过程,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提出科学假说
B.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学说都是正确的
C.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E.勒比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是一定正确的
三、实验探究题
14.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 处岩层在 ________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________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__ 处,震源位于________ 处;从C、D两处看________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15.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一、单选题
1.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这主要是受到( )
A. 外力作用 B. 内力作用 C. 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
【答案】 B
【解析】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前者主要指的是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来源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等。后者主要指这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如太阳,月球等。这类作用主要有海洋、地面流水、湖泊、冰川、风、冰川等的地质作用。内动力作用主要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而外动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高填低,使地壳达到均衡的状态。我们现在的地貌就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等。
【解答】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地壳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
故答案为:B.
2.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例证,理解回答即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解答】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故A不符合题意;
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说明极地原来处于较低纬度,有茂密的植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D符合题意。
3.图片显示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寒潮 C. 春旱 D. 台风
【答案】 A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显示的自然灾害是地震,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必须加以防范.
由于自然和人文因素导致大自然中的自然灾害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寒潮,地震,台风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4.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 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 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答案】 C
【解析】此题可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位于其中,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例如: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以日本地震频繁。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和认真分析和对比
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是( )
A. 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广大 D. 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答案】 C
【解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A.台湾海峡原来是台湾岛和中国大陆中间的陆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陆地下沉北海水淹没,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所以在台湾海峡的海底还保存着古代的森林和河道的遗迹,故A符合;
B. 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板块运动方向是相对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点,两个板块慢慢挤压,地中海就慢慢缩小了,故B符合;
C. 西北地区沙漠面积广大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这些又是因为西北距海远,东南风(也就是春风)不能到达,所以西北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故C不符合;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说明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故D符合。
故答案为:C
6.火山喷发和地震主要发生在( )
A. 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 B. 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带
C. 岩层受挤压或拉伸的地带 D. 岩层中间地带
【答案】 A
【解析】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带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解答】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B.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到
C. 一般情况下,大于里氏3级的地震有震感,大于里氏5级则为破坏性地震
D.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越大
【答案】 B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一般来说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但是地震我们不能感知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19年8月8日,中国台湾省宜兰海域发生6.4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 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D. 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答案】 B
【解析】1、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2、全球分布着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地壳、地幔、地核;
4、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解答】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说法正确,A错误;
B、从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可知,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说法错误,B正确;
C、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说法正确,C错误;
D、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来不急时可躲在有支撑的空间里,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9.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发生灾害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遇到泥石流(或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 地震时不幸被埋,大声呼救
C. 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建筑物
D. 遇到各种灾害时,应先尽快找齐水、食物、蜡烛等生存必需品再撤离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遇到自然灾害时正确的措施和应当注意的事项。
【解答】A、在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A符合题意;
B、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地震时,会发生停电,乘坐电梯不安全,C不符合题意;
D、遇到各种灾害时,应先撤离,物品是身外之物不要花时间找物品携带逃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和石块
B. 只有地球上有火山喷发现象,其他星球没有
C. 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类
D. 火山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火山基本情况的了解,内容比较简单,记忆即可。
【解答】A.火山喷发物质主要是岩浆,并没有石块。温度比较高,石块早就融化了。
B.火山喷发在别的星球也可能出现。例如,火星上就有。
C.火山的分类,按活动情况可以分为三类。
D.火山对人类也有好处,比如火山灰可以用来作为耕作土壤,发展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用所学科学知识填空
(1)北青网综合报道----2019年11月8日,日本鹿儿岛的樱岛火山以壮观的方式喷发,火山灰和气体直冲5500米高空。日本处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2)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________。
(3)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________。
(4)草履虫和衣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获取营养的方式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衣藻细胞内含有________。(填结构名称)
【答案】 (1)环太平洋(2)赤道(3)输导组织(4)叶绿体
【解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输导组织又名维管组织,是由多种组织形成的复合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高等植物特有的组织。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的运输.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解答】(1)日本位于太平洋附近,其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地球上赤道的周长是4公里,即8万里;
(3)给植物打针输液,输的是无机盐,所以针头要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
(4)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而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2)赤道;(3)输导组织;(4)叶绿体。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 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 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 。
【答案】 (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
(3)躲到卫生间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地震发生时不要躲到高楼大厦,应当跑向空旷的地方,可以躲到坚固的家具下。
【解答】(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48分,在3现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 4°)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杭州(北纬30.3°、东经120.29)也有震感。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或西偏北)方向。
(3)假如你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震,你应当采取的防震措施是:躲到卫生间。
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西北(或西偏北)躲到卫生间(3)躲到卫生间
13.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质学发展过程,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提出科学假说
B.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学说都是正确的
C.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E.勒比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是一定正确的
【答案】 (1)碰撞和张裂(2)C,D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被大多数人公认的,解释地壳运动的理论。它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在板块的交界处分布着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 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解答】(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 碰撞和张裂作用形成;
(2)A、科学假说一直在被提出,不管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还是科学较发达的现代,A错误;
B、科学家发现的学说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B错误;
C、 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C正确;
D、 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对地球表面地壳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正确;
E、 勒比雄的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许多的有关地壳的问题,但认识还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也有可能被新的学说代替,E错误。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 (2)CD
三、实验探究题
14.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 处岩层在 ________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________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这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____ 处,震源位于________ 处;从C、D两处看________ 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答案】 (1)A;地球内;地震波(2)B;A;C
【解析】填空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解决。本题应具备的知识点有。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万余次。
2.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是震源在地 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 大。震中距是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如图
【解答】
1.此次地震是由于 A 处岩层在 地球内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地震波 ,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2.按解析图可知震中是 B 震源是 A , 震中距越小破坏力就越大,所以是 C 。
故答案为:1. A;地球内;地震波 ;2.B;A;C。
15.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答案】 (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软流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解析】本题需要必备的知识点有。
(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
(2)查看火山喷发示意图。如图:
可见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解答】(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2.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