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两则 之 伯牙鼓琴 课件+同步练习(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两则 之 伯牙鼓琴 课件+同步练习(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7:57: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文言文两则之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
张爷爷把他收藏的画zhóu( )展开,在太阳底下pù shài ( ),画里面有wēi é ( )的高山。李叔叔路过时,大声地赞叹道:“美zāi( )!”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绝”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断 B.尽,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
2师傅的手艺真是绝了,一小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吹好了。( )
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救兵迅速赶到,被困城中的将士绝处逢生。( )
4.张明把办法都想绝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
3.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处士: 好:
4.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搐: 股:
5.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乃: 谬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处士/笑而然之。
2. 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 )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 )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五、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
2.从锤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 ,锺子期欣赏水平 。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高山流水”比喻 。
参考答案
一、
轴 曝晒 巍峨 哉
二、
1.A 2.D 3、C 4.B
三、
1弹
心志,情志
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人 喜爱
4.抽缩 大腿
5却 错误
四、
1.C
2.C
3.A
4.伯牙 杜处士
五、
1.琴弹奏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2.高超 高
3.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22.文言文两则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知识链接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自读课文
zāi
wēi
xián
哉 巍 弦
妙哉
巍峨
琴弦
生字学习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伯牙
人物介绍
锺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锺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
锺子期
人物介绍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新知讲解
鼓:
志:
太山:
善哉:
巍巍乎若泰山:
弹。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啊。
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
新知讲解
若:
少选:
汤汤乎若流水:
破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
一会儿。不久。形容极短的时间。
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把琴摔破。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新知讲解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
新知讲解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句解: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新知讲解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释义:当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高峻的泰山一样。”


心里想

巍巍乎若太山
像大山一样高峻。
新知讲解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
一会、不久
释义:不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新知讲解
“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新知讲解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你会说:
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你会说:
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仿写句子
新知讲解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琴绝弦
摔破琴、扯断弦

值得

再、又
释义: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新知讲解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锺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破琴绝弦”来表达心中极度的痛苦和对锺子期深深的思念。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新知讲解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全文译文
新知讲解
你知道什么是知音吗?
知音一词来源于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知音的意思有:
一指通晓音律。
二指知己,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三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新知讲解
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不是,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锺子期是真正了解伯牙的人。
新知讲解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新知讲解
讨论:
这篇文言文蕴含了什么道理?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新知讲解
知己难寻、知音难觅。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知音,可遇不可求。
道理
新知讲解
后人为了纪念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人们常用“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新知讲解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新知讲解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伯牙与钟子期相遇并成为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主旨归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