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9:45:09

内容文字预览

《慈母情深》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1至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和生字,给学生提供预习单。
《慈母情深》预习单(样例)
读读 准确、流畅地读课文。
写写 认读课后生字,并把方格里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下面。
最想提醒读音的字是,我打算带着大家读一读。 最想带着大家写一写的字是,我会提醒大家注意。
查查 “一元多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买到什么,或者能做什么?
学学 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 (1)用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下列词语。 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 (2)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失魂落魄、怂恿、压抑、颓败、龟裂
2.教学课件。
3.梁晓声作品《母亲》。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描绘的虽然是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但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慈母情深》,继续感受这深沉的母爱吧。(板书课题)
2.引导:请你对照《预习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梁晓声,小说家,出生于1949年,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2.自读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1)组织全班交流:请你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至5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6至3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至38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的是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点拨并相机板书:
第一部分:(第1至5自然段)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
第二部分:(第6至34自然段)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5至38自然段)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3)教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4)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
预设: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并给文章分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章,理清脉络,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准备。
3.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失魂落魄(pò)怂(sǒng)恿(yǒng)压抑(yì)颓(tuí)败
缝纫(rèn)机噪(zào)声褐(hè)色疲惫(bèi)
耽(dān)误衣兜(dōu)龟(jūn)裂攥(zuàn)着
权(quán)利
4.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pò yìtuírèn zàohè bèidān dōujūn quán
魄抑颓纫噪褐惫耽兜龟 权
(1)让学生说说怎样认清字形,全班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点拨:
①“魄”可以结合形近字“魂”来识记,“魄”的部首是“白”,“魂”的部首是“云”。
②“抑”是“压制”的意思,可以联系词语“压抑”来理解。
③“颓”的韵母是“ui”,“惫”的韵母是“ei”,读的时候要注意区分。
④“纫、褐、惫”是形声字,“纫、褐”左形右声,“惫”下形上声。
⑤“龟”是多音字,在“龟裂”一词中读“jūn”,这个词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guī”。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准字音。
失魂落魄压抑颓败缝纫机噪声褐色疲惫耽误衣兜龟裂 权利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聚焦课文第1至5自然段: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并结合《预习单》中“查查”的学习任务,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探究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并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时代背景。
(2)思考作者要钱时犹豫、不忍心的原因,画出相关句子。
(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3.探究活动
(1)引导:阅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对这本书的渴望?
预设: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体现出“我”对这本书的渴望。
(2)引导:“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下”,“我”终于开口向母亲要钱买书了,在日常生活中,你向母亲要钱买书时,也像作者这样犹豫不决吗?
预设:日常生活中,如果我需要买书,我会直接向妈妈要钱,不会像作者这样犹豫不决。
(3)引导:现如今,向母亲要钱买书是很正常的事,文中的“我”为什么纠结不安呢?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请你把《预习单》中“查查”任务查到的相关资料,读给大家听一听吧!
提示: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查时代背景的任务,老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后谈体会。可出示梁晓声作品《母亲》片段: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预设:那时候,母亲一个月才挣27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母亲近两天的工资,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可见,一元多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
(4)引导: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
预设:
①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通过预习,我了解到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②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③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结合下文,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4.成果展示
(1)引导学生总结作者要钱时犹豫、不忍心的原因。
点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知道,“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家庭贫困,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也知道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挣钱、攒钱都很不容易。所以“我”渴望买书又舍不得买书,犹豫、不忍心,内心十分矛盾。
(2)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矛盾的内心和买书的强烈渴望。
四、生字书写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1)“辞、抑、碌、酷、噪、哇、械、酸、权”都是左右结构。
抑:右面是“卬”,而不是“卯”。
碌:左部“石”所有的“横”要写得短一些,右部“录”中三横之间的距离要一致,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酷和酸:偏旁都是“酉”,“酉”不要少写一横,写成“西”。
噪和哇:偏旁都是“口”。“噪”左部的“口”位置偏上,右上部“品”三个口要写得上宽下窄,“木”字的“横”要长,从左部“口”下方起笔,托住上面的“品”。
(2)“吊、暑、脊、竟、龟、忍”等字为上下结构。
脊:注意“脊”上部的笔顺,先写四点,再写撇捺,撇捺要写得舒展,下部“月”的第一笔撇要改成竖。
忍:注意上半部分,左面不要少写点,右面不要多写点。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阅读具体段落,感受到了作者想买书又舍不得买书的矛盾心理。课文描绘了哪些令人感触深刻的场景?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究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将下列21个词语抄写下来: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长篇 连续 广播 铁路 辞退 挣钱 压抑 潮湿 忙碌 阴暗酷暑
炎夏 噪声 瘦弱 脊背 口罩 龟裂 忍心 机械 数落 权利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第一部分:(第1至5自然段)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起因)
第二部分:(第6至34自然段)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经过)
第三部分:(第35至38自然段)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结果)《慈母情深》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整篇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主要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吗?
预设:课文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第1至5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6至3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35至38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讲的是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2.教师提问:第二部分中,描绘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教师相机板书: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过渡: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背景,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作者描写的这些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板书:慈母情深)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聚焦课文内容:从“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些场景中任选一个进行品读,小组内讨论交流,谈谈感受。
2.过程安排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2)小组根据要求进行交流探讨。
(3)派小组代表分享、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3.探究活动
(1)教师明确要求: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分别围绕下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初到厂房:圈画重点词句,说说“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寻找母亲:关注细节,说说“我”看到了什么?体会“我”的心情。
c.向母亲要钱: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谈谈感受。
d.母亲塞钱给我:分角色表演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谈谈感受。
提示: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学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
小组选择场景后,教师要注意是否每个场景都有至少一个小组选择,避免出现遗漏。
(2)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①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品读“初到厂房”。(板书:初到厂房)
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
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预设1:“我”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感觉到了压抑。对比教室的大小,我想象了一下“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除此之外,厂房内还很阴暗。
预设2:“我”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每个人头顶还挂着发热的灯泡,怪不得“我”觉得“犹如身在蒸笼”。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差啊!
预设3: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我是从“震耳欲聋”这个词感受到的,同时,结合下文说话要“大声嚷”,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
B.提问:母亲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预设:厂房内的环境非常恶劣。
C.提问: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即使“我”知道母亲挣钱不易,可没想到这样不易。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我”非常震惊和不安。
D.提问:第7自然段重复使用了“七八十”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预设:在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还挂着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运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②默读课文第10至19自然段,品读“寻找母亲”的场景。(板书:寻找母亲)
教师相机作以下引导:
A.引导:请小组代表交流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预设:“我”看见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作者详细的描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B.提问:第16自然段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点拨: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是因为在昏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到底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C.提问: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预设:“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D.提问:结合第16至19自然段,说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
E.提问: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点拨: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③默读第20至29自然段,品读“向母亲要钱”的场景。(板书:向母亲要钱)
A.引导:请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B.提问: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预设: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是吞吞吐吐的。
点拨: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C.提问:阅读第29自然段,看到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1:“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预设2:联系“龟裂”这个词的意思,能想象母亲的工作有多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④小组表演课文第30至34自然段,品读“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板书:母亲塞钱给我)
A.引导: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她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预设2: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母亲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B.提问:“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反复出现四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四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相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C.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预设1: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在那样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看书,于是“我”鼻子一酸。
预设2: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回顾整篇课文,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是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安排
(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3.探究活动
教师可相机作以下提示、引领:
(1)引导:作者拿这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预设:作者为母亲买了一罐水果罐头。因为“我”看到母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还给我买书的钱,心里既心疼又愧疚,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关心和感恩。
(2)引导: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
预设: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已经因为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受到了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
(3)引导: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
预设: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满足自己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深刻、丰富的意义。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4.成果展示
(1)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点拨:课文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具体描绘了“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这四个场景,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板书: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播放《慈母情深》(节选)情境课文(诵读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跟着齐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慈母情深。
三、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从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以及对子女无私的爱。也体会到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四、拓展延伸
1.提问:课文中的“我”在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之后,感动、心疼、愧疚等复杂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所以“鼻子一酸”,想流泪。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预设:多种原因会让人“鼻子一酸”:感动、委屈、痛苦、难过、后悔、幸福……
2.明确练笔的要求: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尝试练笔。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试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
4.全班交流评价。
(1)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习作,选择两三篇较好的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部分学生在小练笔中能通过场景、细节来表达真情,或者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评价时应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示例: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突然,妈妈胃病发作,疼得直冒冷汗,无奈之下,我只能让外公送我去上学。那一天,在学校里我一直在想:“今天我该怎么回家?妈妈会来接我吗……”一系列问题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当放学铃声响起,我背着书包走出教室的那一刻,看见妈妈憔悴的脸庞,正微笑地望着我,她的双手冻得通红,浑身上下冷得直哆嗦,我顿时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五、布置作业
1.修改小练笔,并读给别人听。
2.选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慈母情深》课本剧。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
“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 (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 (
初到厂房
寻找母亲
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