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课件(共36+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课件(共36+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9:58:31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第四单元
古诗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听写生字
书写指导




nǎi
xūn

háng
请你把不会写的生字再多写几遍哦!
背诵、默写古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从注释中,你可以知道和《己亥杂诗》这个题目相关的哪些信息?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 龚自珍
shì
hài
己亥杂诗
yīn
sǒu
我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点明了写作时间。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结合补充资料,说说这组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这组诗作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大半年时间里,他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目睹了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陆续写下了这315首诗,取名《己亥杂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学习目标
1.会写“亥、恃、哀、拘”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背诵《己亥杂诗》。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本节重点
探究方法
合作探究
结合注释自读古诗。
借助古诗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
结合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己亥杂诗》的大意。
探究任务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探究活动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探究活动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注释
·
·
更指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
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雷吗?还指什么?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需要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成果展示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
依靠。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结合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己亥杂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该怎样朗读诗歌。
·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清代的政治控制。
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地广人众,维持满族统治的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其权利布局,……构成了前代所无的促进政治高压的因素。……屡兴文字大狱更是这种高压的戏剧性表现。
在这样的历史格局里,清廷集权中枢、垂直控制空前地严厉,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受到压制。
探究活动
“风雷”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雷,还指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想要变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
·
借诗句来表达自己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探究活动
提到“万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场景?“万马齐喑”一词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
·
·
·
压抑
万马
壮观
万马齐喑
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探究活动
想到当时的中国是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诗人用哪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
诗人用一个“哀”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悲伤
愤怒
①清朝大体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举一脉相承,达五百多年。
②明、清两代都实行“科举必由学校”之制,参加乡试的士人,必须是官办学校的生员;地方学校的优秀生员,可以报送到京师国子监读书,而国子监生则可直接选授官职。
③明清国子监和各级官学的教科书是传统的四书五经,朱元璋还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诰》,宣扬绝对君权,要求臣民服从的封建主义。
(选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有改动)
探究活动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有什么拘束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探究活动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有什么拘束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
·
·
·
当时的清政府用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许多有志之士壮志难酬。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探究活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朗读时为了表现这种情感,哪些字词可以读得稍微重一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①对清政府政治腐败,扼杀人才,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的强烈不满。
②对呼唤风雷般的力量来实现社会变革,振兴国家的强烈渴望。
·
·
·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成果展示
①期待改革大潮。
②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现。
③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④强烈的爱国热情。
前两句表明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后两句写诗人与老天的对话,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大批有用之才,挽救垂危的国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书写指导









第一个“撇”稍微长一些,第二个“撇”稍微短一些。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书写指导









注意和“衰”的区别,不要多写一横。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课堂小结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②期盼杰出人才的涌现。
①期待改革大潮。
③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强烈的爱国热情。
古诗三首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爱到骨子里的陆游,梦中都在为国征战沙场,他还用一首诗记录了下来,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
译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己亥杂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课程导入
再见
古诗(共36张PPT)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四单元
古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请你读读下列诗句,说一说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爱国之情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认识“乃、熏、亥、恃、擞”5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示儿》。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本节重点
诵读正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 游
示儿
nǎi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 林 升
诵读正音
题临安邸

biàn
xūn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 龚自珍
shì
诵读正音
hài
己亥杂诗
yīn
sǒu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集中识字




xūn
hài
shì
sǒu

nǎi
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本诗中可理解为“你们的”。
说明当时不思救国却纸醉金迷的风气之浓烈。
亥是十二地支之一,己亥年是猪年。
注释:依靠。
组词:恃强凌弱。
结合“精神抖擞”一词, “擞”可理解为“振奋”的意思。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知人论世
大家好,我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
(1123—1189)
林升
大家好,我是南宋诗人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我的代表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大家好,我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著有《定盦文集》《己亥杂诗》《国语注补》等。
(1125—1210)
陆游
(1792—1841)
龚自珍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结合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结合注释自读古诗。
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全班交流整首诗的诗意。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请你结合注释自读古诗,四人一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探究活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游
注释
探究活动
①[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你能说一说《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插图画了什么吗?
探究活动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连绵的群山
水平如镜的湖水
湖中小船悠悠
岸上楼阁
纵情声乐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探究活动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②[邸]旅店。
③[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伤的是,没能看见国家的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游
成果展示
同“原”,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给儿子看。
当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时,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借助古诗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你们的父亲。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成果展示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旅店。
温暖馥郁的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把诗写在临安一个旅店的墙壁上。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结合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诗歌。
·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结合补充资料,小组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合作探究
探究方法
探究任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题临安邸
[宋]林升
探究活动
请你通过想象,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写出了怎样的景色?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
·
·
景色很美
“山、楼”两个字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偏安
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经历了“富平之战”,金虽战胜但金军主力留驻西北,南宋得以立足江南。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独相擅权终生,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贿赂公行。秦桧死后高宗仍实行降金求和国策。
(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北宋灭亡
靖康元年(1126)正月,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闰十一月下旬,(宋军)大败,开封城遂为金军占领。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俘徽宗、钦宗。三月下旬,金军押送徽宗一行北上,四月初又押送钦宗一行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四百七十多人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
(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希望南宋的权贵们不要再过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要振作精神,去收复失地。
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探究活动
“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
指自然界的春风。
暗示南宋的权贵们天天醉生梦死。
游人
特指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北宋时期的汴京
北宋天禧五年(1021)初,开封(汴京)城内已有常住户近十万户,加上城外市区居民户、驻军及家属户,至少也在五万户以上,另有宫廷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估计约有百万人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北宋末年京城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五更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而一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指南宋的权贵们忘记了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看着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的所作所为,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感情?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②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
无奈、沉痛
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万事空”是什么意思?
人死后,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所以万事空就是万事皆空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为何而悲?
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陆游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战复国的思想。……公元1163年,替张浚(南宋的抗金名将)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到四川去参加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国防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队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了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选自《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请你诵读下列诗句,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53岁写的《关山月》:
遣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2岁写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请你再次朗读《示儿》,想象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等。说一说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感受作者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坚定信心。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悲伤、盼望
成果展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了诗人临终前未能见到九州同的遗憾与悲愤,以及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
无奈、沉痛
悲伤、盼望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上部分不是“夕”,不要少写一点。
右上部分的笔顺不是“撇、撇、捺”。

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重”。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古诗三首
示 儿
[宋] 陆游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①至死未见九州同的遗憾、悲愤。
②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②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嘲讽。
强烈的爱国热情。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默写《示儿》。
课后作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再见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