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们的重心都在几何中心处
B.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由于受重力作用,使得物体和地面发生弹性形变,物体产生了对地面的压力,且压力大小等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压力就是重力
D.把物体由赤道移到北极,若用天平称量,则示数在两地相同;若用弹簧秤称量,则示数在北极略微增大
2.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产生弹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水平面发生了形变
D.同一弹簧,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其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3.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对插,然后各抓住一本书的书脊用力对拉,平时随手很容易移动的两本书竟会变得像强力胶粘在一起似的,难舍难分。关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了各接触面间的相对速度
B.增大了动摩擦因数
C.增加了摩擦力的个数
D.增大了摩擦的接触面积
4.如图所示,只有物体B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左、右两侧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侧受向上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两侧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侧受向下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上的摩擦力
5.研究两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得出合力F随夹角θ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 )
A.两个分力分别为8N、10N
B.两个分力分别为6N、8N
C.2n≤F≤18N
D.2N≤F≤16N
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满足,A、B两物体通过绳子绕过定滑轮相连,B、C用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相连,劲度系数为k1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滑轮相连。开始时,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滑轮、绳子、弹簧的重力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竖直向下的力缓慢拉动A物体,在拉动过程中,弹簧及与A、B相连的绳子都始终竖直,到C物体刚要离开地面(A没落地,B没有与滑轮相碰),此时A、B两物体的高度差为( )
A.
B.
C.
D.
7.两截面形状相似的物块B、C,倾角均为θ,将C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与B按图叠放在C上,A恰好沿B匀速下滑,B保持静止。已知物块A.B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物块B与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
A.mgsinθ
B.2mgsinθ
C.μmgcosθ
D.2μmgcosθ
8.某运输货物的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两根足够长的平行直圆棒MN、PQ间距保持R不变,两棒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现将一个质量为m、截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货物放在MN、PQ上并由静止释放,已知圆柱形货物与两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关于圆柱形货物被释放后的受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形货物受到3个力的作用
B.两根圆棒对圆柱形货物的支持力大小都等于
C.θ>30°时,圆柱形货物会沿圆棒下滑
D.θ=45°时,圆柱形货物一定会沿圆棒下滑
9.如图所示,一个内表面光滑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球半径为R,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A、B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别是m1、m2,已知杆长为R,杆静止时与水平面夹角为15°,则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是( )
A.2:1
B.
C.
D.
10.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固定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F1逐渐增大,F2逐渐减小
B.F1逐渐减小,F2逐渐减小
C.F1逐渐增大,F2逐渐增大
D.F1逐渐减小,F2逐渐增大
11.如图所示,光滑直杆OA、OB在O点由铰链固定,两杆间夹角θ(θ<90°)不变,在两杆上分别套上质量相等的小环P、Q,两小环由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初始时,杆OA竖直,现缓慢顺时针转动两杆至杆OB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
A.杆对环P的弹力先变大后变小
B.杆对环P的弹力一直变小
C.杆对环Q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
D.杆对环Q的弹力一直变小
12.如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B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θ1,绳子中张力为T1,将绳子一端由B点移至C点,待整个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θ2,绳子中张力为T2;再将绳子一端由C点移至D点,待整个系统再次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θ3,绳子中张力为T3,不计摩擦,则( )
A.θ1=θ2=θ3
B.θ1<θ2<θ3
C.T1>T2>T3
D.T1=T2<T3
二、非选择题
13.一名同学用左下图示装置做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
(1)将铁架台置于桌子上,固定弹簧和刻度尺时,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应相互平行且在__________方向上。
(2)右上图为由实验测得数据标出的对应点,请作出钩码质量m与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线。
(3)实验结论是: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如果将指针分别固定在图示A点和A点下方的C点处,做出钩码质量m和指针所对刻度l的关系图像,由图像进一步得出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A、kC,则kA__________kC(选填“>”“=”或“<”)。
14.用如下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圆形桌子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定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
(1)第一次实验的步骤如下:
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使结点O静止;
B.在白纸上描下 和三根绳子的方向,记录钩码的个数,以O点为起点,做出三个拉力的图示;
C.以绕过P2、P3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以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P1绳的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2)这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3m,则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一定大于______且小于______。
(3)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P2、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
15.如图,一质量m=20kg的箱子先从倾角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到地面后即由一女旅客用与水平方向成的斜向上的力拉着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箱子与斜面及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相同,,求:
(1)箱子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女旅客拉箱子的力的大小。
16.如图所示, 质量为m 物块A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倾角为30°的静止斜面上, 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细绳绕过定滑轮O,左右两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β=60°,细绳右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为细绳上一光滑动滑轮,下方悬挂着重物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重物B的质量为多少时,A与斜面间恰好没有摩擦力作用?
(2) A与斜面间恰好没有摩擦力作用时,水平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多大?
(3)重物B的质量满足什么条件时,物块A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C D B D B D B C D D
二、非选择题
13. ① 竖直 ② ③ 12.7 ④ =
14. ① 结点O的位置 ② m ③ 5m ④ 不必 ⑤ 不会
15.解:(1)对箱子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块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平行斜面方向
垂直斜面方向
其中
联立解得
(2)到地面后对物体受力分析
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根据平衡条件得
解得
16.解:(1)受力分析可知:
A与斜面间恰好没有摩擦力作用即f=0,根据平衡条件
,
解得
由B受力平衡可知
(2)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可知
方向水平向左。
(3) 如果物体A恰好不上滑,则对A,平行斜面方向
T1cos30°-mgsin30°-f=0
垂直斜面方向
N+T1sin30°-mgcos30°=0
解得
如果物体A恰好不下滑,摩擦力反向,则对A,平行斜面方向
T2cos30°-mgsin30°+f=0
垂直斜面方向
N+T2sin30°-mgcos30°=0
解得
对物体B,根据平衡条件,有
2Tcos60°=m′g
故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故物体B的质量范围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