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桑干河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型狭谷上叠置“U”型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谷中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早期土家湾地区地势平缓 B.早期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
C.伴随间断性地壳下沉运动 D.后期桑干河下蚀作用明显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甲岛形成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断层下沉 B.褶皱挤压 C.岩浆活动 D.泥沙沉积
3.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角砾岩一粉砂岩一岩浆岩一砂岩 B.角砾岩一石灰岩-变质岩一砂岩
C.粉砂岩一砂岩一变质岩一岩浆岩 D.粉砂岩一石灰岩一砂岩一岩浆岩
某校同学开展“为家乡设计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实践活动。他们在学习中参考的一个范例,是下图所示的一组获奖文创作品,该作品参照某省著名景区“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和“万峰林”,将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融入到大理石砚台和镇纸的设计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则该获奖文创产品最有可能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5.若①代表我国一条重要的山脉,则该山脉东西两侧分别属于( )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森林带和草原带
C.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内流区和外流区
6.该文创产品的用料大理石,与“万峰林”景区的主要岩石在地质成因上有关联,表现为( )
A.石灰岩—变质作用—大理岩 B.砂页岩—流水侵蚀—大理岩
C.玄武岩—岩浆活动—大理岩 D.花岗岩—风化作用—大理岩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的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
A.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 B.平均厚度为60-70千米
C.呈固态位于莫霍面以下 D.硅镁层在上硅铝层在下
8.此次地震( )
A.只有一个烈度 B.虚线圈内区域破坏程度相同
C.可能引发海啸 D.可能诱发贡嘎山雪崩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坐落于楚科奇海沿岸的一个狭长的沙洲上(如下图所示),海拔约1.8-3米,居民约370人,主要为因纽特人。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都被厚厚海冰包围。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在岛的北端,海水还威胁着一条由砾石铺成的飞机跑道,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被淹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基瓦利纳所在的狭长沙洲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河流堆积
10.到2025年,基瓦利纳小镇所在岛屿彻底被淹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多,河水上涨淹没 B.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海平面上升,岛屿被淹没 D.海冰消融,对岛岸的保护弱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1.河漫滩多分布在( )
A.河流上游 B.河流下游 C.河流中游 D.河流凹岸
12.该地区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条件包括( )
A.河流改道西移 B.河流水量减小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河流落差加大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岩层3形成时间最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地垒
14.图中褶皱与断层形成的时间顺序是( )
A.同时形成 B.先褶皱后断层 C.先断层后褶皱 D.不能确定先后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mn沿线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90米 B.490米 C.590米 D.690米
16.修建大坝后,河流落差加大,甲段河床( )
A.变浅变宽 B.淤积增强 C.侵蚀减弱 D.泥沙变粗
17.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 )
A.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 B.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
C.高,离河远近的差异造成 D.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
读“黄河三角洲40多年间岸线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40多年间岸线( )
A.一直向海洋推进 B.变化速率有明显差异
C.大部分时间后退 D.推进越来越快
19.根据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测1992-2005年来( )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状况好转 B.海洋对陆地的侵蚀在加强
C.沉积作用和海洋侵蚀趋向平衡 D.小浪底工程截沙作用明显
嘉陵江的某支流位于我国川东丘陵,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瀑布地貌,该河段河床形成“砂岩(岩性较硬)在上,泥岩(岩性较软)在下”的岩层分布。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和落差变化( )
A.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小 B.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小
C.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大 D.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大
22.图中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植被 B.地形、岩性
C.流量、地形 D.流量、岩性
下图为某地貌形成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4.上图③中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 )
A.风化和堆积作用 B.溶蚀和淀积作用 C.搬运和堆积作用 D.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二、综合题
25.读地形及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左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2)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
(3)从内外力角度,分析右图河谷中沉积物形成的原因。
26.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我国北魏学者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中对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做了科学的解释:“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成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并称此处“少禽多鬼怪”。
(1)雅丹地貌的形成受到了内、外力共同的作用,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根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外力作用。
(2)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其实,这种“鬼怪”是大自然的恶作剧。试根据当地地理特征及所学知识分析此处“多鬼怪”声音的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全省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耕地约占26%,旱地比重大。由于地表水短缺,大量可耕地不能利用,农村有460多万人饮水困难。在贵州山区,常常在田间地头建有水柜。图左示意贵州省地形,图右为当地山区地头水柜景观。
(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省地表水短缺的自然原因。
(3)说出当地地头水柜的主要功能及修建中需注意的问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地貌是风沙堆积的产物,由于有悖对传统风积地貌的理解,侵蚀型沙丘被长期忽视。研究表明,侵蚀型沙丘常处于沙源供应不充分的发育环境,对已有的沙丘形态进行侵蚀改造,单一风况环境下常发育新月形沙丘。在风况、沙源供应、沙土黏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柴达木盆地发育多种类似于火星表面的侵蚀型沙丘,备受学者关注。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某侵蚀型新月形沙丘景观。
(1)分析图中侵蚀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2)推测新月形侵蚀沙丘形态的演化趋势。
(3)同在风力强劲、物理风化强的干旱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却形成了茫茫戈壁而非侵蚀型沙丘,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B 6.A 7.A 8.D 9.B 10.D 11.B 12.A 13.A 14.B 15.C 16.D 17.B 18.B 19.C 20.B 21.C 22.B 23.C 24.B
25.
(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2)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削弱)
(3)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河谷,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形成
26.
(1)沉积作用使湖区形成较厚的沉积岩;风化作用强烈(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2)罗布泊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剧烈,热胀冷缩的效应,使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长期受风力侵蚀,风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加剧风速(或形成狭管效应);风携带沙子摩擦岩层,发出巨大奇怪的声音。
27.
(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自中西部向北、东、南倾斜);喀斯特地貌广布。
(2)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下渗快,地表水难以储存。
(3)存蓄雨水和地表径流,用于灌溉及人畜饮水。进行防渗处理;水柜应选择靠近泉水、引水渠、溪沟等便于引水拦蓄的地方(若无引蓄条件应有足够的集雨面积);尽量少占田地;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危害地段;位置应高于所需灌溉的田地以便自流灌溉;远离污染源。
28.
(1)风力强劲,挟带大量沙源在盆地沉积(形成堆积型沙丘);沙土逐渐胶结、硬化,黏性强,沙丘流动性差;沙源供应不足,风向稳定,沙丘接受风蚀改造,胶结层不易被风蚀,残留形成侵蚀型沙丘。
(2)整体趋于圆滑、扁平化;迎风坡变缓,背风坡(落沙坡)萎缩退化。
(3)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面组成物以粗大砾石、基岩为主,风蚀堆积物少,不利于侵蚀型沙丘的前期形态(堆积型沙丘)发育;风力强劲,且当地沙土(不易胶结、硬化)黏性差,(已形成的小规模堆积型沙丘不会残留,而胶结层会全部以风沙流形式飘散),流动性强,不易形成侵蚀型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