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29 19: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弱碱)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2.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溶液为酸性 B. b点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 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3.下图是收集、吸收某气体的装置(A 装置收集气体,B装置吸收多余气体)。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如下表,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密度比空气 小 小 大 大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7 <7 >7 <7
A. A B. B C. C D. D
4.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 食醋 B. 肥皂水 C. 浓氢氧化钠溶液 D. 稀盐酸
5.某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溶液的温度一直升高、pH一直增大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C. 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D. 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6.小晨在完成如图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试验后,想判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过量,他取出部分反应后的液体,利用下列方法进行判断,可取的是( )
A. 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B. 加入少量氯化铜溶液,是否有蓝色沉淀生成
C. 加入少量氢氧化铁,红色固体是否消失 D.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是否不变色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8.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Cu+FeSO4=Fe+CuSO4
B.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MgSO4+2H2O
C. 用熟石灰处理污水中的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D.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9.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盐酸除去铁锈 D. 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10.某科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中和反应放热,使用了甲、乙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甲装置右瓶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可以说明此反应放热
B. 通过乙装置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此反应放热
C. 甲装置左瓶试管中右导管是为了使稀硫酸更容易流进去
D. 甲、乙均使用NaOH 溶液,未使用 NaOH 固体,是为了更充分的反应
11.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 B. 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
C. 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溶液始终为红色 D. 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
12.将稀盐酸分别滴入 NaOH 溶液和 NaCl 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 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 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填空题
13.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采取以下措施,请写出可使用的化学药品:
(1)可用 (写化学式)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2)可用 (写俗名)中和酸性废水、改良酸性土壤。
14.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三、解答题
15.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 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16.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酸和碱的反应有水生成,进行探究。
实验室提供的材料:带塞子的试管(如图所示)若干支、变色硅胶(柱状颗粒,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一瓶密封的氢氧化钠固体(取少部分固体于玻璃皿中)、镊子若干、药匙若干。
(1)根据提供材料在方框内设计实验方案(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2)除酸碱反应以外,再列举一个因产物现象不明显需借助其他药品证明已经反应的例子,写出证明产物存在的药品。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酸碱反应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①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氢氧化钠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碱反应,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利用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盐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咩有利用中和反应原理;
③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Ca(OH)2)与酸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酸碱 中和反应,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④ 用稀氨水(弱碱)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氨水是碱,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将Ba(OH)2 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a(OH) 2+H2SO4=BaSO4+2H2O.
【解答】A、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还不足,没有将硫酸完全中和,此时溶液显酸性,故正确;
B、b点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所得液体中只有水,故正确;
C、c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中和后,滴加的氢氧化钡过量,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钡,故错误;
D、因为在b点时,硫酸已完全参与反应,所以由b点到c点,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故选C。
3.【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干燥,则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解答】该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说明不呈酸性,即pH不能小于7,由收集方法可知,该气体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
故选A。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要消除红肿,必须用碱中和掉蚁酸,那么A、D错误;
肥皂水呈弱碱性,而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太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pH的变化确定实验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及温度的变化确定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A、由图示可知,实验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减小,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放热,然后温度慢慢恢复减小,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0s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未完全反应,溶液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D、由pH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稀硫酸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加入氯化钡后,生成了白色沉淀硫酸钡,其中的硫酸根离子可能是稀硫酸中的,也可能是硫酸钠中的,无法判断,故A错误;
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过量,不能说明稀硫酸过量,故B错误;
C.红色的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如果红色的固体消失,那么说明稀硫酸过量,故C正确;
D.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因此无法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盐酸溶液pH小于7,二者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分析。
【解答】A、 图中a点溶液pH小于7,所示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不符合题意;
B、b点为中性溶液,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符合题意;
C、 图中c点所示溶液pH大于7,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 红 ,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溶液pH由小于7增大,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盐酸中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注意下面几点:
①反应原理;
②反应条件、沉淀和气体符号是否齐全;
③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④方程式是否配平。
【解答】A.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铁可以反应,因此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铜粉,Fe+H2SO4=FeSO4+H2↑,故A错误;
B胃酸是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因此.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2HCl=MgCl2+2H2O,故B错误;
C.用熟石灰处理污水中的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故C正确;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3H2↑,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
【解答】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属于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B、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用盐酸除去铁锈 ,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D、 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解答】A、当装置内温度升高时,气体会受热膨胀逸出,通过甲装置右瓶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可以说明此反应放热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通过乙装置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此反应放热 ,不符合题意;
C、 甲装置左瓶试管中右导管是为了调节压强,使稀硫酸更容易流进去 ,不符合题意;
D、 甲、乙均使用NaOH 溶液,未使用 NaOH 固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放热,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为零,导电性变为零;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会减小,但是不会变为零,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A曲线有一个时刻溶液的导电性变为零,即离子浓度为零,因此为放入稀硫酸的甲杯溶液,故A错误;
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导电性先变小后变大,那么离子浓度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
C.B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由于反应中始终有氢氧化钠产生,因此溶液始终呈碱性,因此滴入酚酞的乙杯肯定始终呈红色,故C正确;
D.两条图线有一个交点,在交点左边,B曲线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比A曲线对应的导电性强,而交点右边,B曲线对应的导电性比A曲线弱,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盐酸与氯化钠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A、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氯化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 图甲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即酸碱反应的实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NaOH
(2)石灰水(熟石灰等)
【解析】【分析】(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2)氢氧化钙呈弱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通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可用NaOH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2)可用石灰水(熟石灰等)中和酸性废水、改良酸性土壤。
14.【答案】 (1)过滤
(2)能
(3)Ba(OH)2 Ba(NO3)2 NaNO3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3)根据流程图中各步骤的反应现象结合硫酸根、钡离子的验证方法及所加试剂的用量确定所得溶液成分分析。
【解答】(1) 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
(2)因铁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 说明硫酸被消耗,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
(3) 滤液a加硫酸无明显现象,加氢氧化钡有能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滤液a中不含钡离子,含有镁离子,滤液b为滤液a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所得,则其成分中一定含有Ba(OH)2 Ba(NO3)2 NaNO3 。
故答案为:(1)过滤;(2)能;(3) Ba(OH)2 Ba(NO3)2 NaNO3 。

三、解答题
15.【答案】 (1)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3)解:三次实验所得二氧化碳质量的平均值:
m(CO2)=(1.2克+1.0克+1.1克)÷3=1.1克
设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解得:x=2.1克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m(NaHCO3 )/m(碳酸氢钠片)]×100%=2.1克/3克×100%=70%
【解析】【分析】(1)通过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的质量之比,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从而得到它的质量分数。
(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时会发热,因此在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会带走部分水蒸气,从而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3)首先计算出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生成二氧化碳的准确质量。然后写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最后再计算它的含量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①取三只试管编号ABC,依次加入适量药品(氢氧化钠固体取自密封瓶中)后马上加入瓶塞,如图所示。②记录各组的颜色。③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①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碳酸钠,用酸/氯化钙/氢氧化钙检验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为了证明酸碱反应生成水,能够使变色硅胶从蓝色变成红色,必须设置两个对照组,证明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醋酸都不能使变色硅胶变色,据此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2)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它的存在;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可以用酸碱性指示剂测酸碱性判断碳酸的存在。还可以根据碳酸钠与酸生成气体,与钙盐或碱反应生成沉淀检验碳酸钠的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方案为: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①取三只试管编号ABC,依次加入适量药品(氢氧化钠固体取自密封瓶中)后马上加入瓶塞,如图所示。
②记录各组的颜色。
③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如下图所示:

(2)因产物现象不明显需借助其他药品证明已经反应的例子如下:
①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碳酸钠,用酸/氯化钙/氢氧化钙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