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9·绍兴] 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
2.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B型血的人,可以给乙输血,则乙的血型一定是B型
B.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红细胞运输的
3.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4.下列器官中,能让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的是( )
A.肺 B.胃
C.肾 D.肠
5.《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毛细血管网乙→3→右心房
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6.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的关系是( )
A.外界>肺泡>气管 B.气管>肺泡>外界
C.外界>气管>肺泡 D.肺泡>气管>外界
7.某同学脚背受伤发炎,医生在他的左臀部注射消炎药。此药剂到达足部的历程是( )
①左心房、左心室 ②右心房、右心室 ③肺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下腔静脉 ⑧下肢动脉
A.⑦①⑥③⑤②④⑧ B.⑥①⑤③⑦②④⑧
C.⑦⑥③⑤①②④⑧ D.⑦②⑤③⑥①④⑧
8.图中A表示小白鼠呼吸时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B表示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各曲线表示不正确的是( )
9.人体所有有生命的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C内均流动脉血,则血液流经B处形成尿液
B.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A为肺动脉,流动脉血
C.若A、C内流静脉血,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一部分,则B为右心房、右心室
D.若B表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则在C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11.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两层 C.三层 D.四层
12.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
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含有更多的白细胞和抗体 D.无含氮废物和二氧化碳
13.人在天气寒冷时,尿量会增加。下列对这一生理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维持体温需要的能量增多 B.分解的有机物增多,产生的水增多
C.排汗量减少 D.寒冷使膀胱壁的肌肉紧张
14.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⑨的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能将血液输送到除肺以外的全身各处
C.图中④是肺循环的起点,③是体循环的终点
D.③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④
15.图中(一)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图(二)是淀粉、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与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较高
B.图(二)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二)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二)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16.肾就像精密的过滤器,健康人每天将人体内的血液过滤数百次,同时产生尿液。如图为肾形成尿液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的基本单位,由②③④构成
B.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
C.原尿中的葡萄糖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血浆中尿素的浓度高于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17.在图中,若箭头表示正常的血流方向,则较粗血管能正确表示静脉的是( )
18.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某同学设置了三组实验(如图所示),一起放到37 ℃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请比较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19.在某一时刻测定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A.肾 B.脑
C.小肠 D.肺
20.下表是老师展示的李某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内容,同学们就此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你认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
化验项目 结果 正常参考值
WBC(白细胞) 26×109 个/L (4.0~10)×109 个/L
RBC(红细胞) 1.8×1012 个/L (4.0~5.5)×1012 个/L
Hb(血红蛋白) 68 g/L 120~160 g/L
PLT(血小板) 198×109 个/L (100~300)×109 个/L
A.镜检李某的血涂片,发现白细胞数量最多
B.李某的止血和凝血功能正常
C.李某患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
D.李某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二、填空题(共24分)
21.(4分)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尿酸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 - 1.6 2.0 0.0 - -
样本B 0.1 - 0.75 0.03 0.002 - -
样本C 0.1 ++ 1.6 1.5 0.02 ++ ++
(1)原尿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2)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22.(4分)小科爷爷最近身体不适,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规等检查,经医生诊断其患了糖尿病。请用图中序号或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检查肺部时,爷爷在用力吸气和用力呼气后,分别被拍摄的两张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虚线所围的区域为肺的位置。吸气后闭气不动时所拍摄的X光片是 。
(2)爷爷的尿检结果显示含有葡萄糖,是因为图(二)中 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爷爷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图(三)中 吸收进入血液。
(4)通过皮下注射到爷爷身体的胰岛素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四)中的 。
23.(16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组成。图中①生理过程叫 。
(2)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血液变成 血。
(3)图中心脏的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若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中标号②③中的血液,含尿素较少的是标号 。
(5)肺泡壁、小肠绒毛壁及毛细血管壁的共同特点是壁很薄,只由 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24.(14分)图为膈肌运动模型及肺内气压变化曲线。
(1)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甲模拟的是人体在 (填“吸气”或“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的状态表现是 (填“收缩”或“舒张”),胸廓的上下径变化是 。
(3)图乙所示的呼吸运动状态和图丙曲线 (填“ADB”或“BEC”)段相对应。
(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还未呼气的一瞬间是图丙坐标系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气压。
25.(22分)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中甲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乙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丙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屑,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甲中的三组实验,具体做法如下: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
2 mL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 mL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屑与
2 mL唾液,充分搅拌。
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应选取 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 ℃温水中,5~10 min 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2)图丙中,淀粉的消化产物经过程① 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进行 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丙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乙中曲线 段,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
(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 L,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 L,这是因为图丙中[ ]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1.B 2.B 3.B 4.A
5.D [解析] 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4主动脉→全身的毛细血管网乙→3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当血液流经甲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管2是动脉,血管1是静脉,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当血液流经乙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6.C [解析] 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入肺,所以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泡气压。
7.D 8.C 9.A
10.C [解析] 若A、C内均流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血液流经B处形成原尿;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因此,A内流的是静脉血,C内流的是动脉血;若A、C内流静脉血,B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一部分,则B为右心房、右心室;若B表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则在C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11.B 12.B 13.D
14.D [解析] ③右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④右心室。
15.C
16.D [解析]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④肾小管组成。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升高。
17.C
18.B [解析] 该实验中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淀粉被分解的少。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一段时间后,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②>③>①。
19.C
20.A [解析] 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镜检李某的血涂片,发现红细胞数量最多;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李某的血小板数量正常,血小板能促进血液凝固,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李某体内的白细胞数量超出了正常范围,患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李某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他可能患有贫血病,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1.(1)B 葡萄糖
(2)C 蛋白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22.(1)Ⅰ (2)②
(3)B (4)甲
23.(1)消化腺 吸收
(2)血红蛋白 动脉
(3)房室瓣 A→B→C→D
(4)③
(5)一层上皮细胞
24.(1)③
(2)吸气 收缩 增大
(3)BEC
(4)B 等于
[解析] (1)图甲中,①代表的是气管,②代表的是肺,③代表的是胸廓,④代表的是膈肌。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图甲表示吸气,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了,肺也随之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3)图乙表示呼气,BE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4)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还未呼气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点。
25.(1)②③ ③ ③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吸收 扩散 呼吸
(3)BC 舒张
(4)⑤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