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北师大版八上第16章 动物的行为(3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北师大版八上第16章 动物的行为(3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0-09 22:20:2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目的:
1 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
2 控制和防除对有害的动物
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
猫捉老鼠
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
饲养家畜
收养“义子”
控制和防除对有害的动物
灭蚊
灭鼠
案例1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法布尔简介:
   
   法国人,孩提时表现出
对昆虫和自然的喜爱,有强烈
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对
昆虫的描述富有诗意和幽默感。
被称为: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昆虫诗人
法布尔著作:《法布尔昆虫记全集》
      (十集)(55-83岁)
   但也有时候,贼竟会牺牲一些时间,利
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它假装帮助这个被驱者
搬动食物,经过生满百里香的沙地,经过有深
车轮印和险峻的地方,但实际上它用的力却很
少,它做的大多只是坐在球顶上观光,到了适
宜于收藏的地点,主人就
开始用它边缘锐利的头,
有齿的腿向下开掘,把沙
土抛向后方,而这贼
 蜣螂(屎克螂 )-- 摘自《昆虫记》
却抱住那球假装死了。土穴越掘越深,工作的甲
虫看不见了。即使有时它到地面上来看一看,球
旁睡着的甲虫一动不动,觉得很安心。但是主人
离开的时间久了,那贼就乘这个机会,很快的将
球推走,同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快。假使主人追
上了它--这种偷盗行为被发现了--它就赶快变更
位置,看起来好像它是无辜的,因为球向斜坡滚
下去了,它仅是想止住它啊!于是两个“伙伴”又
将球搬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思考: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
什么方法获得的?
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观察法--
   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
   动物的各种行为。
案例1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案例 2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弗里施简介:
  奥地利动物学家,在动物
感觉器官的研究上和有成就。
实验证明蜜蜂能辩色。首次发
现蜜蜂用“圆圈舞”和“摆尾舞”
转递信息。获诺贝尔奖。
著作:
《蜜蜂的生活》
《蜜蜂的舞蹈语言和方位确定》
糖浆
蜜蜂的色觉
 案例 2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实验证明--
蜜蜂能辨色
 著作:《动物的社会行为》
    《银鸥世界》
 
案例3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廷伯根简介:
  英籍荷兰动物学家。对鸟类
生活有浓厚兴趣,在海鸟行为研
究方面的声誉最高。他不仅具有
敏锐观察力,而且善于设计实验,
在复杂的环境背景上发现诱发动
物行为的原因。
(他称之为符号刺激)。
 
案例3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不同颜色
 斑点
啄食次数
实验证明--
  银鸥幼雏求食
的行为是由亲鸟喙
上的红斑引起的。
劳伦斯简介: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界的
怪杰,经常与蛙、鸭、鹅、猴、
狗为伍,会几种动物的“语言”。
获诺贝尔奖。
案例4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案例4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实验证明--
    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
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
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
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主要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实验法--
  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
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的行
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思考:
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分析:
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


观察法
实验法
主要目标
描述行为表现
说明行为发生
方法程序
借助工具
直接观察
实验处理
后再观察
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
施加影响
施加影响
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
雌性细腰蜂是根据什么确定每次运送多少食物呢?
--根据察看洞穴所收集的信息决定。
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
什么信号刺激导致雄鱼之间相互攻击?
信号刺激是红颜色。(共14张PPT)
(1)取食行为
(4)防御行为
(5)繁殖行为
(6)节律行为
(7)社群行为
(3)攻击行为
(2)领域行为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按其发生分
小结:
动物行为的
主要类型
取食行为:举例、意义
领域行为:举例、意义
防御行为:举例、意义
节律行为:举例、意义
社群行为:举例、意义
攻击行为:举例、意义
繁殖行为:举例、意义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而发生争斗
B.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
C.一只老鹰追赶一只奔跑的野兔
D.龙虾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2.蜥蜴在被捕捉后往往会自断尾巴,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繁殖行为
3.人们养蜜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冬天来临,燕子带者幼鸟飞向南方,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5.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是(  )
A.苍蝇、蚊子 B.蜜蜂、白蚁 C.蝗虫、蟋蟀 D.螳螂、蜻蜓
6.乌鸦聚众鸣叫这是一种(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7.蜣螂滚粪球与那种行为有关(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8.孔雀开屏属于什么行为(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9.狗外出时走的再远也不忘记回家的路,但它走不多远就要撒尿
,撒尿是属于(  )
A.领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10.“蜻蜓点水”与下列那种行为的结果相同(  )
A.母鸡孵卵 B.鲫鱼产卵 C.海豚戏水 D.大雁迁徙
11.雄蛙在生殖季节鸣囊鼓起,发出声音,此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方式也多种多样
很多动物有诱捕猎物的手段:如鮟鱇鱼
有些动物能利用工具猎取食物:如黑猩猩用草根掏白蚁吃
有些动物能对捕获的食物进行初步的加工;如乌鸦吃狮螺前把它
摔碎
有些动物有贮食的习性;如蚂蚁,蜣螂滚粪球
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的领域,动
物用姿态、气味、鸣叫或武力
来保卫、占有自己领域的一种
行为,这就是领域行为。
为什么狗常常走一段路就撒一点尿
如:狐狸身上有一股难闻的气味等
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
相互攻击或斗争,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从看的录象你能总结出攻击行为的特点
特点: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如: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一只雌性盘羊而发生争斗;梅花鹿
求偶发生争斗;两只公鸡为争一只母鸡而争斗;两只狗为抢
骨头而发生争斗等等。
如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金龟子遇到敌害
时会装死;蜥蜴被捕食后往往自断尾巴以逃脱,黄鼬在遇到敌
害的威胁时会释放臭气;
如动物的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就属于防御行为

乌鸦群鸣叫
 
尺蠖的拟态      乌贼释放墨汁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
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
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动物抚育后代是先天性行为,没有性成熟的鸟类和哺乳类
动物没有抚育后代的行为。
如:孔雀开屏、
鸟的筑巢、
鸟的育雏、
袋鼠抚育后代、
蜻蜓点水、母鸡孵卵、青蛙鼓囊鸣叫等
如:牡蛎在涨潮时将壳打开,进行取食,退潮时将壳紧闭,
许多蟹类涨潮时就钻入洞穴或岩缝中,退潮时钻出洞穴或
岩缝在沙滩上寻找食物。
日节律: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夜晚活动
月节律: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的月经
年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的换羽、哺乳类的换毛等
一些动物的行为具有周期性、节律性,这些行为成为
节律行为。
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一起生活的动物个体内不同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种行为就称为社群行为。
特点:同种动物群居在一起,具有不同的分工合作,
有的还具有等级差别,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阅读课本和看图片总结出社群行为的特点。
如:蜜蜂、蚂蚁、狮子、狒狒(共20张PPT)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鸡鸣狗叫,蜂飞蝶舞,蜘蛛结网,蜻蜓点水,草履虫避开食盐的刺激,人的排便、排尿反射,手不小心碰到针尖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等等。总之,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日常小插曲: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刚来到陌生的主人家,起初有点怕人,只会乖乖地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运算,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主人对它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时常夸它聪明,经常带它出去逛呢!
动 动 脑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
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1、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2、前一种行为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讨论:
爱动脑的人是最棒的!
总结:
前一种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也就是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
后两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研究示例: 涡虫的行为研究
思考: 1.涡虫常在石块下避光生活,在强光照射下会舒展身体;而受到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时则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大家想一想,涡虫的这两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会的 应属于哪一类行为
答:生来就会,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2.先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钟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在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这时候的涡虫对强光的反应则是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并不是原先的舒展身体了,想想这种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吗?
答:不是,这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请大家分别举两个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例子,看谁举的例子又好又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动物的图片,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
随堂练习:
刚出生的小袋鼠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它可以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在育儿袋中吃奶。
思考: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想想:蚯蚓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
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呢?
比较一下袋鼠和蚯蚓,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想: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红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
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小鸟喂鱼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大山雀喝牛奶
黑猩猩用树枝取食
黑猩猩摘取香蕉
黑猩猩的这两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请你们自己来判断下面动物的行为是属于哪一种行为?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这两个女孩,大的有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她后来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救下后不到一年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喜欢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很像:嗅觉灵敏,牙齿尖利,喜欢吃生肉,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1、狼孩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
后天学习行为?
2、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动动脑筋
课堂小结:
1.根据行为的产生,把动物的行为分成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3.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让动物
能够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4.后天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后天学习
行为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5.高等动物也有先天性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
2.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狗吃骨头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什么行为?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两个成语分别表达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3.小狗做算术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与我们听到上课铃声响了进教室 是否一样?
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么?后天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