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同步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21 19: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闻两则》一课一练
山东 左建霞
一、基础芳草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做到了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锐不可当( ) 歼灭( ) 阻遏( ) 聿( )
绥靖( )( ) 消耗( ) 荻港( ) 逃窜(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B.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C.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安抚,平定)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3.在下面这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歼灭 击溃 占领 封锁 控制
B.击溃 歼灭 占领 控制 封锁
C.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D.击溃 歼灭 控制 占领 封锁
4.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B.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C.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5.文体知识填空。
(1)新闻结构有五个部分,即 、 、 、 、 。其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2)新闻具有 性、 性、 性、特点。
6.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华网巴黎2月25日电 巴黎时间25日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落锤。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你如何看待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拍卖这件事?
(3)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请为保护文物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二、“悦”读训练场¤¤阅读是眼睛,让你望尽广袤无边的人生;阅读是耳朵,让你听到世界上与你不同的声音;阅读是鼻子,让你闻到世上迷人的花香……阅读方知世界充满美好与奇幻。你读了吗?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请分析这则电头的内容。
8.“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9.新闻讲究详略得当,本文写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哪一路写的详,哪一路写的略?为什么?
10.“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对详写东路军战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东路军更为英勇善战。 B.南京江阴段防线比较巩固。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D.东路军取得重大战果。
(二)请阅读新闻《书中自有人生乐》,完成后面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书中自有人生乐
杨新元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这份调查的精确程度如何,我们暂且不论。然而,现在有许多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其实,这些把读书看得可有可无的干部是想错了。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几本书,虽然一时看不出来,但是,这些干部以工作忙和没读书习惯为理由而长期不读书、不看报,那么,这个人一定像古人所说:“便觉面目可憎。”翻翻那些贪官污吏在狱中的忏悔书,虽然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共性的,那就是放松学习,不读书不看报。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看看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贪官污吏,一个个神态萎靡,外强中干,我想是从反面验证了他的话。不读书者连气质也变得粗鲁俗气,铜臭味十足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窃以为,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但撇开读书的功利因素,读书还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长期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而且会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当年北魏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好,还必须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当然,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读书的人很多,而嗜书如命的也大有人在。有很多“学者型官员”,带头多读书,提倡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浮躁喧嚣。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书中自有人生乐”,书读得越多,我们与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
——200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1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3.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
14.文章旁征博引,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谈读书的益处,试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15.请你写出两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6.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很多人内心浮躁,不读书或不爱读书,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中考演练区】 我“看“新闻
1.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时,正在上课的玉石乡实验小学的陈浩同学发觉教学楼猛烈摇晃,他意识到地震了,便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回头的瞬间发现一个女孩站在即将倒塌的高墙前,面对危险,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冲过去,一把推开女孩。高达三四米的砖墙倒塌下来,他被埋在厚厚的瓦砾中,身受重伤……
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2008年山东青岛中考试题)
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陈浩写一段表示慰问的话。(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感情真挚、不超过40字)(2分)
②假如你是陈浩,接到上述表示慰问的话后,请作出恰当的回复。(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感情真挚、不超过40字)(2分)
2.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1月9日《文汇报》,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2008年兰州中考试题)
对禁止商品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你持什么态度 并简要陈述你所持态度的理由。(2分)
3.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目”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2008年株洲中考试题)
调查对象调查[来源:21世纪教育网]项目 中 老 年 青 少 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6.2% 4.5% 41.7% 29.9%
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及理由:(2分)
《新闻两则》答案
1.dng jiān è yù súi jìng hào dí cuàn2.D3.C4.D5.(1)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导语 主体 导语(2)真实 时效 简明6.(1)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在法国巴黎大皇宫被拍卖。(2)看到国宝被拍卖我非常的痛心,我觉得:一个民族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或价值多少,更能展现文明与理性的一面。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文物不再流失。(3)示例: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经常利用一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文化、珍惜文物的教育;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等。7.电头指明通讯社名称、发报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也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8.“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9.东西两路详,中路略。因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说明中路军已进行过报道。10.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原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11.A12.书中自由人生乐。13.指出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4.示例: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事都去亲身体验,而大量的经验是从学习中得来,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我们才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谈,进行心灵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15.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6.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地发展。倘若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明,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很快地他也会被人们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况且读书还能使人修身养性。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中考演练区答案1. ①答案要点:简明连贯、得体、感情真挚、不超过40字②答案要点:简明连贯、得体、感情真挚、不超过40字2.示例:赞成禁止商品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帮助广大市民树立环保意识。3.态度,赞同。理由: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②有利于培养亲情;③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育星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