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9张PPT)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20—2000)
阅读课文思考: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呢?
20年代美国街头的宣传画
汽车长龙
建筑业
电气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持续繁荣
柯立芝
那么, 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 扩张了经济实力,为其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有人说“柯立芝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材料三: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最后一个因素。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看出,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消费能力不足
股票投机掩盖
产品相对过剩
投资下降
股市崩溃
20年代产品严重过剩
贫富悬殊
信贷危机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少?”
股票投机
1929年 8月
股票价格
股票交易所 人流如潮
1929年 10月
股票价格猛跌
1、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表现
银行倒闭
企 业 破 产
工人失业
农民收入锐减
股市崩溃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
材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范围特别广
破坏性特别大
时间特别长
2、经济危机的特点
图一 1930年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图三 卖车,价格降到100美元
图四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图二 失业的人群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思考:有人说:“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崩溃,就不会有经济危机或者危机没有如此严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明你的观点。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股票市场的崩溃只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突出。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1929年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市场萎缩,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4)催化剂:
分期付款过度膨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投机过度
过度信贷消费
经济
危机
市场供需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催化剂
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经济危机向世界扩散
经济危机袭击下英国人失业
我会3种技能,懂3种语言,有3年工龄,我有3个孩子,已经失业3个月了,我只想找一份工作。
4、经济危机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
(2)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3)危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使世界局势变的动荡不安。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C、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B、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赫伯特·胡佛 :美国第31任总统(1874--1964)年轻时曾经在清朝时期来中国打工,担任一家采矿公司驻华首席工程师。
胡佛生于爱荷华州,父亲为铁匠,在胡佛6岁时死去。母亲则在胡佛9岁时去世。孤儿胡佛和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先由叔叔抚养,两年后胡佛住在了舅舅家。胡佛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发迹之快,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到1914年,他已经拥有了400万美元的财产。他以这些财产为后盾逐步步入政界。1921年任商业部长。1928年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获胜。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胡佛上台后,正赶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坠入深渊 。
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经济政策:
2、结果如何:
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
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罗斯福新政
富兰克林·D·罗斯福(1882—1945)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一个百万富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罗斯福总统有哪些优秀品质?
◆身残志坚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爱国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勇于创新有政治远见,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深远
◆富有正义性,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帮助世界实现了和平与安全。
◆ ……
美国部分总统
乔治·华盛顿 1789-1797
亚伯拉罕·林肯 1861-1865
卡尔文·柯立芝 1923-1929
赫伯特·胡佛 1929-1933
富兰克林·D·罗斯福 1933-1945
哈里·杜鲁门 1945-1953
理查德·尼克松 1969-1974
乔治·布什 1989-1993
比尔·克林顿 1993-2001
乔治 W · 布什(小布什) 2001- 2009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2009-
胡佛竞选口号:“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 。”
罗斯福竞选口号:“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2)你对未来新任总统的有哪些期待?
庄严投票
(1)在1932年的大选中你会投
谁的票?说说你青睐他的理由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会使我们由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毫无根据的恐惧------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幸福的日子会来到”
1、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a.人民贫困,市场萎缩,生产相对过剩
b.半数银行倒闭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激增
d.农产品价格猛跌
e.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罗斯福上台时面临那些难题?
临危受命的罗斯福入主白宫
能挽大厦之将倾吗?
锦囊妙计
设想:
1、你是金融组成员,你将怎样解决金融危机?
2、你是农业组成员,你将怎样保证农民利益?
3、你是工业组成员,你将怎样解决企业倒闭、 开工不足问题?
4、你是救济和福利保障组成员,你怎样解决失业和福利问题?
金融组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问题情境 1
工业组
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问题:《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它们的生产规模?《工资工时法》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问题情境 2
农业组
材料: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问题: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问题情境 3
社会保障组
问题: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济更省钱。如果你是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还是政府大规模兴建工程的方式?你要如何说服罗斯福采纳你的意见.
问题情境 4
劳工.福利
E
C
B
第一阶段
33--35
第二阶段
35--39
贯彻始终
33--39
1.复兴(Recover)
3.改革(Reform)
2.救济(Relief)
领域 主要措施 作用
金融 《紧急银行法》 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
农业 《农业调整法》 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和。
社会福利和立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 有助于社会稳定;缓解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内需;保护了环境。
二、罗斯福新政措施
问题:新政主要调节的什么矛盾?通过怎样的手段调节?
宣传新政的海报
罗斯福在签署文件
罗斯福在发表讲话
为了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炉边谈话”,向公众解释关闭银行的原因及联邦政府重整金融系统的措施,同时宣布将陆续使经过合格的银行重新开业。
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
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逐渐恢复繁荣的美国街头
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返 回
返 回
探究一:新政“新”在那里?
⑴新的政策:
⑵新的模式:
⑶新的起点:
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
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新起点
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噢,为啥?
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哈哈。
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探究二:新政的实质
罗: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
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探究二:阅读材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
凯恩斯主义
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国家干预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它既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同时又会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法国总统戴高乐
资本主义的计划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有何不同?
1、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不是行政手段
2、指导而非指令
3、财政起重要作用
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82年经济的发展
年代
项目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经济的滞胀
黄金时代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人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二人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人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
80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切尔首相的经济政策
是否又回到了“自由放任政策”???
美国宇航中心
(模型)
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
法国国营核电站
国有制不只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
1. “福利国家”的产生
含义: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1.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示范、压力
2.工人阶级和进步政党的长期斗争
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背景
4.经济快速繁荣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国家政权力图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
1. “福利国家”的产生
2. 福利制度的发展
发展:
(1)20世纪60-70年代日渐完备;
(2)1973年经济危机后继续发展;
(3)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3、均平性。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4.政府负担。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此类费用支出基本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为维持这种高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
1. “福利国家”的产生
2. 福利制度的发展
3. 福利规模的缩小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
第二产业 36% 27%
第三产业 58% 71%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个人计算机
信息革命
电讯
计算机
网络
1973年鲍勃 凯恩在英国演讲首次提出因特网的构想
1975年ARPANET网络开始商业化
1986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建立远程通讯主干线网络NSFNET
1991年美国参议员艾尔 戈尔首次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设想”
1994年美国副总统艾尔 戈尔倡议合作建立全球信息网络
2000年美国的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超过1990年作为第一流产业的汽车制造业、金融业和保险业。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
1. 第三产业的兴起
2. “新经济”的出现
1. “福利国家”的产生
2. 福利制度的发展
3. 福利规模的缩小
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