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2: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七律·长征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大dù( )河,位于四川中西部。河中水深流急,怪石峥嵘,险滩密布;两岸都是陡峻的悬yá( )峭壁。古时候,人们只能乘溜suǒ( )过河,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河谷的危险。
2.填空。
(1)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_。“万水千山”一词高度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万”“千”都是虚指,形容很多。下面的词语中也含有数字,其中加点的数字不是虚指的是( )。
A.一日千里 B.烟花三月 C.百炼成钢 D.十全十美
(2)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云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悬崖”相比,“云崖”更能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诗句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3.根据诗歌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这两句诗中“磅礴”的意思是( )。
A. (气势)充满 B. 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2) 这两句诗是一组对偶句,与“腾细浪”相对应的是______。
A.乌蒙磅礴 B.走泥丸
(3)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势险峻,这是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_________”“泥丸”形容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
5.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 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 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 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 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6.对联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请你结合课文内容,选出下联。(填序号)
上联:腾跃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______
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B.盘遐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
5 七律·长征 答案
1.渡 崖 索
2.平常 B
(2)高耸入云的山崖 山崖的高和险
(3) D.
3. 远征难 只等闲 五岭 岷山 金沙 乌蒙 大渡
4.(1) B.
(2)B.
(3)比喻 夸张 逶迤 磅礴 实际 细浪 山的渺小 红军眼里
5.(1)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越乌蒙 渡金沙 渡金沙
(2)喜 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尽管你高耸入云,险峻难攀,我们还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把你征服了!我们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
(3)C.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