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一、单选题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下左图为太平洋某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下右图为该地所在经线海域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和该地所在经线每年6月至9月海雾频发南界移动的方位分别为( )
A.西南北 B.西南南 C.东北北 D.东北南
2.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过大,水汽不易凝结 B.风力过大,水汽容易蒸发
C.风力过小,利于水汽输送 D.风力过小,太阳辐射偏弱
江南地区主要包括介于雪峰山、南岭和武夷山之间的“江南丘陵”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下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江南地区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和特大暴雨日数时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978-2018年,我国江南地区( )
A.特大暴雨的日数多于大暴雨 B.大暴雨发生日数年际变化最大
C.不同类型暴雨都集中于夏季 D.夏季各月暴雨日数都比春季多
4.影响我国江南地区暴雨日数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夏季风 C.纬度位置 D.洋流
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的大气环流,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甲乙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之间产生大气环流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地球自转运动
C.大气密度的差异 D.地面温度的高低差异
6.图中甲与乙、丙与丁之间的大致风向分别为( )
A.南风,东南风 B.北风,西南风 C.西风,西南风 D.东风,西北风
7.甲、乙两地的天气( )
A.甲地一定为雨天 B.甲地一定为晴天 C.乙地一定为雨天 D.乙地一定为晴天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9.关于图中M、N气压带说法正确的是是( )
A.M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两个气压带反映的时间相同
C.N控制下为高温多雨的天气 D.M控制下为温和多雨的天气
读我国四大区域分布图(图I)和某气候资料图(图Ⅱ),完成下面小题。
10.图Ⅱ所示气候,最可能分布在图I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1.甲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
12.丙地牲畜的生长习性主要是( )
A.喜水 B.喜森林 C.耐高温 D.耐寒
七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长时间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18日,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加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山前与郑州之间移动形成列车效应,河南长时间暴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河南长时间暴雨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形势稳定 B.台风中心附近经过河南
C.河南位于副高边缘,对流稳定 D.受河南东部山区抬升作用强
14.台风“烟花”对此次暴雨的影响主要是( )
A.台风中心附近气流强烈上升 B.台风外围偏东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C.“烟花”受山地阻挡抬升 D.樱花移动速度过快
15.对“列车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降雨云团长时间控制郑州 B.多个降水云团先后经过郑州
C.一块降雨云团数次经过郑州 D.多个降水云团同时影响郑州
下图为某次台风的移动路径局部示意图,在台风中心位于图中M处时,台湾以东洋面出现9到13米的狂涛区,台湾海峡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完成下面小题。
16.台风中心过境台湾期间,高雄( )
A.风速先变慢后变快 B.风向由东南风转东北风
C.风速变得越来越快 D.风向由西北风转西南风
17.台风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
A.近地面气压值的高低 B.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
C.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D.海域深浅与面积大小
三、综合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某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北疆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产生影响。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G锋。下图示意该日20时青海湖G锋位置。
(1)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框内用“强”或“弱”标注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的差异。
(2)从地形角度分析造成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差异的原因。
(3)说出青海湖G锋带来的恶劣天气及对青海湖周围牧业造成的危害。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
(1)指出绿洲与邻近沙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____,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
(2)指出06时~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____,并分析原因____。
(3)分析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1.A2.A3.C4.B5.D6.B7.B8.D9.C10.B11.A12.D13.A14.B15.B
16.D17.C
18.(1)左侧方框弱;右侧方框:强。
(2)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阻挡作用强,势力较弱;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有峡谷效应,势力较强。
(3)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破坏牧业设施,使牲畜患病或冻死;阻断交通,影响牧业饲料供应和牧产品外运等。
19.(1)由绿洲流向沙漠 绿洲近地面气温低于邻近沙漠,绿洲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沙漠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 风力变大 绿洲和沙漠间地表温差变大,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3)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绿洲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温度低。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