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8 23: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毫无意义
B.牛顿第一定律是从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
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外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惯性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物体的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C.若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则物体没有惯性
D.若两物体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惯性相同
3、如图所示,匀速行驶的洒水车在不断洒水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洒水车(含车内的水)的惯性不变
B.洒水车(含车内的水)的惯性变大
C.以洒水车为参考系,树木静止不动
D.以洒水车为参考系,树木匀速运动
4、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就已对力做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与墨翟对力的阐述最接近的是 (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物体位移变化的原因
C.力是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D.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一木箱。小明发现:用力推时,木箱才能运动;撤去推力,木箱便停下来。有四位同学对此过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木箱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木箱由静止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由运动到静止不需要力的作用
C.撤去推力,木箱停下来是木箱具有惯性的表现
D.撤去推力,木箱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6、小华坐在一列正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假设桌面是光滑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在水平方向受到了向后的力使它向后运动
B.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
C.火车一定是在向前加速
D.以火车为参考系,此时牛顿第一定律已经不能适用
7、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A、B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m1>m2),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小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是否相碰与车速度的方向有关
8、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人从B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可能落在A处
B.一定落在B处
C.可能落在C处
D.以上都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
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10、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
B.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的惯性一样大
C.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较大的惯性一定大
D.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12、关于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a) 图(b)
A.伽利略仅在图(a)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B.伽利略仅在图(b)中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
C.伽利略从图(a)中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从图(b)中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3、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14、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三、非选择题
15、如图甲所示,当用力向前拉静止在地面上的小车时,车上的木块将会向后倾倒;如图乙所示,当运动中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车上的木块将会向前倾倒。试分别解释其中的道理。
16、有一仪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金属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汽车启动时和急刹车时,发现其中一盏灯会亮,试分析哪种情况下哪一盏灯亮.
17、如图所示,一较高木块在小车上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碰到一障碍物的瞬间(设小车碰后立即停下),则:
(1)若小车上表面粗糙,则木块将如何运动?
(2)若小车上表面光滑,则木块将如何运动?
18、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设计的一个理想实验:
①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②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
(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________(只需填写序号)。
(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是事实,②、③和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和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和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和③是推论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虽然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是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是有意义的,故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故B错误;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即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故C正确;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外力无关,故D错误。
2.D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无关;不只是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若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惯性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3.D
解析:洒水车(含车内的水)的质量减小,惯性减小,故A、B错误;以洒水车为参考系,树木匀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4.D
解析:由题意可知:“力,刑(形)之所以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即力起到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最接近,故D正确。
5.D
解析:木箱由于惯性运动,其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木箱由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时均受到了力的作用,故B错误;撤去推力,木箱停下来是由于木箱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不是因为惯性,故C错误,D正确。
6.A
解析:小球因为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突然看到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向后滚动,是小球相对于火车向后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向前做加速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并不受力的作用,以地面为参考系,小球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B、C正确,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火车加速运动,不是惯性参考系,若以火车为参考系,此时牛顿第一定律已经不能适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两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运动时,两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且小车表面光滑,两小球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一定不会相碰,故选B。
8.B
解析:火车匀速行驶,在小球未释放前小球随火车一起运动,小球的速度等于火车的速度v;在小球由静止释放后,由于惯性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始终等于火车速度,小球一定落到B处,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AB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
10、BD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无法真正实现,但是它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A错,B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并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C错,D对。
11、BD
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与速度及受力情况无关,故A、C错误,B、D正确。
12、CD
解析:伽利略在图(a)和图(b)中都使用了光滑斜面进行实验,故A、B错误;伽利略从图(a)中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形,从而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图(b)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球在图(b)中斜面运动能到达的高度,一定会略小于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只有在斜面绝对光滑的理想条件下,小球滚上的高度才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所以可以设想,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并且使斜面变成水平面,则可以使小球沿水平面运动到无穷远处,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
13、BD
解析:水突然从碗的右侧洒出,说明由于惯性水相对于碗具有了向右的速度。因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小车突然向左加速运动或突然向右减速运动,故选项B、D正确,选项A、C错误。
14、BCD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正确;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5、解析:甲图中静止的小车和木块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倒。乙图中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块会向前倾倒。
答案:见解析
16、解析:汽车启动时,金属块M由于惯性,相对汽车向后运动,绿灯所在的支路被接通,所以绿灯亮;汽车急刹车时,由于惯性,金属块M相对汽车向前运动,红灯所在的支路被接通,所以红灯亮.
答案:启动时,绿灯亮;刹车时,红灯亮.
17、解析:当小车碰到障碍物时,小车将停下.
(1)如果上表面粗糙,则木块上部由于惯性将继续前进向右运动,木块下部虽然也要继续向右运动,但下部受到一个向左的摩擦力,使得下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很快停止,故此时木块将向右倾倒.
(2)如果小车上表面光滑,则木块下部不受摩擦力,此时整个木块都将由于惯性而保持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1)木块将向右倾倒
(2)木块将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8、答案:(1)④①③②
(2)D
解析:(1)伽利略设计的理想实验的步骤是:先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接着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逻辑顺序为④①③②。
(2)④是事实;①中不可能没有摩擦,为推论;③中斜面上有摩擦,是不可能达到原来高度的,是推论;因为有摩擦,②中斜面变成水平面时,小球不可能匀速直线运动,是推论,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