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课题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使学生学会观察、合作、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 2.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质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1.常见的动物分类 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2.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与肯定,然后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以引导:生物圈中的动物到底怎么分呢 看来分类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同,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邀请学生:你愿意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给出几种分类方法: 1.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柱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3.按运动方式分: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 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让学生根据一定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现科学分类方法,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拖动图片分类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认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二、不同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课前老师带领各小组组长,观察不同生境中的各种动物,探究不同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大家相互交流。 地表近地表远地表蔬菜大棚内动物的种类蚂蚁、蚜虫、蜗牛蚯蚓、蚰蜒、鼠妇地老虎外面菜地上动物的种类蜘蛛、蚂蚁(有翅)、蜗牛蜈蚣、蚰蜒、蜗牛、鼠妇蚯蚓、地老虎草地上动物的种类蜘蛛、小蝗虫鼠妇、叩头虫、金龟子、昆虫幼虫和蛹蚯蚓、蚰蜒、地老虎野外观察的动物的种类蜘蛛蜈蚣、蝎子蚰蜒
学生展示小组观察到的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结果。 学生通过活动得出结论: (1)动物生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2)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采用“课堂—校外—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探究三、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大多个体较小,结构简单,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占动物种数的95%以上。根据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类群,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出示六组图片 (1)腔肠动物:褐水螅、细指海葵、红珊瑚。 (2)扁形动物:三角涡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 (3)线形动物:人蛔虫、班氏丝虫、萼花臂尾轮虫。 (4)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 (5)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6)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予以总结 (1)腔肠动物身体中央有空腔,有口无肛门(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2)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组织、器官、系统有分化(生活在海水、淡水、潮湿的土壤中)。 (3)线形动物身体大多呈细长的圆柱形,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生活在水中、陆地)。 (5)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生活在水中、陆地)。 (6)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生活在水中、陆地和空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组图片,分别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生活环境如何 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探究四、鱼类 教师: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 播放视频:(1)水中自由生活的鱼。(2)电影《未来水世界》中的片段,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 设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地生活呢 我们人类真的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吗 教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 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在水中生活的。 1.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看:(1)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体色怎样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各有多少个 (3)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 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活动,让学生把习得的研究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动物的观察之中,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摸:鲫鱼体表感觉怎么样 有什么 想:(1)鲫鱼这样的体形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鱼鳍在运动中都起什么作用 2.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并予以总结 (1)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侧扁,减小水的阻力。(2)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3)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4)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一个,臀鳍一个,尾鳍一个。 【进一步探究】 (1)鱼鳍的作用 教师: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提示同学们要在不伤害鲫鱼的情况下做实验。 (2)鱼是怎样呼吸的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设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能同时张或合呢 用吸有红墨水的吸管慢慢滴在鱼上前方,观察墨水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学生由以上的结果得出:鱼类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认真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方向。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水是从口进到鳃,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从鳃盖后缘出来。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探究五、其他脊椎动物 播放动物录像,请学生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大体上分类正确。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讨论各组动物的特点并做记录。 1.出示四组图片 (1)两栖类:黑斑蛙、中华大蟾蜍、大鲵、东方蝾螈。 (2)爬行类:玳瑁、蟒蛇、扬子鳄、多疣壁虎。 (3)鸟类:灰头鹦鹉、鸳鸯、苍鹰、家鸽。 (4)哺乳类:亚洲象、东北虎、海牛、东亚家蝠。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予以总结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中P17~P24的内容,然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1)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大约有多少种 生活环境如何 (3)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有多少种 生活环境如何 (4)鸟类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 我国鸟类有多少种 (5)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6)各类动物的特点、代表动物及数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如下: 特点代表动物世界已知种数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黑斑蛙、大鲵、中华大蟾蜍4010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蟒蛇、扬子鳄6300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苍鹰、鸳鸯、家鸽8730哺乳类体表一般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海牛、亚洲象、东北虎4340
每个小组认真观察一组动物,并记录。 各组汇报员将本组结果汇报,如有不完整或错误,其他组补充,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放弃错误观点,坚持正确看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开展开放式讨论。 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观点,接受、坚持合理看法,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及学会聆听与尊重他人见解的品质。
(7)我们如何参加爱鸟周活动 参加爱鸟周活动要结合当地爱鸟周时间,提前制订好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人工鸟巢、宣传小报等。爱鸟周是我国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小结:脊椎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展示图片:包括原始地球景观、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三叶虫化石、恐龙灭绝、始祖鸟复原图、人类起源、今日地球景观等,以丰富、清晰的图片再现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生命是宇宙中最绚丽的花朵,在30多亿年的演化历程中,生物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不断走向繁荣,并最终把原始的地球改造成今天的蓝天白云。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动物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谁能说说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两栖类:水中生殖发育,皮肤裸露有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适于水陆两栖。 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肺发达,适于陆地生活。 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羽毛,适于空中飞行。 哺乳类:体表一般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活动范围广,适于生活在水中、陆地、空中。 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游戏的方式来研究脊椎动物的另外几大类群,不仅完成了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培养,而且完成了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锻炼;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探究六、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师: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而动物更是人类丰富精神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 关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你们课外调查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怎么样了呢 除此以外,其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呢 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相互交流体会。 总结:教师整理 1.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用等物品。 2.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动物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4.动物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同学们,根据你们搜集的资料,请举例说明动物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汇报展示 一组: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二组: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 三组: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 四组: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各组叙述调查报告后,教师(或学生)适时点评,鼓励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法。 学生回答:苍蝇可以传播痢疾;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可以传播狂犬病;老鼠传播鼠疫;蝗虫、蚜虫、蝼蛄、飞虱、松毛虫能危害作物、林、果,使农业减产;有很多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可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其他经济动物、栽培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的体内或体表,给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禽类能传播禽流感;果子狸能传播SARS病毒,等等。 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探究七、我国的珍稀动物 本课是一个主题活动课,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关于我国珍稀动物的资料,并制作了动物展板,下面请各组的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资料。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用多媒体打出下表,供同学分享: 分布范围特征保护意义大熊猫川、陕、甘繁殖困难“孑遗动物”朱鹮特有白羽、红脸、红脚“东方瑰宝”金丝猴川、滇、黔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黔金丝猴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扬子鳄皖、浙、苏珍稀的淡水鳄类“活化石”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我国特产的淡水鲸数量很少
提问:1.我国珍稀动物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各组随机抽取老师准备的问题(考查同学们课前的准备情况)。 第一组:它的生活地点和一般的生活习性(例如它吃什么,如何繁育后代,是否群居等)。 第二组:它是几级保护动物 数量有多少 第三组:它的天敌是什么 第四组:关于它有哪些趣闻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1)自然环境的变化。 (2)人类的乱捕滥杀、胡乱砍伐。 2.国家颁布法律,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物,从我做起。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媒体搜集、处理、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听众过渡到参与活动的主角。 通过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容易使学生形成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2020·昆明)能传播西尼罗病毒的库蚊,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据此推测库蚊属于 ( D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2.表中几种无脊椎动物类群及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B ) 选项动物类群主要特征A水螅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涡虫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C蛔虫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D沙蚕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3.下列归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B ) A.鲫鱼、海豚、鲸属于鱼类 B.青蛙、大鲵、蝾螈属于两栖类 C.鹦鹉、孔雀、蝙蝠属于鸟类 D.蛇、蚯蚓、扬子鳄属于爬行类 4.“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下列有关其中所述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两种生物体内都有脊柱,都具有流线型身体 B.它们都具有相应恒定的体温 C.尾羽和尾鳍分别能控制鸟和鱼的前进方向 D.鸟用肺进行气体交换,鱼用鳃完成气体交换
【课堂反思】 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成长方面有所创新和提高。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我国的珍稀动物,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落实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