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材料的收集、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并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探讨1861年英国《笨拙周报》对达尔文嘲讽的漫画。 引入新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观察漫画,说出漫画中的人物是达尔文,漫画将达尔文的肖像与猿结合,嘲讽达尔文。 观察、分析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初步探究人类的起源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人们在争论的问题——“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 作出假设:通过邮票上的女娲造人图、意大利米开朗琪罗的上帝造人图,说明神创论假设:物种是逐个独立创造出来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寻找证据:阅读相关书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 讲述达尔文环球考察、收集资料,回国后观察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等诸多证据。 得出结论:证据不支持神创论的观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得到认同。 指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思考漫画背后的故事。 欣赏邮票、壁画,说出两幅图中的传说:女娲造人,上帝造人。 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电子书籍。 分析证据: 根据证据不支持假设,判断假设不成立。 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问题驱动,引发思考。 联系生活,作出假设。 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寻找证据。 方法:科学探究、论证法。
探究二、人猿同祖 提出问题:人类是怎样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基因: 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揭示亲缘关系。 播放央视影音搜索的视频《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组织学生活动。 进一步思考: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哪一种现代类人猿 探究环境:为什么森林古猿进化上会分支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 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探究现代类人猿、人类、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方式的异同。 观看视频,比较基因相似度,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在多媒体上移动现代类人猿的图像,完成补充关系图。说出四种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说出: 1.现代类人猿和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森林,人类在地面。 2.现代类人猿和森林古猿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树栖、攀缘、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问题驱动,引发思考。 信息技术:央视影音搜索视频,剪辑片段。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运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思考新问题。
探究三、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提出问题:从森林古猿到人类,最显著的变化是运动方式实现由臂行向直立行走。运动方式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环境:播放视频《东非大裂谷》,引导学生想象、猜测直立行走的原因是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减少导致的。 引导学生根据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释运动方式的变化。 探究身体:展示央视影音的视频截图,类人猿和人类足背屈度图,引导学生体验、对比,并尝试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不同的结构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 探究化石:进化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维基百科搜索引擎搜索human,展示露西化石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脚踝关节结构的异同,推断露西的运动方式。 播放央视影音搜索的视频《人类的起源》(露西化石部分)。 展示视频截图分支的大树演示的人类进化图、书籍《岩石里的头盖骨》、纵横交错的河网演示的进化图。 根据环境影响生物的观点,从环境的变化的角度思考运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想象说出环境变化:地壳运动、气候剧烈变化导致森林减少,变成稀树草原。说出由于环境的改变迫使森林古猿放弃臂行,向直立行走转变。 学生活动:做背屈动作。 对比人类和类人猿的足背屈度, 寻找直立行走的证据。认同结构的改变使得直立行走成为可能。 通过观察、比较现代类人猿、人类、森林古猿的脚踝关节,寻找直立行走的证据。 说出露西和人类的脚踝关节比较相近(正方形),不同于现代类人猿(梯形),推断露西和人类的运动方式相同——直立行走。 了解不同的进化观点,分小组讨论。 第一、二组讨论:最早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离开非洲对人类进化的意义。 第三、四组讨论:最早穿衣、烹饪、用火对人类进化的意义。 运用环境影响生物的基本观点思考新问题。 信息技术:央视影音搜索《东非大裂谷》视频,剪辑片段。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体验。 信息技术:应用维基百科wikipedia搜索引擎。
探究生活:展示维基百科搜索的人类进化时间轴。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制造工具、火的使用、烹饪、穿衣等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对人类进化的意义,组织全班交流。 探究思维:展示人类的脑容量进化数据图,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图,引导学生分析趋势及影响。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补充。 对比数据,分析趋势,讨论脑容量增大对脑的发育、语言产生、思维发展的意义。 小组合作互助、补充、互评。 全班交流、深入思考、小组评价。 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课堂小结 人类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2020·云南)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B )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古猿) C.北京猿人 D.长臂猿 2.(2020·贵阳)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 ) A.黑猩猩 B.猕猴 C.黑叶猴 D.狒狒 3.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相对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A.有共同的祖先 B.运动方式相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的程度不相同 4.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古人类“露西”的脑容量接近现代人类,她能制造复杂的工具 C.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重要变化是直立行走 D.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课堂反思】 本节课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以探究贯穿课堂,授课逻辑清晰,引发学生生物学科的理性思维。通过漫画、达尔文的故事导入,初步探究人类的起源,认同进化论的观点;通过探究基因、比较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说出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现代类人猿、人类、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说出适应环境的运动方式; 根据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观点,通过探究东非大裂谷环境的变化,认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环境的作用;通过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的学习性评价推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