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课时
11. 蟋蟀的住宅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一、课文品读
目录
二、课文赏析
三、课文拓展
一、课文品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边听边想
课文回顾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是人的唱歌,语言极富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拟人的修辞方法
课文理解
2.“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品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拿别的昆虫和蟋蟀进行对比,突出说明蟋蟀与别的昆虫不同。这句话也照应了课题,让读者明白作者把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的原因。
课文理解
3.“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句话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设问句,一方面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人们的思考,另一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创造令人“感到惊奇”的伟大工程。
设问的修辞方法
课文理解
4.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出口的地方比作“一座门”?
这句话将蟋蟀住宅门口的一丛草形象地比作“一座门”,说明住宅的隐蔽性很好,表现了蟋蟀富有智慧的建筑才能。
课文理解
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是蟋蟀在“弹琴”,当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蟋蟀在劳动之余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语言风格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拟人的修辞方法
课文理解
6.“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课文理解
二、课文赏析
“住宅”指蟋蟀的洞穴。之所以称它为“伟大的工程”一是因为蟋蟀建造出向阳、能排水、大小适宜,简朴、卫生的住宅,既舒适又安全;二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前足、后足、钳子和后腿,这与它要完成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整修等工作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能建造那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
蟋蟀的“住宅”指什么? 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工程”?
核心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 宅”的?
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两个方面写蟋蟀的住宅。
延伸问题
2.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分别有哪些特点?
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延伸问题
3.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蟋蟀大多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动工,它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大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推土,倾斜地铺开;以后是长时间的整修。
延伸问题
4.从蟋蟀选择住址和修建住宅,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精神?
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表现出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蟋蟀能修筑安全又舒适的住宅,表现出一定的聪明与才智;蟋蟀凭足、腿、钳修建住宅,并长时间地修整,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延伸问题
伟大的工程
非凡的才能
蟋蟀的住宅
总起——蟋蟀因住宅而出名
建造住宅
慎重地选址
内部的特点
不断整修
安全舒适
住宅特点
外部的特点
动工时间
精心修建
怎样挖掘
课文结构
本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
课文主旨
三、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黄蜂》
节选自《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学诵读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陆游《秋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
走进传统文化
【蟋蟀的别称】蟋蟀又叫促织,促织之名来源于蟋蟀的叫声,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另外,蟋蟀又有趋织、秋虫、将军虫、蛐蛐儿、吟蛩(qióng)之称。